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的人是最有福報的,這是因為,慈悲是一種最高級的智慧與定力,他往往能讓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與最恰當的行為。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來自內心看見

一個人內心有惻隱之心,往往來自內在的看見。如果沒有看見,就不會有慈悲之心,更不會擁有同情,慈悲是建立在瞭解與看見他人的基礎上,這種看見並不是表面的看見,而是一種深刻的心靈智慧。

舉個例子來說,夫妻吵架,為什麼那個更主動道歉的人更有福?這是因為那個主動道歉的人,更重視關係,他會認為夫妻關係大於自己的面子,他不會被自己的面子所拘囿,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慈悲的人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們不會被表面所迷惑,而是遵循自己內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與行為,才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充沛的幸福感。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的心法與技巧,可以關注我的專欄,致力用生活中的智慧與行動,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心想事成的自己。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二、慈悲的人更容易寬容別人

如果一個人內心苛刻,經常會不由自主的挑剔別人,總會無端認為別人的錯,他們內心充滿了成見,其實也是一種內心懼怕的表現。

他們希冀通過挑剔別人的錯來證明自己的厲害與美好,這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上,換來卻是慢慢疏遠的人心,更是人際關係的疏離。

但是內心慈悲的人,卻極少挑剔人,更不會無端指責別人,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首先是反求諸己,是去思考自己的原因,是否做得不到位,是否話沒有說好,這種反思讓他們慢慢形成了對自己較為嚴格,對別人較為寬容的狀態。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慈悲的人追求不是勝過別人,而是勝過自己,他們反思也是為了更好完善自我,他們很少有看不慣的人,而是在每個人眼中看到了別人身上的可憐可悲之處,所以會對別人充滿了一種理解與接納。

在慈悲心下,他們與人交往與接觸的時候,也會格外寬容,深知別人不易之處,這種理解與寬容心,能讓他們不卑不亢面對生活中所有一切。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三、慈悲來自對人心的瞭解

​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往往足夠了解人心與人性。他思考人生的維度不僅是自己,而是宇宙星空萬物。

他不會把自己人生侷限於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到眾生的位置去思考他人人生命運與格局,所以才會站得高看到遠,更會看到人生寂寥與孤獨之處。

誰的人生都不易,當我們理解了眾生之苦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理解與接納所有人。一個人來到社會立足,都需要付出無數的勇氣與行動,更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內心,才能走出屬於自己一條路來。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正因為這一切不容易,很多人會退怯與膽怯。擁有慈悲心的人卻能深處瞭解我們人性的軟肋,更瞭解我們身上的不完美。

雖然人人皆可成為聖賢,而實際上人人又都是普通人,我們要成為聖賢,需要爬山涉水,需要無數次洗禮與穿越,才會走出自己生命道路來。

而我們都會有膽怯的時候,更有不自信的時候,面對人生的彷徨無助,具備慈悲之心的人也曾歷經這個階段,並從這個階段跨越過,所以才會深深的知道,被理解與被接納的重要性。

心理學:一個人越慈悲,越有智慧

四、愛是慈悲的基礎

愛是慈悲的基礎,一個人若沒有愛,就永遠都不會有慈悲。當我們明白人世間的孤獨,我們走過曾經的孤單與孤獨,我們就越明白,每個人的心路歷程不一樣,但無一例外的是,我們都要經歷憂傷,痛苦與許多的挫折,這些都是生命的常態。

誰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課題需要面對,而一個人的慈悲會讓我們成為自己最好的引路者,也成為別人人生中的照明者。

當你在探索中,引領自己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時,你的光明也會幫助別人走出內在的陰影,變得越來越好。

愛是慈悲的基礎,一個人越有慈悲,他具有的影響力就會越大,他越能給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這是智慧的根源,也是內心強大根源。

今日話題:你認為慈悲的人有智慧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