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第一次讀《鼠疫》大概是在5年前了,這次又拿出來讀,感覺又有收穫。讀外國文學,我都要拿個小本子把人名和職業年齡單獨記下來,不停對照,不然隨時可能讓角色走錯片場。不管加繆的《鼠疫》在影射什麼,其實人性一直沒有變,在《鼠疫》中發生的虛構的人事,多年後在現在的疫情裡也找得到一些相似。這就是名著的魅力,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際遇下有不同的體會。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高中時候讀孟子,覺得社會上真的需要孟子這樣有浩然正氣的有識之士。現在能在網絡上噴薄的正義之士太多,如梁惠王那樣盡心於此的人太少。在現在這個時代,對於病毒我們都一時難以應對,何況孟子那個時代,不管是河東兇還是河內兇,自然面前人力的作用太小了,真——年歲不好。不在這個位子上,大可像孟子一樣高談理想社會;在這個位子上,現在的人至少要比戰國時表現更好吧。

知識分子喜歡站在至高點悲天憫人,去批判,提一些高調的建議;民眾總是跟風,一會義憤填膺,一會悲痛絕。而現代社會背後還有各種各樣的資本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帶節奏。我們缺乏一些科學家的理性和宗教家的寬恕。

真的,宅家多讀點書,多理性思考,管住自己的嘴和鍵盤,或許是封閉期間最好的自我提升。

最後,春天來了,不能出門的可以在詩詞裡體會春色。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