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限已婚男性回答。不想和公公婆婆住一起有錯嗎?

魯冰花1225


不想跟公婆住一起是沒有錯的,看了你對問題的詳細補充,很理解你跟公婆住一起這幾年的壓抑和委屈。

兩代人住在一起,的確會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摩擦,雙方也許都會感到壓抑和委屈,然而公公婆婆縱然這樣還是喜歡跟你們住一起,我想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沒得選擇,畢竟是一家人,怎樣也要在一起。

沒有辦法改變現狀,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了,把公婆也當做不可分開的一家人。你老公也並不是不理解你的感受,只是他同時也會考慮到父母的感受。你呢,其實沒有老公心累,只是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已。人啊!其實真的是不能只為自己活的,如果你的公婆和老公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那麼你們這個家也許早就散了。

感謝每一個關注我和閱讀我的文字的朋友,是你們的厚愛給了我寫作的動力,謝謝!


老三情感驛站


我已婚男士,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沒有對錯之說,只有合不合適,或者說融洽嗎,我認為大家做好三個事情,就可以相處的非常好。雖然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還是分大家和小家,不能混為一體,彼此都要有自由的空間,這樣才能相處的和諧和愉快。我認為從一下幾點做起比較有利家庭。

第一點,從公公婆婆這一邊做,應該給兒子和兒媳生活上一定的幫助,比如照看孫子或孫女,三歲之前都可以,三歲以後送託兒所時,要看兒媳自己送好是需要老人送,這要分兩種情況,如果按照問題裡的情況兒媳需要自己送,作為公公婆婆就沒有必要再看管,可以回到自己家裡住。如果兒媳需要公公婆婆送,可以繼續照看,這樣大家都高興,就是老人家累一些。儘量不要做大家都不希望做事情,叫做出力不討好。老人家要增加自己的興趣愛好,鍛鍊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孩子增加負擔就是最大的幫助孩子。

第二點,兒子和兒媳應該這樣做比較好,自己能做最好,如果需要公公婆婆看護孩子需要和老人商量,如果老人在身體條件好的情況下願意幫助照顧孩子,那就最好了,畢竟現在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大,如果老人身體不好,或者不想照看孩子,也要理解老人,畢竟年齡和身體都是個問題,精力和體力都是有限的。

第三點,作為兒子要做的就是,協調父母和媳婦的關係,使雙方的需求能夠得到最大的滿足,如果有沒有達到的要求和想法,也要做好雙方黨情感的溝通和心裡疏導,這一步非常重要,是家庭中的潤滑劑和調節劑。希望兒子一定做好。

做好希望所有的家庭和諧美滿,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大衛2019大衛


暫時沒錯,特別是他們年紀不算大,一切都能自理的時候,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確實非常不方便,對教育子女也不利,我深有體會。

我妻人善良,心直口快,有事說開就沒事了。而我父母卻不這樣,妻當面跟他們說了自己的看法,父母當時不說,背後跟我說讓我妻氣死了。

我們分居過的時候,相處比較好。我哥嫂和父母常吵架,父母覺得我妻子好。我們搬到城裡居住時,兩位老人跟我們住在一起了,矛盾就來了。

生活習慣不一樣,吃飯口味不一樣,父母做菜要熟過點,而妻吃要生一點。父母愛吃魚,妻聞著腥就嘔吐。老人喜歡大肉大魚,妻要清淡。

我們由於工作累,週末想放鬆一下,早上晚起床,老人不樂意了,嫌妻懶,飯都涼了不起來吃。妻愛時尚,常換衣服,父母嫌她不或日子。

父母慣孫子,無原則謙讓使得孩子好吃懶做,妻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就護著,為此妻跟父母沒少吵。

當父母在我面前哭訴時讓我非常難過,因為妻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錯,而父母不理解,他們常常生氣,我不能批評父母,妻生氣哭時我也沒有好辦法安慰。

