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趟娘家不容易

自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需遵从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经过了三聘六礼娶来的媳妇,自然无论所有权还是使用权都归于夫家,从此之后,于娘家便是客。一切行动听指挥,回趟娘家,实在是不容易。


那我们就先从人中之凤,尊贵如王后皇妃说起吧。女儿选为后、妃,本可喜可贺,可也可悲可叹。喜得是混的好的话娘家人可跟着雨露均沾,封官荫爵;悲的是从此失去了行动自由,回娘家成为奢侈。曹雪芹笔下有“元妃省亲”一节描写,且不说场面如何宏大,但就事实来说皇后妃子嫁入宫中之后是没有什么回门礼的,清朝虽有“会亲制度”,也只是亲生父母一年有一次入宫觐见的机会,其他就只有在皇帝巡游时才有机会随从出宫,独自回娘家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元妃与贾母们相见,众人泪涟涟,也就不难理解了。
民间女子回娘家比皇宫里的女人要程序简单多,步骤简化多。但也需要有个油头,比如娘家村里唱大戏。萧红的《呼兰河传》里就描写道“一到了唱戏时候,可并不是简单地看戏,而是接姑娘唤女婿,热闹得很。”所以,看戏是次要的,回娘家和亲人相聚才是主要的。儿歌里也有“拉大锯,扯大锯,老爷门上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这个接可真是实实在在的“接”,先是收到家里的“邀请函”,一封家信。接着是马车,牛车,甚至驴车,浩浩荡荡。每家如此,杀鸡买酒,笑语相迎,彼此谈着家常,说着趣事,每夜必到三更,灯油不知费了多少。说的是家说的是家长里短,谈的却是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熟识的人,不熟识的经历,一夜间被激活。


改革开放后,女子回娘家,风格也改革了。正如歌里所唱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咦嘚喂”,朱明瑛的歌曲《回娘家》唱出了蹦蹦跳跳,欢欢喜喜回娘家的女子情形。给娘家人带的礼物也不再需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了。可以说有些大张旗鼓,明目张胆了。萧红笔下的女装筹划准备回娘家礼物是用心精心一直的如被面,选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轻轻拿出来,只把东西递过去,送给姐妹们,没有多余得罪言词,没有多余的动作,有的只是对彼此的牵挂。

回趟娘家不容易


从古至今,回娘家的程序在变迁,步骤在改进,女人的低位也在提升。而今行了回门礼之后。回娘家就是随时的事情了,也有女儿玲娃携夫长居娘家的。这在以前哪敢想呀。
大年初二是汉族祭财神,回娘家的日子。今年的初二,因为疫情村村隔离,家家禁足,回娘家也不易,但为了当下的安全,长久的相守,我们忍一时之相见又有何难?作为普通子民,我们能做的贡献恐怕也只有不回娘家,少聚集唠!
疫情之下关于回娘家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参与讨论留言!
#疫情# #回娘家# #女子隔离期间偷溜回娘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