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经过8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而胜利之后,接收日本曾经侵略的土地,便成了国共双方都需要进行的事情。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东三省,物资富饶,钢铁,煤炭、粮食产量,在当时的中国,都首屈一指,而且,日本经营东三省14年,在这里留下大量经济和军事遗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蒋介石却在日本投降20天后,才派人过来接受,而派过来的人却是与东北几乎没有什么地缘关系的熊式辉、宋子文。

先说说,民国政府的接收人员,为何姗姗来迟。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原来,在抗战爆发后,为了让苏联出兵对抗日本关东军,蒋介石与苏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这个协定中,蒋介石以库页岛和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东北,既然苏联对抗东北的关东军,那国民政府,便不好再插手东北的军事行动,军队基本撤出东北。

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基本在苏联掌控之中,国军想要再进东北,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种洽谈,各种协商,而且接受东北,是个肥差,国民政府内部,为了得到这份差事,各个派系,也是争斗不断,这才一拖再拖。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直到1945年9月,蒋介石才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及行营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东北接收及对苏谈判,而此时,新四军已经在苏联的帮助下,进入东北20多天先机已失,这接受工作,当然开展的辛苦无比。

张学良在东北威望极高,抗战胜利后,明明张学良才是接收东北的最佳人选,为何蒋介石宁可用在东北没什么关系的熊式辉,也不用张学良呢?

原因一:西安事变,蒋介石不再信任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听了蒋介石的话,忍痛含愤一枪未开,便退出了东三省,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张学良决定不再忍让,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蒋介石不听,便发动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此事过后,蒋介石认为张学良背叛了自己,这背叛之人,自然不可重用,何况是东三省这么重要的地方?自然不能交给张学良。

原因二:我方提议张学良接管东北

张学良是国民政府最适合接管东北的人,这个大家都清楚,因此,在谈判桌上,我方便率先提出让张学良接管东北,这一提议,让蒋介石对张学良疑心更重,而张学良,又有着“西安事变”的前车之鉴,况且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关押张学良7年之久,张学良究竟怎么想的,谁也说不好。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终,蒋介石还是放弃了张学良,转而选熊式辉去接受东北。

原因三:蒋介石不希望东北出现新的军阀

外敌入侵的时候,蒋介石依旧在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日本侵略者被赶跑了,接下来,当然是要解决国内问题。

张学良是东北军阀领袖,为何抗战胜利,蒋介石却不让他接收东北?

抗战的时候,张学良为达成统一战线,便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阳奉阴违,如果放张学良回了东北,那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在东北形成一股新的势力,如果内战打响,重新回到东三省的张学良,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命令,还不知道。

与其如此,不如不用张学良,在东北培植自己的势力,当时,到东北的,除了熊式辉、宋子文,还有一位,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