我最後決定分居過,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家庭和睦,為了老人幸福。可我這樣做,父母怎麼辦說都不理解,罵我不孝,娶了媳婦忘了娘。

儘管分居時確實不好受,我為父母、妻子暗自流淚不知多少次。我覺得我做的沒有錯,就堅持下來了。

分居後,父母離我們不遠,我天天過去看他們,及時買生活用品,逢年過節在一起,我們做飯吃,一家和和睦睦。

分開後許多矛盾自然沒有了,等老人真正需要伺候照顧了再一起過。現在回想多虧了分居過,要不然我早就崩潰了。


日得人生


作為一名已婚男士,我想說的是,女人不願意跟公公婆婆住一起是很正常的。

我老婆只要跟我爸媽住一起,不超過三天,家裡肯定會不得安寧。我是又要給這個說好話,又要給那個說好話。

之後咬牙買了房子,作為兒子在外面買了房子,就想著把爸媽接來住一住,在新的環境中生活會不會吵鬧好點(說實話,把爸媽丟一邊自己生活,總感覺不孝)。

可是一旦住一起,那家裡又不得安寧了。搞滴實在是沒得法,不可能把老婆趕走吧,於是就做老爸老媽的思想工作。還好老爸老媽也不願意看到我兩邊受氣,也希望我兩口子過好,於是很痛快就回去了。

之後也只是偶爾來我這看看孫子,我事後問過我媽,她說現在有蠻好 ,在老家也不用看她臉色,過的又自在。

這是我的經歷。


源思擇己


作為已婚男人,我覺得不和雙方老人住在一起一點錯也沒有…好處我就不說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來說說但是吧…我們家的情況是這樣的 不和我的爸媽住在一起 也就是公公婆婆,但是確和丈母孃住一起,丈母孃幫忙帶孩子(我媽身體不太好所以丈母孃來幫忙),離她家遠,所以就住在我們這裡。我有時候也經常跟老婆抱怨,太不方便了,感覺一點也不自由,生活就像演戲一樣,每天都有點拘謹,但是又沒有辦法,畢竟要帶兩個娃 。 雖然跟老人之間沒有矛盾,都挺和諧的。但就是不自在!但是條件不允許呀,顧保姆得花錢吧,帶娃還不放心,所以該忍就得忍……也不知道你們傢俱體什麼情況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 還是不建議跟老人在一起 畢竟有些觀念是不一樣的…或者讓你老公換位思考一下,讓他跟你爸媽在一起是什麼感覺 讓他體驗個幾天 他就會體諒你的感受了 ~……新人過任務 忘採納 關注一下 謝謝各位大大[祈禱][祈禱]


哇噻海飛絲


不想跟公公婆婆住一起這很正常啊,我跟我老婆就是在過二人世界的日子,孩子再過幾個月也出生了,到時候我媽自己就會過來幫我們哄孩子,而我爸是不會來的,他自己在家弄桃園,還養了豬、羊。在我們山東我我們這一代八零後來說都很正常呀。如果公婆還非要住一起,那隻能說男孩太依賴他父母了,沒有獨立過就不會長大,很明顯跟公婆住一起會有很多不便,甚至也會有很多矛盾,這個時候男的不成熟就會表現的很明顯了,攤上這樣的公婆,你會生氣,但是攤上這樣窩囊的老公,你就受著吧!


空空0311


題主的問題敘述得相當清楚!你們的處境是有些難言之隱,屬於家庭性的矛盾問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

就你家的實際情況,公婆年齡50多歲,還算年輕並不屬於老齡化,二老還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在農村搞點副業,或者外出務工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未必不可。

