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有這樣一款非常特殊的坦克,它在我國坦克從二代轉向三代的過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國坦克發展脫離蘇系後,走有中國特色的中系坦克之路的開山之作,我國大賣的85系列主戰坦克就是它的後續型號。這款特殊的坦克就是風暴主戰坦克。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2坦克外觀上已經是典型的中系坦克


源起69Ⅱ,風暴研發背景溯源

陰差陽錯間,我國的69Ⅱ式中型坦克在中東獲得大賣,不過69Ⅱ式中型坦克本身簡單易用和實用耐用的特性其實也是非常適合中東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兵員素質,因此獲得了想到的好評。君不見伊拉克新軍雖然大量裝備美製M1A1和俄製T90坦克,69Ⅱ卻仍然捨不得扔。還有在伊朗,大量的69Ⅱ在改進後也仍然繼續服役。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伊拉克新軍裝備的69Ⅱ坦克

中東某大戶(非兩伊)因此要求中國參加其新型坦克的競標,參與競標的國產坦克就是風暴主戰坦克。區別於有啥賣啥的69Ⅱ式中型坦克,這是中國第一次按照外方要求設計的外貿坦克。風暴主戰坦克由方慰先擔任總設計師,方慰先可是我國坦克行業的大拿,擔任過“69式、80式、88式、96式主戰坦克”等多型坦克的總設計師。

PS:風暴主戰坦克有風暴1和風暴2兩款,不過這並不是兩款並行發展的型號,而是有替代關係的兩款,即風暴2是為了解決機動性不足而換裝發動機及傳動裝置的風暴1。也就是說,風暴1其實已更早停止發展,後面生產的風暴坦克只有風暴2。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坦克博物館的那輛風暴1坦克的炮塔會如此怪異,因為這個炮塔其實就只是個配重而已。本文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文中講到的風暴坦克就是特指風暴2。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坦克博物館的風暴1的炮塔其實是配重


中系坦克鼻祖——風暴主戰坦克

正如前面所說,風暴主戰坦克是世界三大坦克派別的中系坦克的開山之作。外觀上的最大特徵就是“蘇西結合”,採用了有稜有角的焊接大炮塔加上蘇系的內炮盾,這也成為了以後我國標準的炮塔設計思路。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96A採用的中國特色的內炮盾設計(圓圈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號稱是中系坦克的開山之作,但是風暴坦克並不是我國第一款嘗試脫離蘇系設計的坦克,這項殊榮屬於時間稍早的WZ1224試驗坦克。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WZ1224坦克,正面可見超厚的附加裝甲

該型坦克是我國二代坦克早期研製過程中的一款極具特色的型號,也是我國脫離蘇系設計風格的第一次嘗試。瞄準當時西德的豹2主戰坦克,採用了全套西化的設計,整體指標不遜色於同期西方坦克,採用了包括“焊接式炮塔、複合裝甲、120mm滑膛炮、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等在內的多項先進技術,原理樣車的動力系統也採用了西德汽車用8V331柴油發動機。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WZ1224坦克外觀是典型的西式風格

該型坦克完全脫離了蘇系坦克,無論是遠超當時國產坦克的高達43~45噸的戰鬥全重,全西化設計的炮塔,還是比蘇系坦克更大的外炮盾以及正向厚裝甲設計,在它的身上你不僅看不到一點蘇系坦克的樣子,當然也看不到一點現在中式主戰坦克的影子。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WZ1224坦克,紅圈處為外炮盾

不過和同期大部分被取消的國產武器項目一樣,WZ1224坦克同樣存在技戰術指標遠高於當時工業水平的問題,而且全面轉向西方化,我國之前按照蘇系坦克建立起來的軍工體系需要進行大幅調整,經濟上得不償失,最後我國的二代坦克還是選擇了更為保守可靠的80式中型坦克,並在其基礎上發展並裝備了88系列中型坦克。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取代WZ1224的80式中型坦克

值得注意的是,80式中型坦克的後續型號80-II在研製過程中也出現過搭載小尺寸焊接炮塔的方案,並裝車試驗過。我們知道80式坦克的研製時間是在1978年,比風暴坦克更早,而且風暴坦克實際上也是直接使用了80式坦克的底盤。那麼為什麼研製時間更晚的風暴坦克才是中系坦克的鼻主呢?原因很簡單,有以下兩點:

