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情”

一個人從小成長的背景,常會深深地影響他日後被什麼樣的人吸引,以及日後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不管曾經受過多少傷,當愛情來臨的時候就是最好的醫治和療傷的機會。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天下最好的治療者是自己的愛人。但是因為信任不設防,所以在愛情中也是傷上加傷……最危險的時候,當人的感情被觸動時就進入了一個非理性的潛意識過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情”


愛情關係,即像是母親與嬰兒的關係,彼此戀慕、含情對視,都想把最好的獻給對方,不在一起的時候會焦慮、不安,彷彿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只有在戀愛中人的兩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到滿足: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於首位。特別是內心越空虛、越不成熟的人,越容易依賴對方,來支撐你脆弱的自我價值感。不知不覺的希望對方能隨時隨地無條件接納你,隨時隨地把你擺在第一位。內心越沒有安全感的人,內心對伴侶的要求越是加倍。

過去受的傷要從現在愛的關係中加倍的討回來。比如過去在家中被忽視的,現在會不知不覺的要求伴侶不斷的給予注意力;過去被管得太厲害的,現在會要求伴侶信任你、給你空間。彼此互許終身之後,你會覺得,為什麼我所要的你卻不給我?在愛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嬰兒時期,我有什麼需要不用開口,爸爸媽媽就應該知道,而得到照顧最好的辦法就是哭鬧,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鬧處罰對方,強迫他來滿足你心裡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情”


深度心理學中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在剪不斷理還亂、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中找出一些頭緒,讓我們在分析處理問題時掌握比較正確的方向。所謂“移情作用”,就是把對過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轉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從一些重要人物身上,獲得從未能如願的情感需求,希望從目前的關係中能得到滿足。很多人因為從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匱乏,一旦得到相關的滿足,不管人、時、地是否合宜,就掉進愛的陷阱了。

比如有位女士,是家中第四個女兒,從小在家中常被忽視,有一次與家人外出走丟了,父親卻渾然不覺,她從小自尊心低落,覺得自己是個醜小鴨,渴望得到父親的愛,卻未能如願……

人是會成長、會改變的,於是產生衝突,我們剛開始從愛情關係中可以得到滿足,但因為我們的心理需求會隨著人生環境而改變,所以兩個人結婚以後還要不斷適應,不斷學習才好。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的認真閱讀!想要獲得更多優質內容,請記得關注我!期待您的精彩評論和互動……好的內容請轉發分享給他人。

——疫情期間:請您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注意防護、保重身體……致敬:參加疫情防治的所有工作人員!……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