再說,兒子一家三口住房八十幾個平方米,屬於小三居室內的小戶型房。一家五口渦居在一起確實是有些不方便,在這個問題上做公婆的最好體諒一下兒子、兒媳婦的感受。兒媳婦有些話又不好直接跟公婆講,有些問題只能是跟老公講,而老公又奈於父母情面,夾在中間兩邊都不好矛盾化,況且兒媳婦也提議就近幫公婆租一套房,這也是忙好的選擇,如果公婆打算長期在兒子家生活,還可以買一套房,這是相當不錯了,兒子、兒媳婦能有這樣的孝心,做公婆的也就再也沒有必要全家五口渦居一起了,理解兒子、兒媳婦的心情,畢竟兒子、兒媳婦工作也是辛苦,給兒子、兒媳婦一個空閒空間。

當然,做兒子、兒媳婦的不是不孝順父母,兒子、兒媳婦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贍養父母是子女們的責任和義務。兒子、兒媳婦只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到小三房居住全家五口人是有些不方便而已,兒子、兒媳婦同意幫公婆租房或者買房,這樣大家都方便,公婆既照顧了孫子又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好事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敬請公婆不要太在意,兩個老人住進兒子、兒媳婦自租房或者是另買的房是比較恰當的選擇。




相識是緣78665661


作為一名已婚的男性,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對於你的處境,我十分理解,你的公公婆婆年齡50多歲身體英朗,這樣完全可以自己生活,雖然是你老公的親生父母,但是畢竟不是你的親生父母,這裡多少有些隔心。不是什麼話都能說,也不是什麼事都能不迴避,五口人生活在80幾平的樓房裡,確實有諸多不便,尤其在夏季更是不方便。

我覺得問題還在你的老公身上,他有些不理解你,認為你不能接受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這裡也許是你表達的沒讓他明白,或者是他根本就不理解。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的,況且還有年齡差、文化教育差、地域差等,多方面的差異,你與婆婆不好相處,時間長了矛盾會越來越激化,甚至到後來有可能影響你們的婚姻。

你的老公是這個問題的核心,他的想法決定著這個問題的解決情況。你可以看看他的想法,是想讓父母一直在這住下去,還是孩子大了就走了,如果孩子大了就走了,你就再忍一忍。如果決定長期生活下去,那麼就要想想辦法了。個人認為,最好辦法是在你的附近,鄰居、樓上樓下,或者一個小區,再買一個樓,就說給公公婆婆買一個樓給他們養老用,這樣應該是最好解決辦法了。

要不即使他們回去農村了,以後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了,早晚還是要來和你們一起住的,現在先給他們預備一個樓,這樣未雨綢繆,以後也省得麻煩了。

這只是我的個人建議,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心似朝陽


作為一名已婚男性,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贊同父母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跟子女同住。

說真的,看了題主發的圖片,我真的特別同情題主,過的太難,太憋屈了。

在與不與公婆同住這件事上,大多數人都再指責兒媳婦的不懂事,不孝順。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拋開道德綁架,題主的公婆,年齡尚可,身體硬朗,更不需要人特別照顧,完全可以搬出去住,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這剛組建的小家庭。

有時候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做子女的不懂事,實際上,做父母的也要多多考慮子女的想法。

我能體會父母年紀大了,可能覺得孤獨無助,想留在子女身邊,有個依靠。

但是現在社會,年輕人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都與老年人格格不入,硬性的生活在一塊,只會帶來更多的爭吵與矛盾。

婚後,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們完全可以把跟父母的相處方式,變成串親戚式的聯絡方式。平時多走動,勤走動,這樣既滿足了父母想多呆在子女身邊的心願,也給了子女充足的自由空間。

結了婚,男人們就是另一個家庭的丈夫,爸爸,跟父母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兩個家庭。不要一味的想著融合,更多的時候也要照顧妻子的情緒,不要一味的當媽寶男。

有些時候,在某些事上,父母也是孩子,一味的忍讓與縱容,只會讓父母更變本加厲,到頭來,傷害的就不單單是自己的妻子那麼簡單了。

end


碎影流年


婆媳矛盾這個問題不是題主家獨有的,是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存在的!其實這更多地是由於婆與媳生活時代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思想觀念不同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不過有些婆、媳的情商高點,懂得各自忍讓體諒一下,矛盾沒有這麼大而已。

