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記筆記,整理筆記,有助於高效學習


更好地記筆記,整理筆記,有助於高效學習


如何記筆記,整理筆記,如何進行高效學習!

升人初中後,同學們會面臨一個記筆記的問題。 我們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概括地說,這個過程的內容就是學習--理解--記憶, 而記筆記正是促進學習、理解、記憶三方面聯結的一條重要途徑。

但是,並非所有的同學都會記筆記。一些同學認為,反正教材上什麼都有,上課只要聽講就行了,沒必要記筆記。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研究表明:上課45分鐘,學生只能記住75%的內容,48小時後再測試則只能記住10% ;如果記筆記則恰好彌補了這點不足,聽課效率大幅提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名言正好印證了記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針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正確與否這個問題,有人還曾做過實驗,予以論證:

1981年,美國心理學家巴納特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了做筆記與不做筆記對聽課學習的影響。巴納特給大學生們的學習資料是一篇1800個詞的介紹美國公路發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鐘120個詞的中等速度讀給他們聽。

巴納特將大學生分成3組,每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甲組為做摘要組,要求他們一邊聽課,一邊摘出要點;乙組為看摘要組,他們在聽課的同時,能看到已列好的要點,但自已不動手寫;丙組為無摘要組。他們只是單純聽講,既不動手寫,也看不到有關的要點。學習之後,對所有學生進行回憶檢測,檢查對文章的記憶效果。

實驗結果表明:做筆記的人比那些不做筆記的人在檢測中成績要好得多。

此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還經常聽到許多同學的抱怨:

為什麼我平常聽課也懂,做題也不少,效率也不低,但是一到考試就什麼都不會?

我什麼都忘記了,現在怎麼複習呀?

越複習到後面,我越亂,是怎麼回事呀,有解決的辦法嗎?

……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要我說,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筆記沒做好。

好的筆記,實際上就是一份好的複習資料。想一想,為什麼無論大考小考,考前那些優秀學生的筆記本都能成為最受歡迎的學習資料?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他們筆記做得好,裡面的內容已經濃縮了所有知識的精華,也是重點中的重點,利用好了筆記,在考試中自然大受裨益。

所以說,我們不光要記筆記,還要學會如何整理、使用筆記,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裡面有很多的技巧和細節需要你去掌握。

方法一:“邊批+夾紙”式筆記法

從我教過的學生的情況看,學習最好的未必是那些筆記記得整齊的學生。尤其是有些女同學,筆記得不錯,筆記本也很講究,打開她們的筆記本,上而花綠綠的特別漂亮,複習時在課桌上攤開筆記本、課本對照著看也挺認真,可成績還是上不去。

在我還是學生時,也曾硬到過這樣的情況:

那會兒上初三,在開學前,我就準備了許多筆記本,每個科目都分開來記。不管是哪一門,我都記得很認真,只要是老師板書的,我都一字不漏地記在筆記本上,尤其是化學筆記,更為工整,看著就賞心悅目,化學者師還在他任課的班級表揚了我,讓別的同學向我學習。

可是,儘管筆記做得很好,但我的考試成績也如現在我所教過的某些學生一樣,不但上不去,還慘不忍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教過的學生情況分析總結了一下,關鍵之處就在於我們的筆記過於講究形式,但卻忽略了它的實用性。

那麼,該怎樣記筆記呢?筆記說到底,還是為了幫助自己學習,是拿來用的。我有一個好的建議,就是採用“邊批+夾紙"式筆記法,你不妨試試看。

先說“邊批”。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喜歡把筆記記在專門的筆記本上,實際上,將筆記記在所學課文的知識點處、課文的天頭地腳或字裡行間,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記筆記方法。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邊批法”。使用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

一是簡便。 記筆記都是在聽課過程中進行的,如果用專門的筆記本來記,會非常麻煩。老師講到某一地方你又要再另外記下來,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就有可能造成與老師的思路不同步。而使用“邊批”法就要簡便很多。

例如做語文筆記,老師講的魯迅的《藤野先生》,你就可以在課文標題(即“藤野先生”)旁邊記錄老師所講該文的背景、出處,在作者姓名(即“魯迅”)旁邊記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蹟,課文中出現的某些生僻詞語,你也可以在旁邊記錄其詞義。

理科筆記也是如此。課本上的例題,老師講得可能要細一些,對於書上沒有的步驟、解法,記在這些例題旁邊即可。

二是實用。在學習知識的道路上,大多數的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或老師講解時並未真正弄懂,有的似懂非懂,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懂了但又不會運用。在日後的複習中去翻記錄,找筆記,不方便不說,還難以對號人座。而如果使用“邊批法”,複習的時候就能及時啟示或解惑,增加我們對知識的悟性。

