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待“疫”过天晴,农业如何在风口放飞?

福建:待“疫”过天晴,农业如何在风口放飞?

台海网3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前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及复工复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农业生产秩序相继恢复,疫情影响正在消除。更重要的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疫情防控期间经受住了考验,表现亮眼。商机逐渐浮现,方向越发清晰。待"疫"过天晴,智慧农业、农业直播与短视频、生鲜电商、认养农业等现代农业风口,或将引领新一轮创业与投资热潮,推动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风口已至,追风者们准备好了吗?

农业直播风头正劲,但网红不是一天练成的。在许多流量资源已被"头部主播"、大型网红经纪机构强抓的情况下,拿到直播行业入场券并不容易。卖什么农产品、主播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采用何种对话技巧、如何与用户互动,乃至产品品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都需要精准把握,专业运作。直播早已是一项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分工。地方领导亲自上阵,仅仅是迈出了直播助农第一步。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直播基地,释放了直播产业化的正面信号。产业化意味着摆脱小打小闹。后入场者,必须做好技术储备与人才培育,夯实根基,全盘谋划。

全民战"疫"激活了宅经济。大小生鲜电商平台在此期间完成了消费习惯培育与用户沉淀,订单量、客单价、交易额等指标齐齐飘红。疫情过后,在消费惯性作用下,生鲜电商前景可期。但在一二线城市"战场",生鲜电商领域依然处于巨头"混战"、烧钱拼杀阶段。渠道下沉带来更多机遇,但最终突围还要靠精细化服务。这就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源头采购、质量追溯,到冷链物流、仓储布局,再到配送队伍、售前售后服务,如何在保证生鲜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损耗率与库存,提升周转效率,疫情之后,生鲜电商的下半场才正式开启。

订单农业有助于产销两端精准匹配,避免决策盲目性。疫情防控期间,农超对接、认养农业等订单农业的不同形态,都为避免农产品滞销立了功。但其实订单农业并非新鲜事物,长期以来其推广效果深受履约率影响。因市场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周期漫长,无论是生产方,还是购买方,都存在履约风险,最终订单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发展订单农业,更要先培育契约精神,厚植诚信履约的市场土壤。合同文本是否规范、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出现履约争议后如何调处、失信惩戒机制如何建立,如何引入第三方监管,如何运用金融保险手段开展有效的避险......订单农业有效运作,不仅取决于合同双方,更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

发现风口易,抢占风口难。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止于此。它们为传统农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代表了现代农业的转型方向。但要真正发展壮大,不能仅靠热情与热钱,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产业配套、扶持政策、行业规范。

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消费形态瞬息万变。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锲而不舍的追风人。疫情发生后,农业出现新的商机,也给予业者更多思考空间。拥抱新技术、强化风险管控、完善供应链管理、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提高全社会农业信息化水平......只有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硬实力,现代农业才能真正在风口放飞。(记者 张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