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報到率真的很低嗎?如果被錄取,該如何選擇?

carleo


民辦校感覺一直有被歧視,可能跟學校本身的師資力量,教學影響力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大家一般都認為落榜的學生才會去讀民辦的,但其實民辦有些還是不錯的,而且出來也是本科的學歷,只是說民辦的四年本科下來可能要十幾萬,跟國立大學比,費用比較高,一般家庭可能會覺得有點吃力。

其實如果本科落榜,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好的公辦專科學校,其實也是可以的。



斜陽餘輝


學長在線為你解答:在我們國家以公立高校為主,私立高校為輔的大致情況下。私立高校也發揮著很大作用,每年接收了大量學子,避免了許多人沒學上,從而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錄取率!但據非官方統計,每年民辦高校報到率都比較低,普遍低於公立高校。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被錄取了民辦院校,該如何選擇?

民辦高校報到低的原因

說實話在我國,民辦高校由於辦學晚,一般位置都比較偏,有的甚至集中在偏遠縣城郊區。好的位置基本給公立高校給佔完了,有些學生填志願時看到明明是XX(省會名)XX學院,等報到時看到周圍一片荒蕪,基本除了學校就沒其他的啦!大部分民辦院校社會對其的認可度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就業時,容易遭到不公平待遇!原因主要是,民辦院校辦學歷史短,缺乏底蘊!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都是為教學而教學、再一個就是民辦院校的盈利性,導致了高昂的學費,也決定了其無法全心投入院校的軟實力建設!還有就是學習氛圍可能會差點,對自制力差的同學而言,深受影響!最後一點就是被學校馬甲給騙了,無法區分公立私立院校,報的時候以為是公立院校,等報到時卻發現是私立院校。自然一時難以接受!



填錯院校怎麼辦

如果填的時候以為是公立高校,結果被私立院校給錄取了。也就是說二本的分被三本院校錄取了。這種情況,兩者錄取分數差很多的話,建議復讀,畢竟你實力擺在那裡,復讀一年選擇的空間更大!不然很有可能會後悔一輩子。但如果分數本來就差不多的話,三本分上三本院校,建議還是去上私立高校吧,雖然私立的相對公立的認可度要低一點,但分數在這個層次,公立院校也不佔很大優勢!復讀一年機會成本也比較大!


知道是私立高校

這種情況,填報志願時知道是私立高校,但在錄取後,周圍有人說其的不好。自己內心又有點動搖!顯然此時復讀也沒多大成效,而你能做的無非是兩個選擇,一個是讀下去,其中你可以大學期間好好學習,不虛度一寸光陰!另一個就是聽信其言,自暴自棄,大學盡情放肆!無疑用努力證明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民辦高校雖然報到率比較低,但也不能說明讀民辦院校就沒出路,其學歷也是受國家承認的。無論做什麼,自己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對此,你怎麼看吶?歡迎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學長在線,對高考及大學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喔,會定期發佈相關內容~


學長在線


民辦高校報到率真的很低嗎?如果被錄取,應該怎麼辦?

民辦高校報到率是否很低,這個問題還沒有權威統計發佈,但可以肯定的是,民辦高校報到率肯定比公立大學低不少 。

如果被錄取,自己又不願意去,可以選擇拒絕報到,如果報到以後再選擇退學,難度就會大很多。

綜合各種情況,民辦大學報到率不如公立大學,有如下原因:

1.考生填報志願時,對民辦大學相關信息瞭解不細緻。是民辦大學還是公辦大學,除了獨立學院,從名字上是難以區分的。錄取以後才知道是民辦大學。尤其是高昂的學費,讓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2.民辦大學辦學歷史短,社會聲望和認同度遠不如公立大學。一般大學發展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歷史積澱才能形成自己辦學特色和穩定的教學質量。民辦大學大發展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獨立學院可以依託校本部的社會聲譽比較快一些被社會認可。而純民辦大學被社會認可則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國家教育機關可以承認民辦大學學歷,但是用人單位是否知道這個大學,認可這個大學的學歷,則需要一個過程。

3.民辦大學辦學地點相對偏僻。眾所周知,大學在什麼位置對學生吸引力是不一樣的。地方越偏僻,學生報考意願越低。自從1998年大學擴招以後,多數大學都拿地辦新校區,好地段多數被公立名校先佔上,留給民辦大學的好地段比較少。所以在查詢民辦大學校址時會發現,只有少數民辦大學在市區,多數民辦大學在郊區、縣城或者遠郊公路旁。學生報到時看到地方過於偏僻,扭頭就走也不稀奇。