一是該款焊接炮塔的外觀迥異於典型的中系坦克的焊接炮塔外觀。由於炮塔座圈仍然保持原有尺寸並沒有加大,炮塔尾部也沒有加裝炮塔尾艙,造成炮塔外觀尺寸較小。從外觀上看,這款焊接炮塔更像是直接拿80式坦克的炮塔加工而成的(類似於用刀把炮塔四周削掉一層),看起來非常奇怪。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採用焊接炮塔的80-II坦克樣車

第二個原因是80-II中型坦克的研發時間在86年左右,這要大大晚於風暴坦克的研發時間。綜合以上兩點原因,因此認定風暴坦克才是中系坦克的鼻主。


中規中矩的總體佈局

由於採用的改進型的80式坦克底盤,因此風暴坦克採用的是和80式坦克一樣的常規佈局方式,即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居中,動力室在後。從底盤上看,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由於沒有采用自動裝彈機,乘員仍為4人,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另外3名乘員則在炮塔內,車長位於火炮左側靠後,炮長位於火炮左側,裝填手在火炮右側。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採用傳統佈局

車體前部左側是駕駛室,安裝有供駕駛員使用的方向盤、觀察裝置、檢測裝置和指示裝置等。為了保證潛望鏡鏡面的清潔,風暴坦克還增裝了駕駛員潛望鏡吹洗裝置。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的駕駛室

戰鬥室位於車體中部,為了適應炮塔座圈加大的需要,對戰鬥室進行了重新佈置和調整。在戰鬥艙內安裝有武器系統、通信設備及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此外,為了確保集體式三防裝置在惡劣環境下的有效性,所有通過發動機隔板的拉桿、導線和管路均採用了密封結構,保證了戰鬥室的超壓值達標。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的炮長觀瞄裝置


車體後部為動力艙。動力系統是風暴坦克裡兩款型號的唯一區別,其中風暴1型仍然採用了80式坦克的537千瓦(730馬力)發動機,風暴2型則採用了588千瓦(800馬力)的新款發動機,雖然無法與當時動輒1000馬力甚至1200馬力的西方坦克相比,但是風暴2的戰鬥全重僅41噸,單位功率也達到了19.5馬力/噸,公路最大行駛速度達到了6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為4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500千米。爬坡度達31度,過垂直牆高0.8米,越壕寬2.7米。

此外,由於風暴2的發動機功率增加,車體後部的動力艙室也有所變化,車體尾部分別加高加長了100毫米和135毫米。在傳動系統的結構上,兩者也稍有差別,風暴2的行星變速箱由原來風暴1的5個前進擋和1個倒退擋升級為6個前進擋和1個倒退擋。另外,風暴2的變速箱也換成了液力半自動。機動性相對於之前的國產坦克有了大幅度提高。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1的動力艙更突起,對於坦克的後射俯角有較大影響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2坦克的動力艙要更平一些


焊接炮塔和複合裝甲——中系坦克初露崢嶸

風暴坦克的炮塔為全新的焊接炮塔,採用均質鋼裝甲板焊接而成,後部帶有尾艙。相對於傳統的圓形鑄造炮塔,外形大為改善、流線型更好,而且比80式坦克的炮塔還要低100毫米左右,極大地提升了生存能力。此外,為了方便後續安裝更大口徑火炮,併為乘員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炮塔座圈直徑尺寸增大到2100毫米。炮塔上有指揮塔及裝填手艙口。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是我國第一款在炮塔正面使用複合裝甲的坦克,炮塔正面裝甲對穿甲彈防護能力達到了550毫米,必要時還可以掛載反應裝甲以進一步提高防禦力。防護能力能夠有效防禦當時各國裝備的L7系列105毫米線膛炮的攻擊。而風暴坦克首次使用的“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的“組合裝甲”也逐漸成為我國主戰坦克的標準配置。炮塔兩側還加裝有柵欄裝甲,增強了對付破甲彈的能力。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複合裝甲結構

炮塔兩側安裝有2組煙幕彈發射器(每側有6具煙幕彈),可在幾短時間內形成100米寬的煙幕屏障。發射器還可拋射榴霰彈以殺傷敵方的有生力量。風暴坦克還增裝了熱煙幕施放裝置,可以直接釋放燃油形成熱煙幕。另外,炮塔後部的尾艙內增裝了集體三防裝置,可以在核生化沾染地帶長時間作戰。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的炮塔正面裝甲

