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很多人印象中,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进入传播的。其实不然,基督教与中国,渊源流长。最早进入中国,要追溯到大唐朝了。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景教碑

唐代贞观九年入华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着一块基督教的重要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根据学者对此碑文的研究比较,可推测景教就是今日的基督教。

如碑文中的一些术语和今天基督教的术语很容易对应上:

三一妙身——三位一体;判十字以定四方——十字架拯救全世界;室女诞圣——童贞女马利亚生耶稣;慈父阿罗诃——天父耶和华;圣子端任父右座——耶稣坐在上帝的右边……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而景教名称的由来,学者推测,“景”是指光明之意,基督的十字架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另一层可能性是,“景”和“基督”是谐音。

据碑文记载:“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郊,宾迎入内”。

意思是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大秦(罗马)国的教士阿罗本到长安(西安)传教,皇帝派宰相房玄龄亲自迎接,规格颇高。

而事实上,阿罗本所代表的教派称为聂斯脱利派,因着其教义中注重耶稣的人性而被罗马教皇定为异端。聂斯脱利之后于阿拉伯及埃及地区继续传教,影响到波斯及印度,乃至中国。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当然,聂斯脱利在当时被定为异端,只是部分教义上与主流的教会有些许差别,基本的教义并无大的问题,与今天一些教义严重偏差的异端并不一样。后来天主教也为其平反,承认其为分散的兄弟。因此景教属于基督宗教,是没有问题的。

景教的传教策略

景教自贞观九年入华以来,努力翻译经典、为人医治疾病、结交上层权贵、学习佛教形式等方式并行,一度取得不错的传教效果。

1、翻译经典

景教一入华,唐太宗便令他翻译景教的经典,以便中国人可以看得懂。而上文提到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是一位景教传教士名为“景净”所撰。据说景净翻译了三十部卷以上的经典。

一种宗教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经典的翻译非常重要。当代基督新教取得不错的成绩,与1919年翻译出版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有很大的关系。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2、学习佛教

景教教士在翻译经典时,借用了许多佛教的术语,如妙身、法王、寺、功德、大施主等。

同时,景教教士盖的教堂称为寺、自称为僧、穿着也与佛教僧人相似,力图透过学习佛教的传播方式,使中国人可以认同与接受。

这样的方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也为后面遭受教难埋下了伏笔。

3、通过医术

基督教的传教士对于医学非常的用心,因为知道在异国他乡要通过宣讲不同的宗教教义使人归信是很难的,所以往往借助于医术。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近代很多的医院都是由传教士所建立。如武汉的协和医院、长沙的湘雅医院都是如此。


据说当时玄宗之弟宪身体有病,是僧人崇一为他医治。而崇一之名,可推测为景教(基督教)的名字。因为基督教信仰一位上帝,崇一便是尊崇独一真神。

4、结交权贵

贞观九年景教教士阿罗本入华传教,便是由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由此拉开了景教与上层关系良好的序幕。上文提到景教僧人医治玄宗的弟弟宪,更是体现了通过医术结交权贵的有效途径。

而在唐高宗年间,在皇帝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建立诸多景教寺(与佛教同称为“寺”),在当时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景况。唐朝在当时全国分为十道,法流十道意思就是景教的宣传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在全国建立上百个景教寺。

景教发展太势良好,与皇帝、上层人物的支持,着实有很大的关系。

景教为何消亡?

如此盛况的景教为何最终没有坚持下来,继续发展,而是消没于历史的洪流中?

1、武宗灭佛影响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皇帝听信了道士赵归真的话,发出了在全国灭佛的命令。当然,因为唐朝皇帝姓李,尊“老子”李耳为祖先,自然对道教更为亲近,对佛教相对就不那么感冒。

皇帝在诏谕中提到:佛教僧徒日益增加,寺庙太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在兴建土木之上,又获取大量百姓的金银。如今天下太多的僧尼,都等待农民种粮食,桑农供衣料。

为此,全国各地的佛教寺庙遭受了空前的毁灭。

与此同时,景教因着在传教过程中一味地学习佛教的部分表现形式:如称教堂为景教寺、教职人员称为僧、宗教的表达也借用佛教术语——如三一妙身中的妙身等,因此被当作佛教的同类而一同受到了处理。

自唐贞观九年入华以来,景教曾经有过高峰期,并且一度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一次空前的教难中,趋于毁灭。

虽然武宗皇帝死后,唐宣宗继位,收因了灭佛的命令,重建寺庙,但景教毕竟不同于佛教。佛教入华年代入远,且深入百姓心中,一时的关门并不会让其消亡。

2、过分依赖母会

景教进入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西方的母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派遣传教士,提供资金支持等。这和近代西方传教士的方式很像,无论是圣公会、长老会、卫理公会、信义宗、浸信会等,都是西方差会在主导国内的工作。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而当景教——聂斯脱利母会自顾不暇时(埃及、波斯等地受伊斯兰教冲击很大),即使没有武宗灭佛,景教在唐朝的发展已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人才储备不足

据景教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翻译经典的人员,或是结交上层权贵的人员,都是外面派来的传教士。由此可见,本土的景教教士力量不足,在面对突发的问题和危机时,没有处理的能力;在内部宣扬教理时,也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

当代中国基督教提出三自原则办教会——自治、自养、自传,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景教消亡的一种反思和改进。

4、底层根基不足

景教相比佛教,结局则不同,毕竟其入华年数有限,且传教策略上注重上层阶层,在社会的土壤上扎根不深,经此教难后元气大伤。虽可能存在零星教友,有局部的传播,但随着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终究不复其高峰时期的影响力。

基督教是清朝后期才进入中国吗?其实这个朝代就有,只是名称不同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第一次尝试,也就告一段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