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春天來了,夏天也就不遠了。想起往年夏天那炎熱的天氣,窩在家裡看看電視,冰箱裡拿出半個冰鎮西瓜,然後一邊吃一邊享受空調的涼氣,人生最舒服的也就莫過於此了吧。說起這西瓜,農村可就不止一種當下市場上常見的大個西瓜了,還有不少品種的小西瓜。比如前幾天筆者介紹的刺天茄就是其中一種小西瓜,也是過去農村娃常吃的小零食。

另外還有一種小西瓜,它主要生長於農田裡的雜草叢中,以前下地幹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長得滿地是,果子都平鋪在地上。現在多年過去後,這種田裡的野生小西瓜卻成了人們種植的經濟作物,現在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


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刺天茄屬於小西瓜,那馬泡瓜就是迷你小西瓜,兩者對比起來,馬泡瓜比刺天茄更相似迷你西瓜,它的條紋脈絡跟大個西瓜完全類似。馬泡瓜僅是一種一年生植物,生長習性跟西瓜是一樣,都是爬藤植物。只不過我國的馬泡瓜是從國外引進的,據筆者查詢是從非洲引進,但卻沒有實際記載引進時間。暫且就把它當作外來入侵物種。其實從過去馬泡瓜還沒有被重視之前,野生馬泡瓜僅是農田裡的野草,用入侵物種來形容它絕對合適。

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馬泡瓜在我國分佈十分廣泛,幾乎所有農村地區都有野生馬泡瓜。但在過去馬泡瓜卻不是什麼好東西,生長於農田裡就是作物的害草,特別是在我國山東地區,馬泡瓜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害草,每年都要讓農民頭疼。通常生長於野地裡,也沒有幾個人採摘,只有小孩子貪嘴會摘來當零食,但味道卻不如人意,有的苦得難以下嚥,僅有運氣好的人摘得一顆甜的,還會炫耀一番。直到現在這馬泡瓜依舊只有少數地方把馬泡瓜當作物種植。

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雖然馬泡瓜在很多地方沒有發展成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但卻無法抹去它本有的價值。從醫學上來講,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本草綱目》記載它可以除熱解毒,清熱利尿,可以用來治療咽喉腫痛、火眼、煩渴等作用。另外食用上的話,其實要看季節的,在夏季採摘馬泡瓜食用,那是入不了口的,味道很苦,而到了秋季之後,馬泡瓜生長成熟了,採摘之後生吃的口感就是甘甜的,並且有去火之功效。

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從現在國內馬泡瓜的發展來看,馬泡瓜已經在少數地區被大量種植,其中山東的單縣就是馬泡瓜大量種植的案例。但從經濟價值方面來看,馬泡瓜的價值僅僅還是體現在藥用上,其餘價值依舊沒有被開發出來。但行業人士表示,馬泡瓜雖然產業發展緩慢,但待開發的價值很大,值得期待。

草叢裡一種小西瓜,過去沒人摘,如今成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

不知各位網友你們認識馬泡瓜嗎?你們覺得馬泡瓜除了當零食吃還有啥用途呢?為啥現在有地方農民大量種植?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