當然,無論私立還是公立,任何大學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逐步被社會認可的過程。因為私立大學沒有國家經費支持,吸引生源,維持學校生存的壓力大,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會更足。假以時日,經過優勝劣汰,也許會產生一批與公立大學媲美的私立大學名校。


陶遠明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學校都有民辦和公辦的說法,古有私塾,學府;今有公辦大學,民辦大學,更有校企合作。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精英的推動,這個時候學校顯得至關重要,教育資源環境更備受世人擇校的關注。

就如今大學類別來說,民辦大學學費高,基本上是以盈利為目的,根本沒有為國家未來發展人才培養做貢獻的誠意與意識形態,但不絕對,在我泱泱華夏這片大地上,仍然有些許人士看見了未來,不為眼前的盈盈苟利而所動,抱著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的精神“興辦學校,振興科技,培養人才”。乃是我華夏之幸,民族之幸。

不可否認,如今的大多數民辦學校錄取率高,錄取底線低,差生用錢裝,優生又不會選擇民辦學校,民辦高校報道率低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不是空穴來潮,如今的民辦高校就像我前文所說那樣多了一份利益之心,少了一份應有的靈魂。因此,不少學子被民辦高校錄取之後都有復讀或則不讀的心態。

那如果真的被錄取,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以為有如下三個選擇。

其一,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好,又不願復讀,那就讀,斌不是說讀了民辦大學出來沒用或則找工作難,因人而異,不管在公辦或則民辦都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所大學的優劣並不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高度。

其二,家庭經濟有限,但是又不想復讀,可以選擇義務從兵,也可以選擇讀軍這一塊的院校(學費全免),也可以貸款讀書出來以後考公務員,當村官(前提是自己要爭氣)

其三,復讀,復讀似乎流行了起來,相傳四川前10000名學生裡面有大半是復讀大軍(後來新聞證明這是假的說法)但從這一事實裡面可以體現出來複讀帶來的結果是好的(還是因人而異),但小生在次還是建議大家能不復讀就不要復讀(雖然我也是個復讀生)。

最後,不管大家如何選擇,但都要保證一點,不論結果如何,都要無愧於心。

真誠的希望天下學子能在每年的7·8月收到自己的心儀的學校。

以上僅僅是小編的拙見,歡迎大家斧正交流。


泥潭荊棘


過去,古時,辦學的多為高等學者和知識分子,為弘揚中華文化,提高國民素質,站在民族復興的大義上而創辦學校。所以,儘管收入很少,還受外部打擊挫折,但都百折不撓的辦下來,成為新中國後的名校。

現在大多數辦校的目的,都是以贏利為主,宗旨不同,再加上沒有獨特的技術內涵,故過了時尚的風頭,就難以維持。當然也有辦的不錯的,如一些專業的技校,還是很好,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普通的技術人才。如電腦,駕馭,焊工,修理,護工,木工,廚師等等。

民辦高校的教育資質,肯定不如公辦的響亮,所以想考取就先考慮學成就業問題,所以多選專業性強,適合自己發展的技術專長。如自己感自己有獨特的社會能力,如語言辯論,人事交往,特殊愛好的,也可選政教,社會學,專業的音樂,繪畫科目都行。

水無定勢,道法自然。


苦善禪根1


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

回看擔柴漢,心中有些子。

能讀本科就很好了,各自努力!本科後面還有專科,專科後面還有註冊入學的高職高專,高職高專後面還有50%左右沒機會讀高中考大學的……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文字老窖


目前廣大群眾普遍對民辦高校不太認可,無非是擔心能否辦下去?能否有正規的畢業證?能否有一個好的就業?只要不是野雞大學,在同檔次的大學裡大部分都是不錯的,民辦大學在很多時候反而比公立大學與社會銜接的更好


我們一起好好學數學


看你的興趣愛好,如果是喜歡的專業,就業面還廣,學校信譽不錯,就好好上學,努力學點知識,進入社會需要用到的,民辦,公辦無所謂的,工作看能力,不看你來自哪裡。有能力辦學,就有這方面的資源。


草1665


你如果被民辦本科院校錄取,你最好還是選擇入學吧;如果是被就業率較高的民辦高職高專錄取,你依舊是選擇入學為好。


壹功教育


三本就是三本,隨著時間的推移,估計越來越麻煩,除非有後臺墊底,以後靠自己奮鬥。否則吃不了好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