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築最強的江浙,房地產“那麼差”

江浙地區位於長江下游,土地平攤肥沃,手工貿易業發達,自古繁華。在建築行業,兩省是行業龍頭老大,2018年兩省建築業總產值均超過了2.8萬億大關,兩省之和佔全國25%。可是在房地產行業裡,江浙地產被粵系地產遠遠甩在身後。

建築業

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018年各省建築產業顯示,江蘇省以30846.66億元的產值居榜首,佔全國的13.1%,浙江緊隨其後28756.2億元,佔全國12.2%,江浙建築業總產值連續多年佔全國比重超過25%。江浙一帶產生了浙江建工集團、南通建工集團、中天建設集團、江蘇建工、崑崙建設集團、廣廈建設集團等一大批建築龍頭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需要大批的基建建設,江浙地區很多從小規模的包工頭、建築工程隊快速發展成建築企業、建築集團,增速規模超越很多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全國共有特級資質企業348家,其中浙江45家,江蘇41家,是全國各省份中擁有特級資質最多的兩個省份。


為什麼建築最強的江浙,房地產“那麼差”


對比

在2019年銷售排名榜上,江浙本土地產新城控股排在第8位,進入到top50的地產有綠城中國、中南置地、中梁控股、祥生地產、濱江集團及佳源集團共7家。銷售榜中前三甲,碧桂園、萬科、恆大均為粵系房企,廣東共有18家地產進入了top50榜單中。

從房地產企業的規模、資金實力、土地儲備、品牌知名度上,江浙房企與粵系房企都有非常大的差距。為何建築行業領頭的江浙,房地產卻比不過粵系房企?


為什麼建築最強的江浙,房地產“那麼差”


時間

1988年,深圳市頒佈“以租促售,以賣為主,鼓勵職工買房”的住房改革方案,在全國率先進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方案。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掀起了一波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熱潮,恆大、富力、奧園、卓越等一批資產規模千億的粵系房企就成立在那一時期。1998年國家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以後,在珠三角深耕多年的粵系房企逐步走出廣東,開始開疆擴土,佈局全國。

江浙地區的房企成立時間普遍集中在21世紀初期,此時的粵系房企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在房地產企業的規模、資金實力、運營能力上已經超越了江浙的很多房企。


為什麼建築最強的江浙,房地產“那麼差”


資金

建築業不等同於房地產業,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完成建設。

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非常大的資金投入,風險也比較高。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依靠國家的支持政策、人口紅利,迅速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住房市場需求很大,也就有了比較大的房地產市場。廣東的房企發展的早,深耕的久,財大氣粗,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不斷地向外擴展,攻城拔寨。

改革開放後,江浙地區的集體經濟、社隊經濟快速發展,很多社隊集體從事建築工程,政府因勢利導,通過產權制度改革、產業轉型等方式將這些建築工程隊轉化為建築公司。當時江浙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還不夠,這些建築公司當時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來直接進行房地產開發,且江浙地區改善住房市場容量小,房地產市場沒有得到快速的發展。

風格

廣東緊依香港,很多香港的商品房發展經驗傳播到了廣東,那時深圳作為了全國樓市樣板房的先行者,廣東房企對房地產市場的探索、擴展意願強烈,全國佈局,像是“野心勃勃”的戰略家。以房企“標杆企業”萬科為例,萬科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大陸首批公開上市的企業之一,依靠巨大的政策紅利、人口紅利,早在2003年的時候萬科就已經將業務擴展到全國15個重點城市。

江浙的房企更具有“工匠精神”,穩紮穩打,更加註重品質,致力於建造更加精緻的房子,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綠城。它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為“真誠、善意、精緻、完美”,它是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企業,堅守品質信仰,雕琢細節。“江南自古多才子”,江浙地區歷史與人文文化豐富,更加註重對藝術、品質的追求,這點或許也體現在了江浙房企的企業家身上。


為什麼建築最強的江浙,房地產“那麼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