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的小夫妻,談一談所謂的剛需及房價的看法

我和老公都是87年的,年收入加一起有50w,兩個家庭砸鍋賣鐵能湊夠500w,在帝都飄著沒有房子沒有車。  

今年開始看房子,由倍受打擊到心灰意冷到如今豁然開朗,我想如果房價不跌到一定份上,我們是不會買房子啦。  

87年的小夫妻,談一談所謂的剛需及房價的看法

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房子是大宗消費品,要貶值的,只是折舊期限比較長。短期來看,它是似乎很好的投資品,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保值增值。但是20年,30年以前的房子你願意買嗎?我看到東5環90年的房子要價5.6萬,買下來要500萬,但是我相信能拿得出500萬買房子的人一定不屑於住在那裡。  

如果你認為房子不是消費品是投資品,對於我們這種只有能力買一套房的人來說,房價上漲只會讓我們多一點幸災樂禍的資本,但是萬一房價跌了,那就相當於天塌了。我堅信一旦買房,我必定會和某些人一樣患上買房綜合症,一聽到跌就神經過敏。我們不願意過的那麼神經兮兮,所以暫時觀望。

我們家庭條件都不算差,沒過過苦日子。不買房就不需要父母砸鍋賣鐵跟我們一起受苦,我們一年的收入也夠我們投資收藏吃喝玩樂。  

朋友圈子裡沒買房的只有我們倆,他們的爹媽有眼光,很多年前就給他們置辦好了房產。也許是虛榮心作怪,如果不買房我們可以維持在一個消費檔次上,如果當了房奴,肯定再也捨不得胡吃海喝,捨不得買衣服鞋子首飾,捨不得旅遊,甚至捨不得給領導送禮,直接葬送自己前程。

87年的小夫妻,談一談所謂的剛需及房價的看法

  

我覺得80後末期和90後的小朋友很少像父輩那樣吃苦耐勞,我們首先要吃好喝好玩好,買房子然後節衣縮食,似乎沒有這個必要。  

因此我認為我們不算剛需,所謂剛需就是,沒有房子你會死,但實際情況卻是,沒有房子我們可以過得更好。

關於房價,我認為短期內還是會升的,一個慣性的升值。但是很有可能現在正處在股市的3000點,不同的是股市變現能力強,房子幾乎不能變現。  

最近一個月,中介瘋狂的給我打電話,有時一天能收到同一家門店不同員工的好幾個電話。一套四環某公園附近的房子,價錢比較合理,被中介電話推銷了1個月也沒人買。一家很大的中介說,他們已經開始代理一手房業務。  

不可否認,所謂剛需還有不少,一手房火爆,但是二手房已經很難賣了。

87年的小夫妻,談一談所謂的剛需及房價的看法

看了一段時間的房子,我的感概就是,有些人想錢想瘋了。  

1、很多經濟適用房空置,或者經改商後拿出來賣。看過某經適房,近6w一平,全家6口人,屋子裡亂七八糟,完全沒有家的感覺。小區到處都是垃圾,小廣告,沒有物業,沒有秩序。  

說白了,給你分配經適房就是納稅人可憐你們收入低,把房子低價賣你了,現在你們搖身一變成百萬富翁了,可是誰又來可憐我們?  

2.、80年代的房子跟對面2000年後的房子開一個價。可問題是人家房子租金都比你貴兩三倍好嗎?這樣還急售,賣得掉不?  

3、二環邊上有新開盤的房子,不到8w,我們沒怎麼關注房子也沒搶到。但是新盤對面的二手要9萬還不加稅,新盤的門面房7米可做兩層的也才8萬好嗎。  

二手房>一手房>商鋪,這個市場也太離譜了。

87年的小夫妻,談一談所謂的剛需及房價的看法

很多人都認為工資會不斷上漲,房價會不斷上漲。比如買車。同樣,很多事情也不敢想象,比如現在的房價,十年後的事情你能想象嗎?

想不通這種盲目的樂觀自信是哪裡來的,還是已經被歷史經驗洗腦了。

就像15年,所有人都認為股市一定會漲一樣。

無論中國現在處在怎樣的經濟狀態,房子跌價可肯能性肯定是大於嚴重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房子漲跌我不是很關心,暫不探討。我的理念是把買房的錢做其他投資,來抵抗通脹。比如部分換成美元,部分買理財,部分做收藏品投資等,暫不會買房子犧牲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