目前我們兩夫妻也是跟著父母一起住的,也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產生的啊,比如在“雙十一”我媳婦上網購買了很多東西,我老母親也嘮叨的啊,不過只是在我面前嘮叨一下,不會再我媳婦面前說。下面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一、做媳婦的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沒有錯,錯在溝通處理方式不夠圓滑。

題主作為一位現代事業女性,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希望跟自己的丈夫一起過二人世界,肯定是沒錯的,像題主這樣全家五口人擠在那種小房子裡住,肯定是有諸多不方便的,有時候想跟老公撒嬌浪漫一下,還得左盼右顧,怕給老人家看到了尷尬,所以題主就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想在家裡生活得太拘謹,希望有時候可以隨意放肆一點,這肯定是沒錯的!

題主錯在兩處地方,你既然不想跟老人家擠在一個小房子住,你一開始的時候就不該答應讓他們來幫你照顧孩子,現在孩子長大上幼兒園了,你更不應該叫他們回老家和說另外租房子給他們住,這樣就顯得你很不懂事了,給人有點過河拆橋,打完齋不要和尚的感覺。你應該在處理上更加圓滑一點,讓你老公跟老人家說,老家的什麼親戚朋友們都在想念他們兩老,希望他們能回家住一段時間什麼的,然後你做兒媳婦的要買點禮物特產之類的給老人家帶回去分給親戚朋友,這樣相信老人家會容易接受一點,一般都會樂顛顛地回去的。

二、公公婆婆希望跟自己的兒孫一起住也沒有錯,錯在不懂體諒年輕人的小心思。

老人家想跟自己的兒孫一起生活肯定是沒錯的,正所謂養兒防老,換作是你,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兒子拉扯大讀完書成了家,就跟自己的媳婦去城市工作生活了,留下自己兩個老人家孤零零在老家生活,你會不會有點被兒子拋棄的感覺,會不會感覺養大了兒子根本就沒起到養兒防老的作用?所以他們兩老希望跟著自己的兒子生活是沒錯的!

但這個做母親錯在管太寬了,更不應該跟兒子講兒媳婦的壞話,這樣做只會不斷激化婆媳之間的矛盾。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是什麼做得非常不對的地方,做老人家的沒必要在那裡指手畫腳,干涉年輕人的生活的,不應該在兒子面前搬弄兒媳婦的是非,造成年輕人夫妻不和。作為老人家知道兒媳婦有這點小心思之後,應該主動點每隔一段時間就找個藉口回老家住一段時間嘛。

三、做丈夫的偏向於父母沒有錯,錯在不懂做好婆媳之間的調和平衡。

做丈夫的孝順父母,在生活中偏向於父母也是沒錯的,畢竟父母生他養他不容易,只有當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會懂得父母養育兒女的不容易啊!他作為兒子肯定不能主動讓父母回老家的,這是不孝的表現,作為夾在婆媳之間的兒子是很難做的,如果兩個女人都強勢,都不體諒你的話,只會搞到兩頭不是人的,題主的丈夫在生活中偏向於他母親也是沒錯的,年輕人應該多點體諒老人家、尊重老人家的,人家可為你帶了幾年兒子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題主的丈夫最大的問題是沒調和好婆媳的關係,與母親、老婆的溝通方式都存在問題,當母親跟你講媳婦的不是的時候,最好是聽聽就算,甚至幫媳婦解釋一下,而不是去批評媳婦,造成矛盾的惡化。在媳婦不想跟老人家一起住的時候,要多哄哄妻子,穩定一下她的情緒,多想想解決辦法。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經營一個家庭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家庭成員之間多點理解,多點包容,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很多時候都會變得豁然開朗的!題主儘快自我調整好心態,多跟丈夫溝通,儘快走出這個婆媳問題的陰影,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