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很多人印象中,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進入傳播的。其實不然,基督教與中國,淵源流長。最早進入中國,要追溯到大唐朝了。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景教碑

唐代貞觀九年入華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著一塊基督教的重要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根據學者對此碑文的研究比較,可推測景教就是今日的基督教。

如碑文中的一些術語和今天基督教的術語很容易對應上:

三一妙身——三位一體;判十字以定四方——十字架拯救全世界;室女誕聖——童貞女馬利亞生耶穌;慈父阿羅訶——天父耶和華;聖子端任父右座——耶穌坐在上帝的右邊……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而景教名稱的由來,學者推測,“景”是指光明之意,基督的十字架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另一層可能性是,“景”和“基督”是諧音。

據碑文記載:“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佔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使西郊,賓迎入內”。

意思是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大秦(羅馬)國的教士阿羅本到長安(西安)傳教,皇帝派宰相房玄齡親自迎接,規格頗高。

而事實上,阿羅本所代表的教派稱為聶斯脫利派,因著其教義中注重耶穌的人性而被羅馬教皇定為異端。聶斯脫利之後於阿拉伯及埃及地區繼續傳教,影響到波斯及印度,乃至中國。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當然,聶斯脫利在當時被定為異端,只是部分教義上與主流的教會有些許差別,基本的教義並無大的問題,與今天一些教義嚴重偏差的異端並不一樣。後來天主教也為其平反,承認其為分散的兄弟。因此景教屬於基督宗教,是沒有問題的。

景教的傳教策略

景教自貞觀九年入華以來,努力翻譯經典、為人醫治疾病、結交上層權貴、學習佛教形式等方式並行,一度取得不錯的傳教效果。

1、翻譯經典

景教一入華,唐太宗便令他翻譯景教的經典,以便中國人可以看得懂。而上文提到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就是一位景教傳教士名為“景淨”所撰。據說景淨翻譯了三十部卷以上的經典。

一種宗教進入一個陌生的國度,經典的翻譯非常重要。當代基督新教取得不錯的成績,與1919年翻譯出版的中文和合本聖經,有很大的關係。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2、學習佛教

景教教士在翻譯經典時,借用了許多佛教的術語,如妙身、法王、寺、功德、大施主等。

同時,景教教士蓋的教堂稱為寺、自稱為僧、穿著也與佛教僧人相似,力圖透過學習佛教的傳播方式,使中國人可以認同與接受。

這樣的方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這也為後面遭受教難埋下了伏筆。

3、通過醫術

基督教的傳教士對於醫學非常的用心,因為知道在異國他鄉要通過宣講不同的宗教教義使人歸信是很難的,所以往往藉助於醫術。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近代很多的醫院都是由傳教士所建立。如武漢的協和醫院、長沙的湘雅醫院都是如此。


據說當時玄宗之弟憲身體有病,是僧人崇一為他醫治。而崇一之名,可推測為景教(基督教)的名字。因為基督教信仰一位上帝,崇一便是尊崇獨一真神。

4、結交權貴

貞觀九年景教教士阿羅本入華傳教,便是由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迎接,由此拉開了景教與上層關係良好的序幕。上文提到景教僧人醫治玄宗的弟弟憲,更是體現了通過醫術結交權貴的有效途徑。

而在唐高宗年間,在皇帝的支持下,全國各地建立諸多景教寺(與佛教同稱為“寺”),在當時有“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的景況。唐朝在當時全國分為十道,法流十道意思就是景教的宣傳已經遍佈全國,並且在全國建立上百個景教寺。

景教發展太勢良好,與皇帝、上層人物的支持,著實有很大的關係。

景教為何消亡?

如此盛況的景教為何最終沒有堅持下來,繼續發展,而是消沒於歷史的洪流中?

1、武宗滅佛影響

這是最直接的原因。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皇帝聽信了道士趙歸真的話,發出了在全國滅佛的命令。當然,因為唐朝皇帝姓李,尊“老子”李耳為祖先,自然對道教更為親近,對佛教相對就不那麼感冒。

皇帝在詔諭中提到:佛教僧徒日益增加,寺廟太多,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在興建土木之上,又獲取大量百姓的金銀。如今天下太多的僧尼,都等待農民種糧食,桑農供衣料。

為此,全國各地的佛教寺廟遭受了空前的毀滅。

與此同時,景教因著在傳教過程中一味地學習佛教的部分表現形式:如稱教堂為景教寺、教職人員稱為僧、宗教的表達也借用佛教術語——如三一妙身中的妙身等,因此被當作佛教的同類而一同受到了處理。

自唐貞觀九年入華以來,景教曾經有過高峰期,並且一度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時間,但在這一次空前的教難中,趨於毀滅。

雖然武宗皇帝死後,唐宣宗繼位,收因了滅佛的命令,重建寺廟,但景教畢竟不同於佛教。佛教入華年代入遠,且深入百姓心中,一時的關門並不會讓其消亡。

2、過分依賴母會

景教進入中國傳播的過程中,西方的母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包括派遣傳教士,提供資金支持等。這和近代西方傳教士的方式很像,無論是聖公會、長老會、衛理公會、信義宗、浸信會等,都是西方差會在主導國內的工作。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而當景教——聶斯脫利母會自顧不暇時(埃及、波斯等地受伊斯蘭教衝擊很大),即使沒有武宗滅佛,景教在唐朝的發展已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3、人才儲備不足

據景教的資料顯示,無論是翻譯經典的人員,或是結交上層權貴的人員,都是外面派來的傳教士。由此可見,本土的景教教士力量不足,在面對突發的問題和危機時,沒有處理的能力;在內部宣揚教理時,也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

當代中國基督教提出三自原則辦教會——自治、自養、自傳,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景教消亡的一種反思和改進。

4、底層根基不足

景教相比佛教,結局則不同,畢竟其入華年數有限,且傳教策略上注重上層階層,在社會的土壤上紮根不深,經此教難後元氣大傷。雖可能存在零星教友,有局部的傳播,但隨著唐朝末年社會的動盪,終究不復其高峰時期的影響力。

基督教是清朝後期才進入中國嗎?其實這個朝代就有,只是名稱不同

基督教在華傳播的第一次嘗試,也就告一段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