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样东西是秦始皇最喜欢的,一个众所周知,另一个一直是个谜

“祖龙”者,就是说的始皇帝嬴政了。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意思就是秦始皇认为自己比什么三皇五帝都要厉害,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由于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故无论民间或是史书中皆有称呼秦始皇为“祖龙”者,比如汉朝司马迁《史记》写到

“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南朝裴骃的《集解引》也写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秦始皇一生富有天下,拥有财宝无数,而秦始皇最钟爱的两件秘宝就是和氏璧和隋侯珠。

这2样东西是秦始皇最喜欢的,一个众所周知,另一个一直是个谜

和氏璧

我国古代把未经过加工的原玉称作“玮”。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都知道和氏璧是赵国宝物。《韩非子》、《新序》、《史记》等书都明确记载了和氏璧的来历,且大致相同,所以关于和氏璧的来历是非常真实的。

《史记》写到“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大意是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曾两次献宝却被楚国国君认为是骗子而砍去双足,直到楚文王继位,卞和终于成功,楚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由此可见和氏璧一开始是在楚国手中,不知为何后来楚国丢失和氏璧,才辗转流落到赵国,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又到了秦始皇的手里。


这2样东西是秦始皇最喜欢的,一个众所周知,另一个一直是个谜

和氏璧

传说和氏璧被秦始皇命李斯刻成了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五代时期的杜光庭的《录异记》记载“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和氏璧到底什么样子史书中毫无记载,但从这里可以看出既然和氏璧能被刻成玉玺一定和普通的玉石不太一样而且不会太小。而至于传国玉玺这一称呼却始于汉高祖刘邦。此后被刻成玉玺的和氏璧就作为天子的象征,“既得玉玺,已得天命”、“玉玺在手,天下俯首称臣”等说法流传不息。

和氏璧被刻成玉玺后,流传一千六百余年,直至石敬瑭攻陷后唐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玉玺登玄武楼自焚,玉玺下落不明。至此,和氏璧就此失踪。

这2样东西是秦始皇最喜欢的,一个众所周知,另一个一直是个谜

和氏璧

秦始皇的另一秘宝即是隋侯珠。相较于和氏璧来说,隋侯珠名气小得多,不为人知,史书记载也少,世人别说了解,恐怕就连“隋侯珠”这个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

隋侯珠的来自颇具神话意味,

“隋国隋侯出行,路上偶遇一蛇,上前一看,原来蛇头被人砍伤,血流如注。隋侯生恻隐之心,下马取出药物,为蛇止血。当日夜晚,他梦见蛇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将一个珠子献给了他以报救命之恩,第二天醒来,隋侯看见枕边有一颗宝珠,这就是“隋侯珠”。

关于隋侯珠来历的真实性姑且不论,关于隋侯珠的记载最早始于战国,《墨子》中记载““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

《庄子》中记载“以随侯之珠,投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慎子》、《淮南子》、《搜神记》中都对隋侯珠有所记载,可见隋侯珠确有此物,而具体“隋侯珠”是什么史书中却没有记载了。

这2样东西是秦始皇最喜欢的,一个众所周知,另一个一直是个谜

和氏璧玉玺

隋国灭亡后,隋侯珠流落到楚国,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新序》中写道“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诸?”。

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也记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可见,隋侯珠同和氏璧一样确确实实都曾经为楚国所拥有,最后流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令人费解的是和氏璧被刻成玉玺后,广为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直至后唐,就很神秘地不见了,数千年来再也不会它的背影。

传言有着佩戴隋侯珠者可以刀枪不入,秦始皇死之后将其带在身旁,一起陪葬了。

和氏璧和隋侯珠能够说成秦始皇最钟爱、最珍贵的俩件宝贝。否则也不容易把和氏璧刻成玉玺期望世世代代承传下来,而隋侯珠随身携带陪葬由此可见秦始皇针对隋侯珠的钟爱水平甚于和氏璧。

和氏璧和隋侯珠的降落人们不知道的,但从各种各样历史资料中能够看出,在历史上的的确确拥有和氏璧和隋侯珠这两件奇珍异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