風暴坦克車體正面是典型的首上迎彈設計,車首裝甲採用的是均質鋼裝甲,必要時可以披掛複合裝甲或反應式裝甲,但是不能太厚(不然會嚴重遮擋駕駛員視線),因此車體正面對穿甲彈的防護力還是偏弱(加掛複合裝甲後在400毫米左右)。車體兩側安裝了側裙板,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對破甲彈的防護,裙板外側也可以附加反應式裝甲

(可以有效抵禦反坦克火箭筒的攻擊),這種反應式側屏裙裝甲同樣是風暴坦克首次應用,同樣也是中系坦克的可選裝備。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車體正面任為均質鋼裝甲


第三代坦克的標誌——風暴坦克的穩像火控系統

風暴式坦克最明顯的特點是強化了火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70年代末剛從國外引進的英制L7型105毫米炮明確限制15年內不能用於外貿 ,為此中方將身管加長了80多毫米,不僅巧妙地避開了這個限制,同時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威力,後來該型火炮進一步發展為94式105線膛炮,這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線膛炮,並被安裝於88A型中型坦克上。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採用94式加長型105線膛炮的88A坦克


風暴坦克採用的這款加長身管的105線膛炮,身管採用了機械自緊工藝,因此可以承受較高的膛壓,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在2000米處能擊穿約46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基本具備了對抗當時先進主戰坦克的能力。在外觀上分辨非常簡單,加長版105線膛炮的抽氣管前為三截熱護套,比標準型要多一截。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加長版105毫米線膛炮

風暴坦克的彈藥基數為44發,其中炮塔尾艙內存放6發,戰鬥室與動力艙之間放置18發,駕駛員右側放置20發。彈種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標準攜帶比例為4:3:3,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受限於當時的設計理念,風暴坦克並沒有採用所謂的隔倉化設計,尾艙內的6發炮彈與戰鬥室之間並沒有隔板,尾艙上部亦沒有洩壓板,不過安裝有自動滅火抑爆系統,並不需要擔心戰鬥時彈藥殉爆的問題。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車體後部彈倉(旁邊紅色為滅火抑爆系統)

在輔助武器方面,風暴坦克採用了和傳統坦克一樣的配備方式。即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其中,7.62毫米並列機槍位於主炮右側,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則位於裝填手艙口座圈上。彈藥基數分別為2250發和500發。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風暴坦克的並列機槍


在火控系統方面,風暴坦克首次採用了國產“212式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風暴坦克之所以能被認為在“我國坦克二代轉向三代”的過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大量採用了三代坦克才有的技術,這其中就包括三代坦克的重要標誌之一的“212式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區別於二代坦克的簡易火控系統,風暴坦克採用的“212式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是瞄準鏡獨立穩定、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能使坦克在晝夜行進間快速準確射擊活動目標。瞄準鏡與火炮同步,採用四連桿結構,取消了坦克輔助瞄準鏡。該火控系統縮短了射擊反應時間,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在1,600米距離上,靜對動的命中率高達90%,系統反應時間不大於6秒。在1,200米距離上,動對動的命中率同樣高達90%,系統反應時間不大於12秒。212式穩像式火控系統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徹底擺脫了對西方火控系統的依賴,開始走上了趕超的道路。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212穩像火控系統方塊圖


風暴坦克採用了三合一(瞄準、激光測距、夜視)炮長瞄準鏡。炮長瞄準鏡是激光測距、晝間和夜間光學通道合一的瞄準鏡,配備的傳感器和彈道計算機可進行快速循環計算,計算精度高。炮長夜視為二代微光夜視裝置。

車長觀察鏡為晝夜合一,允許車長超越調炮,指示目標。車長夜視儀同樣為二代微光夜視裝置。駕駛員的夜視儀也同樣是為二代微光夜視裝置,在無月星光下夜間觀察距離可達80~100米。微光夜視儀的大量使用,使風暴坦克具有良好的夜間行駛和基本的夜戰能力,不過夜戰能力與當時已經開始大量使用被動紅外夜視儀的西方先進坦克相比,還有相當大差距。

顏值、火力、高防護,還是國產三代坦克鼻祖——淺析暴風主戰坦克

▲國產三合一炮長瞄準鏡


結語

雖然暴風坦克最終停止研製,但其仍不失為一款優秀的坦克,不僅為我國第三代坦克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且還開創了美蘇系之外的中系坦克流派,並且在其基礎上研製的85式主戰坦克也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我國軍售的明星產品。不僅在我國坦克發展史上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