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于改变气质?推荐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应该算是全世界读书人的节日。

其相关数据值得我们这个没有读书节的国家的读书人的关注。 调查显示,2018年新增的阅读人口接近3000万;人均购买纸质书达到5.5本,2017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66本,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比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2015年,这个数字是4.58本,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量变化不大。这是令人欣喜的数字统计。

调查还表明,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双双上升,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至少说明,传统阅读方式仍占重要地位。

阅读在于改变气质?推荐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里且不谈阅读质量,仅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5.5本的阅读量,不妨与周边国家以及法国、以色列国民年阅读量的数据做一对比: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

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这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或等于5本。

阅读在于改变气质?推荐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而在发达国家,空闲时掏出一本书阅读和国人们空闲时阅读手机一样重要。

德国

一项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法国

55%以上的法国人确认,他们每年阅读1至12本书,24%的人阅读了12本书以上,其中不少人达到20本。


阅读在于改变气质?推荐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纸质书籍更能让人进行深度阅读。

而阅读在于改变,在于学习获取。

改变/学习气质?改变/学习思想?

如果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流传下来的书籍和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阅读以后没有什么改变,这表示了一个问题:“你还没有读懂这一本书。”,只是看书而不是阅读,你只是看了一遍而已。

真正的阅读绝不是停留在文字、语句、信息层面;而是由文字到作者,由思想到灵魂,整个体系摄入,洞悉作者深埋心底的鬼火,和通向光明的门缝。拿文字做铁楸,深挖人性,由皮肉,至骨髓,酣畅淋漓,如痴如醉。

在这里推荐阅读书籍,书籍带给你的或许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它是融入血肉可以带到土里的东西。

其次强调,书要深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要看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是花大量时间刷手机等无法给予的东西。

手机阅读本质上是碎片化阅读,用以填满生活的间隙,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绝大多数人会在等公交、上厕所、坐地铁的时候拿出手机。所看内容也多是资讯短文。

手机里资源无限,诱惑太多,小说、韩剧、娱乐节目、催泪电影、岛国工作片应有尽有, 缺心眼啊?用手机去看《论语》?

今天从哪个公众号里看了几篇干货,明天在哪个在线学习平台看了几堂公开课……于是感觉到我真爱学习,我真充实,我真是嗷嗷牛逼。

手机阅读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深入的思考“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而碎片化的知识,它是一块一块的分散的无法把它们连一串,只能处理浅维度的信息。


谢谢你能看到这,并且看到这句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