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於改變氣質?推薦閱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應該算是全世界讀書人的節日。

其相關數據值得我們這個沒有讀書節的國家的讀書人的關注。 調查顯示,2018年新增的閱讀人口接近3000萬;人均購買紙質書達到5.5本,2017年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人均紙質書閱讀量:4.66本,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比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2015年,這個數字是4.58本,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國成年國民年人均閱讀量變化不大。這是令人欣喜的數字統計。

調查還表明,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率和閱讀量雙雙上升,雖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至少說明,傳統閱讀方式仍佔重要地位。

閱讀在於改變氣質?推薦閱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這裡且不談閱讀質量,僅國民人均閱讀圖書為5.5本的閱讀量,不妨與周邊國家以及法國、以色列國民年閱讀量的數據做一對比: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

還有來自聯合國對世界500強企業家讀書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的數據:日本企業家一年讀書50本,中國企業家一年讀書0.5本,相差100倍。這就是來自網上的一項相關國家每年人均購書量的數據:以色列64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而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購書不足或等於5本。

閱讀在於改變氣質?推薦閱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而在發達國家,空閒時掏出一本書閱讀和國人們空閒時閱讀手機一樣重要。

德國

一項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法國

55%以上的法國人確認,他們每年閱讀1至12本書,24%的人閱讀了12本書以上,其中不少人達到20本。


閱讀在於改變氣質?推薦閱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紙質書籍更能讓人進行深度閱讀。

而閱讀在於改變,在於學習獲取。

改變/學習氣質?改變/學習思想?

如果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流傳下來的書籍和一些值得閱讀的書籍,閱讀以後沒有什麼改變,這表示了一個問題:“你還沒有讀懂這一本書。”,只是看書而不是閱讀,你只是看了一遍而已。

真正的閱讀絕不是停留在文字、語句、信息層面;而是由文字到作者,由思想到靈魂,整個體系攝入,洞悉作者深埋心底的鬼火,和通向光明的門縫。拿文字做鐵楸,深挖人性,由皮肉,至骨髓,酣暢淋漓,如痴如醉。

在這裡推薦閱讀書籍,書籍帶給你的或許不是那麼的顯而易見,它是融入血肉可以帶到土裡的東西。

其次強調,書要深讀,一遍又一遍地讀:“書要看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讀。與其十本書讀一遍,不如一本書讀十遍。”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這是花大量時間刷手機等無法給予的東西。

手機閱讀本質上是碎片化閱讀,用以填滿生活的間隙,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絕大多數人會在等公交、上廁所、坐地鐵的時候拿出手機。所看內容也多是資訊短文。

手機裡資源無限,誘惑太多,小說、韓劇、娛樂節目、催淚電影、島國工作片應有盡有, 缺心眼啊?用手機去看《論語》?

今天從哪個公眾號裡看了幾篇乾貨,明天在哪個在線學習平臺看了幾堂公開課……於是感覺到我真愛學習,我真充實,我真是嗷嗷牛逼。

手機閱讀很難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深入的思考“喪失深度思考能力”。

而碎片化的知識,它是一塊一塊的分散的無法把它們連一串,只能處理淺維度的信息。


謝謝你能看到這,並且看到這句話。

“人生若只如初見”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