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創新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紀實

阜新市創新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紀實

3月10日,阜新市舉行首場重點招商項目“雲簽約”活動。1個主會場、8個分會場的設置,既是疫情防控的特色,又有早春三月擺下擂臺賽、比武場的深意。


68個項目線上集中籤約,合同金額達156億元。這份成績單是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重任務”同步落實、“兩條戰線”共同發力的成果。

“彈好鋼琴”,統籌推進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牽住“牛鼻子”,以“雙月調項目”機制激先敦後。阜新市深入開展“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幹,“項目為王”引領阜新走進“春天裡”。

“雙月調項目”激先敦後

3月10日,在“雲簽約”活動太平區分會場,集中籤約的8個項目,既有廢舊紡織品高值化應用、新型建材等新業態,也有康復輔具製造、農產品加工機械等高端裝備製造項目,彰顯出高質量招商的特色與成果。在阜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會場,一塊電子大屏,一次次視頻連線,不到一個小時,10個重點項目落地,“雲簽約”簡潔而高效。

“雲簽約”項目既有投資額超10億元的重大項目,也有高新技術項目,呈現出體量大、質量高、導向鮮明的特點。

2月29日,阜新市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召開。這是近年來項目大會首次移師縣區,釋放出兩個明確信號:建立“雙月調項目”工作機制,每兩個月調度一次項目情況;哪個縣區做得好,調度會就在哪兒開。“雙月調”激先敦後,旨在重新擘畫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構築起既有鋪天蓋地小項目,又有頂天立地大項目的良好格局。

全產業鏈讓項目落地生根

68個“雲簽約”項目,是阜新市化危機為契機,因勢而變、因勢而為搶抓產業調整機遇的成果。由自然人變成法人、由自給自足農業變成產業化項目,是阜新審時度勢為現代農業開出的一劑良方。

從養牛大戶到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從牧業公司總經理到電商平臺創辦人,彰武縣興隆山鎮老虎村村民張旭的人生軌跡30年間不斷變化。2019年6月,張旭在國網遼寧省電力公司支持下創辦了“旭光”電商平臺,線上銷售上百種農產品,遼育白牛牛肉、農家大鵝、笨雞蛋等逐漸得到消費者認可,成為帶動鄉親們致富的新引擎。

由一人富到眾人富,由小打小鬧到抱團闖市場,由線下賣牛到線上賣商品,張旭生動詮釋了由自然人變成法人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

據統計,在阜新市,像張旭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6000餘個。未來,阜新將以種植業結構調整、養殖業規模化經營為契機,讓其逐漸成為“領舞”現代農業的“活力因子”。

阜新市以全產業鏈為主攻方向,探索工業發展新路徑。高新開發區圍繞液壓裝備製造業及配套行業精準招商,建立同一產業上下游產品及技術的無縫對接,形成抱團效應,叫響“阜新液壓”品牌。阜新縣在鑄造產業園區按照“零件—部件—整機”的全產業鏈條,氟化工園區按照“礦石加工—中間體—製成藥”的全產業鏈條引進項目,全產業鏈有效避免了“剜到筐裡就是菜”,讓項目招商更有方向感,項目落地後能生根開花,而不再是“浮萍”。

創新創業大潮湧動城鄉


新邱區投資23億元的百年國際賽道城綜合體項目在“雲簽約”項目中引人矚目,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項目。該項目源於中科盛聯(北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金躍群的“金點子”。

引來一位專家,聚來一批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催生一個產業,這樣的生動局面在新邱區頻頻出現。作為我省首個“創新驅動助力示範區”和全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新邱區不斷強化“雙招雙引”,在專家支持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有施展舞臺,又有技術支撐,本土產品“五家紅”大棗酒、“農耕部落”黑豆油等科技新品備受市場青睞。

位於細河區的圓夢創業孵化基地是個為人才實現創業夢想的地方,成立不到一年,吸引電商、有聲小說、文創等63家創業團隊入駐。基地的魅力在於有創業輔導專家,有項目路演,還有一系列支持政策,為想創業、能創業的人搭建了平臺。為提升層次和規模,基地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共建創新中心,與清河門區共建“雙創文化產業飛地項目”。隨著入駐企業增多,人力資源公司幫IT公司物色人才,IT公司幫人力資源公司進行大數據分析,企業間上下游合作和資源共享成為常態,規模化、集群化的優勢初步展現出來。

彰武經濟開發區有省級“飛地園區”,沈彰新城有市級“飛地園區”,東六鎮有縣級“飛地園區”,彰武縣“飛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縣鄉財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多勞多得、分灶吃飯使鄉鎮(街道)逐漸擺脫“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依賴心理,激發起當家理財、招商引資的熱情。創新創業熱潮在每個鄉鎮湧動,各鄉鎮都組建了招商組,鄉鎮參與引進的項目體量和科技含量越來越高。2月26日,阜新縣蜘蛛山鎮與遼寧中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年產20萬噸馬鈴薯澱粉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將達到9.8億元,阜新縣將成為全國澱粉加工生產大縣。

對重點項目三位一體包保推進

位於高新開發區的阜新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戰“疫”期間作出一項決定:上馬罐裝生產線項目。公司負責人給出的理由是:“阜新有充足的優質花生原料供應,有暖心的營商環境,我們投資有信心。”

花生是阜新市第二大農作物,種植規模居全省首位。在資源的吸引下,國內花生油龍頭企業魯花2010年進駐阜新。今年年初,魯花遭遇原料短缺、啟動資金不足、企業高管不能到崗等難題,復工復產遙遙無期。在阜新市各級領導和部門八方支援下,一天內問題全部解決。開發區駐企包保的3名黨員與魯花的3名黨員成立臨時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企業迅速恢復生產,廠區又飄出了油香。

行百里者半九十。項目從洽談到簽約落地,再到建成投產,不論哪個環節卡住了,都會造成梗阻。阜新市以項目為先、以項目為重、以項目為大、以項目為上,圍繞十個重點行業領域篩選出50個重點項目,由市領導、包保部門、項目主體單位三位一體包保推進,“集團幫企”集聚各方資源,形成攻堅合力。

阜新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帶隊,組成專班,按縣區分片調研與督導。結果顯示,2月有21個項目存在問題,到當月月底問題全部清零。

推出首場“走進園區、走進項目、走進企業”政銀企對接活動,56戶企業與銀行機構達成意向協議。金融活水的強勁注入,讓項目運轉更加順暢。

阜新縣項目代管代辦工作機制、彰武縣建設項目110指揮中心、海州區招商工作專班、細河區飛地經濟促進機制、太平區重大項目統籌聯動制度、新邱區人才服務專員、清河門區每週工作例會、高新開發區“三學一練”招商實操拉練培訓等,都為企業和項目提供了便捷、暖心的服務。市直各部門開闢“綠色通道”,完善“項目專班”和“項目管家”機制,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全程服務,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達效。阜新市農業農村局建立重點項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包保制度,包保團隊深入項目現場,一對一提供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新品開發等全方位服務。

伴隨春天的腳步,遼西大地將印下奮鬥者的足跡,擘畫未來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