再來說說“夾紙法”。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班上一位同學來辦公室找我:“老師,你介紹的將筆記記在課本上的的方法挺不錯的,可是有的老師講課時常講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或者是對書上的內容做大量的補充,而課本上地方根本就不夠,怎麼辦?”問題非常好解決,用“夾紙法”就可以了。

所謂“夾紙法”,是說拿一張紙將內容記下來,然後再將這張紙夾在課本上的相應之處。

在使用此種方法時,你還可以做個標記,在每張紙的上方,寫上課本名稱及頁數,如“英語p56”,即這張紙應夾在英語課本第56頁。這樣做,即使位置被打亂,你也可以及時將它歸位。

“邊批+夾紙式筆記法”十分簡單,但發揮的作用可不小。


更好地記筆記,整理筆記,有助於高效學習


方法二:堅持做錯題筆記和難題筆記

如果我問:“說起考試,你們最害怕的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

“不會做題和做錯題。”

分析一下原因,不難得出,不會做題可能是因為覺得試題陌生或太難而無從下手,而做錯題是本該做對但因種種原因而做錯了。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兩種情況,也就是難題不難,錯誤不再重犯,從而提高考試時答題的正確率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種方法是有的。除了鞏固書本基礎知識外,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堅持做難題筆記和做題筆記,並加以分析、總結。同學們養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即使是再難再容易錯的題,都能迎刃而解。

1:難題筆記。

在考前複習時,許多同學常常搞“題海戰術”,效果也不錯。但是我發現,有些同學做題只滿足於做題的數量,見題就做,做完就了事,卻忽略了做題思路的分析、題型的歸類和解題方法或技巧的積累。這樣當時能做出的題目,經過 段時間的間隔後再出現時,往在又會覺得陌生而無法解答。

按照這樣的方法,長此下去,便會形成惡性循環,即便做再多的題,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收穫,碰到難題,依然不會解答,只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和消耗精力而已。

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在開始複習時,就準備一本專用記錄本,記下課堂例題、平時練習和各次考試時碰到的難題,並在題旁註明難點關鍵(可用紅筆劃出)、解題思路與方法,並列出該題若干種變化形式,舉一反三。這是根據碰到難題的先後順序從縱向做難題筆記。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橫向根據難題的性質分別加以歸類。經分析,我發現,同學們對難題無從下手的原因就在於在審題後不能把當前習題歸入知識系統中相同或相似的類型之中。找到了問題的出處,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同類型難題歸在一起。 這樣,題見多了,也就不會在解題時因為對不上號而無所適從。

總而言之,只要在平時下足工夫,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對碰到的所有難題進行分類並貯存在腦子裡,下次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題目就不覺得難了,考試時碰到新難題的可能性也會小很多。

2:錯題筆記。

考試時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些錯誤,這並沒有什麼可害怕的,最該注意的是要防止以前發生的錯誤出現在今後的考試中。

怎樣避免錯誤重現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把錯題記下,從中吸取教訓。做錯題筆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記下錯誤是什麼,最好用紅筆劃出。

其次,找出錯誤原因,分析錯誤是在哪一環節上發生的,為什麼會出現這一錯誤。

一般說來,解題過程由審題、題目歸類和找出答案三個環節構成。如果錯誤發生在審題環節,則應分析是遺漏了題目的要點或細節(有些題目是一題多問、 一問多求甚至一求多法),還是看錯了題;是沒覺察出題中的隱蔽條件,還是未弄清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是看錯了,還是沒記住題意導致思維偏差或不完整。

如果是題目歸類錯誤,則要分析是未找到該試題與腦中已有試題類型之間的聯繫,還是沒有把兩者間的差異區別開來,檢查一下解決該題的有關知識有無掌握牢固,還有哪些漏洞,以便日後彌補和進一步鞏固。

如果是求答上出錯,則要分析是沒有掌握解題技巧,還是粗心大意,或是其他什麼原因。

第三糾正錯誤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根據錯誤原因分析提出糾正方法,並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情況應注意些什麼。

倘若我們能將每次考試練習中出現的錯題記錄下來並加以分析,並盡力保證在下次考試時不發生同樣錯誤,那麼在考試時發生錯誤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

也許,有的同學會認為,做難題筆記和錯題筆記太耗費時間了,與其把時間花費在這上面,還不如多看幾本書、多做幾道題效率來得高。

真的是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做難題和錯題筆記,從表面上看確實花的時間多一些,但它卻能節省你臨考前的寶貴時間。升人初中後,由於考試的次數增多,這就意味著我們接觸到的試題數量非常多,多得驚人。如果只是在試卷上把難點和錯誤劃出分析,日積月

累,大考前就會有厚厚一大捆試卷,即使是神仙,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再回過頭來重新分析每一份試卷 ,再說了,有些容易的題目也無再分析的必要。而做了筆記後,平時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翻翻,到考試時你就會發現難題不多了,答題的正確率不也就明顯提高了嗎?

