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的专注力问题,玩玩具从来不超过5分钟就会转移兴趣,拼个拼图没拼几块就丢到一边去了,就连听妈妈读绘本,里面的故事好像也吸引不起他的兴趣。

于是,家长们便感觉如临大敌,然后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孩子连半个小时都坚持不到,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

其实,关于孩子的专注力与“是否坐得住”这个问题,还挺需要深入了解的。

专注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父母肯定会发现,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时可以做很久,甚至可以屏蔽掉周围的所有信息。

孩子坐在一个地方玩玩具,每个玩具玩不到5分钟,但加起来也能坐上半个小时左右,说明专注力其实是不存在问题的。

实际上,孩子是否能坚持得久,与他对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感兴趣有关,并不能说明专注力差。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当然,孩子以后终归是要学习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感兴趣,也必须学会在这些事上保持关注。

这也不是没办法,但想要了解具体的操作方式,必须好好了解一下专注力。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01关于孩子的专注力

首先,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力强弱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有的孩子比较文静,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很久;有的孩子天性比较活泼,常常屁股还没坐热,就想在屋子里跑一圈。

但这并不是最终结果,专注力是可以后天进行培养的,不过家长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技巧才可以。

家长们最想解决的“坐得住”这个问题,就必须拥有正确的认知。

1)分散性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专注力强,说明他能在某一件事情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但这其实是大人的一种偏见,属于选择性注意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所有注意力聚焦到某一个点上时,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都是分散的,在他们眼里没有重要不重要,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就像玩拼图时,旁边的积木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常常可以观察到那些大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我们没有必要强求孩子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就像我们认为孩子是在发呆,其实他只是在观察并思考这个世界的运行模式,脑海中并不是空无一物的。

2)成长规律

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完全,因而生理上就决定了他们难以在单一的事情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家长也不能揠苗助长,企图让孩子尽快发展到大人的水平,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用同理心来看待他们无法保持专注这件事情才行。

这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中转站。

3)保护是重点

需要了解的第3点是,孩子天生的专注力就已经挺强的了。与其说发展孩子的专注力,倒不如说保护他们的专注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玩一件玩具或多个同类型玩具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因为此时他们正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了解完以上关于专注力的真相之后,家长想要增强孩子的专注力,需要掌握三大培养原则。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02强化孩子的专注力

1)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其实,只要孩子在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压根都不用家长催,他就可以主动投身于其中。

并且,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哪怕家长在旁边下指令,孩子也会下意识忽略。因为他的脑海中除了当前手中的这件事,其余的声音都被关成了静音。

尤其孩子从幼儿园上小学的阶段,家长们普遍会对孩子专注力这个问题发出灵魂拷问。比如孩子上课的时候太好动,总是坐不住,有些拖延症……

其实,根本原因是课堂中的内容没有吸引到孩子,他们毕竟还是从幼儿园这个玩耍阶段过来的,刚开始学习接受知识,怎么可能立马感兴趣?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你会发现,孩子放学回家后听睡前故事,同样听得有滋有味,甚至还会要求妈妈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这压根就不是专注力的问题呀!

家长即使采用强制手段,也是求不来的。与其如此,倒不如找到根源问题,试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和老师沟通,多给孩子鼓励,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上进行延伸。

如此种种,总会让孩子发现新世界的,兴趣才是让孩子保持专注,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帮手。

当然,孩子总会有些不喜欢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情,这需要家长更有技巧地对待。

2)改变枯燥

如果孩子对某一件事情实在提不起兴趣,家长至少要帮孩子改变枯燥的现状,让他觉得这件事充满挑战。

越是简单的事,越难以勾起孩子的兴趣,思想自然就到处乱飞了。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对此,家长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些难度和挑战性,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做法:

●设置悬念

比如孩子写语文试卷写到一半就不想往下写了,父母可以试着这样问:

刚刚那个阅读故事中,小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咱们俩一起来做这道数学题吧,看最后谁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提高期待

让写作业这件事拥有更多惊喜,孩子自然就会好受一些。

写作业每天都是一样的步骤,孩子做多了自然就厌烦了,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小惊喜,比如当天所用的卡通纸、可爱的笔。

最后,孩子做完作业后还可以提几个不同的小奖励。比如把看电视、看动漫、玩游戏等,还可以把各种选择写在一个转盘上,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后,都能随机选择一项,休息半个小时。

当然,还可以配合一些小惩罚,比如孩子哪一天作业做得不够好,敷衍了事,父母就可以收回孩子的部分权利。比如周末看电视的机会取消,这个月都不能去游乐园等。

不要孩子一回家就催促他吃饭了、写作业了,这样的指令是很枯燥的。

可以这样说:“今天妈妈做了宝宝最喜欢吃的鸡肉,但是用鸡肉做了什么呢?”、“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的很不错吧,今天也要继续加油!”

孩子“坐不住”不是专注力的问题,父母要掌握3大培养原则


​3)给孩子休息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哪怕是成年人,也只能连续性保持专注10分钟左右,偶尔分神很正常。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过于严格,要让他有休息的时间。比如发现孩子的心思已经飘走之后,可以适当给他三四分钟调整。

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深呼吸,喝口水或站起来走两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再度集中精神在手头的任务上。

不然,硬让孩子再接着做下去,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

而且,孩子专注力的持续时间也需要刻意练习和年龄增长来变长。

总的来说,孩子坐不住,主要是缺乏兴趣、缺乏挑战性,以及到达极限这几种原因。

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认真听完一堂课45分钟。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并给他充分的时间成长,尝试曲线救国,培养孩子的兴趣,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