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芳華鑄造“巾幗工匠”


在鋼鐵林立的叢林中,有這樣一位鐵娘子,用女性特有的魅力在工地上綻放出不一樣的亮色,她南征北戰,以三十八載磨一劍的魄力與鋼結構領域築下不解之緣,她處事周全,憑藉紮實的本領、拼搏的鬥志和響亮的成績,成為大家交口稱讚的“金算盤”,名副其實的“工地玫瑰”,她就是王曉紅。

“笨功夫”磨礪“真本事”

1982年7月,年僅15歲的王曉紅便開啟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開始幹得不順手,什麼都不會,沒有經驗也沒有學問,經常手忙腳亂誤了事。”遭遇挫折的王曉紅並未因此而氣餒,她起早貪黑,看圖紙、走現場、查設備、爬網架,除了學習書本知識,王曉紅還經常帶著問題去現場看,去找人問,最終跟上了新的技術。

15歲入行,豆蔻年華的女孩卻要整日穿著工服待在現場,與鋼筋混凝土為伍,因為夏季時常下雨,道路全是泥濘和坑窪,水髒泥深路也難行,可王曉紅依舊沒有退縮。“當我所學越來越多時,就越想挑戰更有難度的東西,在不停的挑戰中也熱愛上了這份工作。”王曉紅說道。

多年如一日的磨礪,也練就了她一身“望問切問”的好本領。

2013年,王曉紅跟隨公司去項目檢查,習慣“逛現場”的王曉紅在工地上東看看、西瞅瞅,逮到一個人就詳細詢問現場施工進度及安全文明情況。在瞭解到項目正使用大型起重設備吊裝時,王曉紅來了精神。“大型設備吊裝可不是個簡單活兒,我一定要去看看。”這一看,就被王曉紅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原來現場勞務隊使用的100噸起重設備實際重量僅有80噸,在吊裝時由於起吊過重及鋼絲繩半徑存在問題,起重機發生了傾斜,這一幕的發生可讓現場人員慌了神,正當現場人員一籌莫展時,聞訊趕來的王曉紅緊急讓地機人員擺好墊物,讓現場人員增加壓重塊,設置纜風繩,同時讓吊裝司機放下吊臂,卸下重物,最終完美解決吊裝機傾倒的可能。

工作中,王曉紅隨時隨地都把這股肯學肯鑽、精益求精的勁頭帶著,不管在哪個項目,不管別人在做什麼,她正是靠著這股勁頭,為其服務的項目施工順利解決了不少重大難題。

“預算員”進階“金算盤”

2012年,王曉紅調入總承包公司市場部從事投標工作,投標的第一個項目即是華中最大航站樓——天河機場T3航站樓項目。當時與王曉紅競爭的是一個11人的投標團隊,得知情況時,王曉紅展現出了非凡的魄力與自信。“他們需要6個月完成成本算量,我有信心3個月完成!”人手不夠,時間緊迫,她便5+2,白加黑,一天工作18個小時;圖紙過多,王曉紅便自學軟件技術,練就了左手鼠標看圖,右手鍵盤算量的好本領。通過日夜研究、精心把關的心血凝聚,她最終耗時2個月26天完成了前期的成本測算工作,為後期投標取得了良好開端。

“在我看來,算量工作並沒有什麼“精深”,關鍵是理清測算中的重點和難點,最重要的是精益求精、細中找細。”王曉紅深知公司的利潤既是幹出來的也是算出來的,她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傲人成績,靠的就是這股“一鑽到底”的幹勁兒。

由於王曉紅算量功夫的“快、準、狠”,公司領導決定將她調入商務部工作,緊接而來的又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為了解決當時與業主的結算問題,年過40的王曉紅每日泡在了業主辦公室。為此王曉紅一月內光地鐵往返就200餘次,腳都打起了泡。最終在王曉紅的據理力爭及堅持不懈下,該項目結算利潤遠超公司設定的目標,為公司爭取到了極大的利益。

因為還要兼顧公司其他業務,在她的辦公桌上和檔案櫃裡,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圖紙、設計變更及現場簽證等資料,這些資料就是公司利潤的來源。“搞算量一方面需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動腦筋去幹活,用心去幹活,用巧勁去幹活。”王曉紅深知項目創效的重任,她的個人魅力及業務素質也為她贏取了“金算盤”這個響噹噹的稱號。

“手藝人”發揚“傳幫帶”

2018年總承包公司成功斬獲全球最大電子潔淨廠房——滁州惠科電子潔淨廠房項目。該項目社會關注度高,施工工期也異常緊張,面對艱鉅的任務,公司領導班子最終決定由王曉紅親自掛帥上陣,擔任總承包公司滁州惠科項目總包部安裝部經理,為項目鋼結構生產排雷開路。

由於項目進度緊張,在滁州的9個月,王曉紅未能休息過一天,女兒的婚期也一拖再拖。親情事業兩難相顧,一方面是現場履約,一方面是女兒大婚,兩難抉擇的痛苦噬咬著王曉紅。面對巨大的壓力與挑戰,王曉紅終究還是選擇了堅守一線,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商務,雙管齊下,三個人的團隊在68天內完成了兩萬噸鋼結構的建築奇蹟。

趕完工期的王曉紅,馬不停蹄的在女兒婚禮的前一天趕到家,見到女兒的那一剎那,與鋼鐵常伴的鐵娘子留下了淚水。“這一輩子未曾虧欠過任何人,唯獨感覺欠了姑娘,可是我並不會後悔。”

一花獨放不是春。從業30多年,王曉紅明白企業的發展不能只靠個人的進步,團隊能力顯得尤重要。目前,年過半百的王曉紅依舊輾轉全國各地,10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從不吝嗇分享的王曉紅,將自己的多年的從業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而她帶過的十幾個徒弟也都成為了各項目的中堅力量。

“我們是通往偉大道路上的平凡奮鬥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平庸的工匠,我們在完善自身的同時,更要將自己的理念和經驗傳承下去。”這是王曉紅的信念,也是她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