由此可見,把方法和容易出錯之處整理清楚,一目瞭然,才是上策。


更好地記筆記,整理筆記,有助於高效學習


方法三:針對科目特點,選擇合適的筆記形式。

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以記憶為主,有的以思考為主,有的介於記憶與思考之間。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根據其不同的特點,還擇不同的學習方法。記筆記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我先總的將初中所有學科進行一個劃分,分為理科和文科兩類。

也許有的同學會很奇怪:“初中學習不是不分文理科嗎,為什麼要分文理科講述記筆記的形式呢?”

其實,開頭我就講過,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記筆記的形式也就相對應的有所不同。 而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從小的方面看,各科目之間是獨立的,但是假如從大的

的方面來講,有的科目的學習卻有著相似之處。譬如說政、史、地能成一家,物、化、生也有著相似的地方。

在這裡,我介紹下一文科和理科都包括哪些科目:不管你上了高中後是選擇理科還是文科,數學、語文、英語都是必學科目,除此之外,文科的科目還包括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的科目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試卷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和作文三大版塊,而根據這種組成結構,在記筆記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記。比如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在平時記筆記時大致可以記以下幾類:字音、字形、成語釋義、病句例析、文學常識、文言字詞。

而閱讀理解和作文實際上講的大體上是一個意思,要想在這兩個版塊上得高分,平時就得多閱讀,多看課文以及課外書(古典名著、精品散文等),而這就需要做讀書筆記,也就是將所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記錄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或者是將佳句摘抄下來。

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要學好英語,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背、聽、讀、寫四種。而因為英語的知識點比較零碎,所以記筆記主要還是記一些短語、語法、有特殊結構的句子。

數學是一門需要動腦筋、思考性比較強的科目,僅僅靠記住公式、定理,瞭解例題的解法和答案是不能夠學好數學的。要學好數學,主要還得動手實踐,也就是做大量的練習。

另外,記數學筆記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手段,記些什麼呢?除了聽課內容外,主要還有以下三個方面:記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記一題多解的方法,記“一法多用”“一題多變”。

一般而言,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科目主要靠記憶,而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主要靠理解,因此,記筆記的形式也大有不同。

記文科類筆記的目的,在於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以記憶。所以,我認為記歷史筆記可以分這幾部分:綱要,即講的主題是什麼,分幾個方面講的;條塊,即某歷史事件的背景時間、地點、經過、結果、意義和影響等方面系統的整理:綜合反思,即學完了某歷史事件後,將之與前面的某事件聯繫起來,相互進行比較,看有什麼異同。

記歷史筆記還有一個方法,由於教材內容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編排的,而有的同學可能會犯時間與事件對不上號的錯誤,為了避免混淆事件發生時間,可以在筆記本上做個年表,以便記憶。

政治主要跟著老師的板書走,板書中的標題框架要記,這是知識的要點和脈絡。此外,還有屬於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也要記。還有一點:理論聯繫實際的重大事件也要記。政治最大的學科特點就是它的時代性和時效性,而教材在這方面由於編寫時間的關係,會顯得相

對滯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則往往會補充一些重大會議的精神,把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一些問題的最新觀點增加進去。這些內容,在做筆記時是需要記下的。

雖同為文科,但地理的學習與歷史和政治又有點區別,通常學習地理都是在圖文結合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在做筆記時,除了記課文的框架外,還可適當地在旁邊繪製圖片,這樣更直觀一些。

物理和化學都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材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這就要求我們記筆記時除了要記公式、定理外,還要記跟實驗相關的所有東西,例如實驗內容、步驟、儀器、現象、結論等。

方法四:整理筆記“七步法”

由於種種原因,如時間比較緊迫,同學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難免就會有雜亂無章之感,課後複習也不太好用。而為了鞏固學習效果,積累複習資料,我們就非常有必要對筆記作進一步整理,使之成為比較系統、條理清晰的參考資料。整理筆記“七步法”就是一種非常

實用的方法。

第一步,憶。趁熱打鐵,課後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實在回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一般要比記錄速度快一些 ,所以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替文字等情況。因此,我們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做修補,使之具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學習目標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保證筆記的“準確性”。

第四步,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邏輯式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是課文(或作品)分析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筆記,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本筆記的同部分裡, 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整理後的筆記,綱目清晰,快捷好用,提高了筆記的“資料性”。


更好地記筆記,整理筆記,有助於高效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