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朋友們,大家好!

上期聽了三龜九頂城和樂山人民抗擊蒙古軍的故事以後,這一期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樂山大佛景區又一處景觀——沫若堂。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沫若堂位於大佛景區凌雲山靈寶塔西側,佔地約1000多平方米,是1992年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0週年而建。郭沫若,樂山沙灣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集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取名沫若源於樂山兩條古河沫水(今大渡河)和若水(今青衣江),體現了郭沫若熱愛家鄉的情懷。

沫若堂建築群,由鼎堂碑林、陳列館、觀景平臺、郭沫若雕塑四部分組成,巧妙地融合中日元素風格,青磚灰瓦,整個院落樸素雅緻,靜謐整潔。在樂山大佛景區,有兩位曠世奇才的專門紀念堂(紀念館),一是千年的蘇東坡,二是百年的郭沫若。

沫若堂有兩幅著名的對聯。一是鼎堂碑林中郭沫若自題自撰的對聯:公生明,偏生暗;智樂水,仁樂山。寓意公正才能瞭解事情真相,偏私則易糊塗,智者樂於水,仁者樂於山,個人喜好見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律,郭老把家鄉的名字寫進對聯很是切合。二是鼎堂碑林正對的沫若堂門坊上由現代作家馬識途親撰並書寫的楹聯:上聯:峨眉鍾靈,大渡驚魂,中華唯懷,黎庶繫心,筆搖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聯:女神驚世,屈原壯魂,雷電為頌,洪波度曲,詩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風流。楹聯引用《女神》、《屈原》、《雷雨》、《洪波曲》四部著作名,高度概括了郭沫若奮鬥的一生。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走進沫若紀念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少年郭沫若畫像,14歲的郭沫若眉目清秀,雙眼堅定,既青澀又不失任性。200平米的室內,用嘉州畫派創始人李瓊久創作的一幅嘉州山水畫為背景,分兩個階段展現了郭沫若青少年時代在樂山求學和1939年重返樂山兩個時期的圖片和故事。

館內展呈郭沫若生活照片50餘幅。有1892年郭沫若誕生時沙灣舊居照片,自傢俬塾“綏山山館”照片,他的父母、兄弟和第一任妻子的照片,還有他就讀小學、中學的照片,以及1939年回鄉祭掃母墓場景照片,還有西遷樂山的武漢大學、樂山公園、樂山女子中學,峨眉縣城等4個場合郭沫若抗日演講的珍貴照片。

館內展呈物件40餘件。有郭沫若就讀嘉定高等小學的作業本和嘉定府中學堂的成績單,泛黃的作業本涵蓋語文、地理、歷史、英語、繪畫等科目,少年郭沫若文筆工整,好學上進,思想解放。郭沫若自小受到母親和私塾老師沈煥章先生的良好啟蒙教育,又師從樂山著名經學家廖平的弟子帥平均先生,8歲就係統攻讀了《四書》《五經》,11歲就曾有過“閒釣茶溪水,臨風誦我詩”等佳句,14歲參加嘉定高等學堂小學考試,在200多名參考者中以第11名的成績被錄取,可見其自小聰明過人,勤勉好學,天賦極高。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郭沫若作業本)

還有一幅郭沫若親筆的毛澤東《七律·登廬山》書法仿製件,原件藏於樂山大佛博物館,為國家珍貴一級文物,長2.35米,寬1.36米,這是1965年時任樂山文化館館長黃高彬第一次拜訪郭沫若先生,已是耄耋之年的郭老見到家鄉人來,立即將這幅已裱好並準備送給日本議會代表團的《七律·登廬山》交給館長,作為贈送給家鄉的禮物。自此,郭老與家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館內展呈的40餘件物件均是郭老授意親自捐贈的。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七律·登廬山》)

紀念堂還展呈了郭沫若與家人及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的信件10餘封。1913年,郭沫若日本求學時,在信中寫道“不久行將除夕矣,預想家中團圓之樂,恨不如鶴之有翼而高飛,一飛飛到吾父母前也”,傾訴在異國他鄉對父母的思念。1939年,郭沫若離開家鄉時,與弟弟郭開運相互勉勵,寫下《別季弟》信。1944年,毛澤東親自給郭沫若寫信,此信全文刻於鼎堂碑林。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這封信的背景是同年郭沫若在重慶寫下《甲申三百年祭》,講述了以史為鑑,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勝敗的過程和原因。文章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並把它作為延安整風的重要內容,通過整風,極大地整飭了隊伍,取得了革命勝利。這封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沫若兄:

大示讀悉。獎飾過分,十分不敢當;但當努力學習,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後,成天在工作堆裡,沒有讀書鑽研機會,故對於你的成就,覺得羨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倘能經過大手筆寫一篇太平軍經驗,會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議,恐怕太累你。最近看了《反正前後》,和我那時在湖南經歷的,幾乎一模一樣,不成熟的資產階級革命,那樣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抗日戰爭,應該是成熟了的罷,國際條件是很好的,國內靠我們努力。我雖然兢兢業業,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麼地方跑來;你看到了什麼錯誤缺點,希望隨時示知。你的史論、史劇有大益於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決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努力。恩來同志到後,此間近情當已獲悉,茲不一一。我們大家都想和你見面,不知有此機會否?

謹祝健康、愉快與精神煥發!

毛澤東

1944年11月11日於延安

快來聽,你不知道的大佛景區廉政小故事(八)——沫若堂

走出沫若堂,後院屹立著一尊高約3米的郭沫若銅像,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葉毓山親自雕刻創作。銅像取材於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演講時的照片,郭沫若身著中山裝,正高舉右手動情地演講,他神情肅穆透露著憂思,旁邊還挺立著一支高約6.5米的花崗石巨筆,巨筆直指藍天,筆桿上鐫刻著郭沫若著名作品《女神》、《屈原》、《鳳凰涅槃》圖案。一代文豪郭沫若,與大佛建造者為伴,與蘇東坡為友,是樂山兒女的傑出代表,他矗立於凌雲之巔,深情地凝望著三江和嘉州城,激勵著樂山兒女堅定前行。

這一期的講解到此結束,下一期,我們講解的內容是大佛景區又一處景觀----爾雅臺及復性書院的故事,請朋友們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