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孩子成长的难题

懒惰——孩子成长的难题

今天,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可是过度的关爱和保护,却养成了孩子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的毛病。孩子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所以,适当对孩子“狠心”一点,让孩子得到锻炼,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我这边有一个案例。

因为妈妈工作忙,玲玲刚过百天就被送到爷爷奶奶那里。爷爷奶奶将这个孙女当个小公主伺候着,玲玲4岁时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发现玲玲被娇惯得自私、霸道不说,连吃饭都不会。别人端着碗喂她,她还要一边吃一边玩,有时候还需要爷爷模仿动物叫,她开心了才吃上一口。一顿饭下来,要一两个小时,中途还需将饭菜加热1-2次。

妈妈觉得这样不行,但碍于爷爷奶奶在跟前,妈妈没说什么。一个月后,玲玲完全适应了家里新的环境,在爷爷奶奶依依不舍地走了之后,妈妈就对女儿郑重宣布:以后吃饭自己吃,再没有人喂了。没人伺候的玲玲一万个不乐意,到吃饭时了就说不饿不吃,妈妈的对策是不吃就不吃,不吃就让她在旁边看着。玲玲见这个办法不行,就故意将饭弄撒了一桌子,见爸爸妈妈没反应,然后胡乱地用小勺吃几口饭后就憋着嘴,眼里含着泪说:“不吃了!”边捂着脸哭,边从指缝里打量爸爸妈妈。几次较量下来,女儿明白了哭闹都不管事,很快,她就学会了自己吃饭。

玲玲上大班时,妈妈开始训练她洗自己的手帕、毛巾。夏天还好,边洗边玩。转眼到了冬天,冷水刺骨,她就不干了,把手帕偷偷地塞进了妈妈的洗衣盆里。妈妈发现后,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告诉她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有亲属来家中做客,看着玲玲噙着泪站在小凳上洗手绢,说放放玲玲是个“狠心妈妈”。

其实,看着女儿的可怜样,爸爸妈妈也心疼?但思之再三,还是狠狠心忍住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越是这样就越不能迁就她,为的是要让女儿从小受点苦,知道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将来自己的人生路上一切都要靠自己。”

许多人都说玲玲爸爸妈妈“心狠”,其实正是由于他们的狠心教育,才改掉了玲玲身上许多坏习惯,使玲玲变成了一个懂礼貌、有爱心、心态健康的好孩子。上小学后,因为玲玲能力很强,一直做班长,年年是三好学生。小学毕业,被一个重点中学录取。

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家庭教育过程中该“狠心”时就狠心。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尤其懒惰。五年级的孩子在做数学题时,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要想上半天;有的孩子从学校上课回来连书上的公式都记不住;二年级的孩子写一页生字要半个多小时;三年级阅读是个转折点,有的孩子连原文中有的内容都找不到;还有的孩子只做简单的题目,稍微有点难度就要问家长,问老师,养成了依赖性;有的孩子作业要写到九、十点钟……这些所有的现象归根究底就是因为一个字——懒。

懒惰——孩子成长的难题

我们看看,孩子的懒惰是怎么造成的。

首先是家长评价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时刻都在从家长的评价中看到自己。孩子有勤快的天性,但是如果父母发出的信息是孩子太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成长的尝试就会出现迟疑。孩子在妈妈的眼中看到了愚笨的自己。人自认愚笨就把自己的能量看小了, 同时也把前行的困难看大了。孩子从家长的生活方式中感受自己,勤奋的家长会带动着孩子勤快起来,懒散的家长会影响着孩子懒惰下去。

其次是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教养,但是如果这种成长的教养成为成长的包办就会出问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年幼的时候,一方面生活比较随意,一方面是父母帮助孩子打理各种事情。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需要逐渐撤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孩子会出现一些失误,比如打烂坛坛罐罐,惹出一些麻烦。有些家长不放心这样做,于是继续帮助孩子打理各种事情,包括孩子的学习。文中的案例就是这种情况。人际关系的互动会自然形成一种平衡。父母做得多一 些,孩子就做得少一些。父母替孩子做了,孩子就依赖父母做。本该是孩子的勤快,结果变成了父母的勤快。这样下去,孩子不但会失去做事的兴趣,还会赖在舒适区里不愿付出辛勤努力。

还有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依赖心理的孩子认为,我的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情,我不做,他们比我还着急。结果是:行为变得越来越懒散,遇到难题能不做就不做。有依赖心理的孩子有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特别是有过失败和被人否定的经历,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不想 接受挑战面对困难。有依赖心理的孩子上进心不足,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做事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有依赖心理的孩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性缺失。

懒惰——孩子成长的难题


清楚了孩子懒惰的原因,我们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1.肯定和欣赏孩子。让孩子的自我强大起来。让孩子知道他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前有过失败的经历并不代表自己的能力差。不以结果论英雄。鼓励孩子的尝试行为,即使结果失败也要鼓励。

2.给孩子一个忙碌的小目标并赋予责任。这种做法在于唤起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的人才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并自己完成检查,父母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结果负责。如果要求父母签字,父母就只管签字。孩子能够自己完成作业了,达成这个小目标,孩子的独立意识也就前进 一步。

3.让孩子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并坚持做好。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做 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会懒惰。那么好,跟孩子一起商量,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参加某个兴趣班。关键是如果孩子承诺了参加某个兴趣班,就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学下去。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形成勤快的品质。

4.让孩子承担懒惰的后果。习惯包办孩子事情的家长不忍心看着孩子的懒散造成不良后果,于是及时出手救场。孩子感受到了这一点,“既然我的事是你的事,我还着什么急?”于是孩子因为懒散起床晚了,家长火急火燎,孩子不以为然。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承担懒惰的后果,记住教训之后,才会自省和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