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炒股時代來臨?疫情之下證券公司的變局

2020年1月,一場疫情讓不少行業進入休克狀態,但是在防治疫情的特殊時期,也讓一些行業受了益。股市和證券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這段時間,股市的表現可謂是非常亮眼,滬指收出8連陽,創業板指數更是在短短9個交易日內,漲幅超過18%,創出三年來新高。

全民炒股時代來臨?疫情之下證券公司的變局

股市的強勁表現背後反映的是各行各業的人跑步入場。

春節後首周,各大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都出現了淨流入。

中信建投、興業證券、華寶證券客戶保證金均較節前一週增加10%以上;湘財證券客戶保證金較去年同期增長229%;銀河證券總量淨轉入資金近150億元;新時代證券客戶保證金較春節前新增15億元;招商證券客戶資金淨轉入近百億元。

各大證券公司交易活躍度方面也有所提升。

國信證券日均交易客戶數量環比增長約三成;中信建投證券日均參與交易人數較節前一週上漲17.4%。

湘財證券股票成交額環比增長13%;從這些增長的數據中再深度挖掘一下,我們可以看到的確是中小投資者的跑步入場的行為。

銀河證券150億的保證金中有130億元是中小投資者;招商證券資金在百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淨轉入超過半數;海通證券資產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貢獻交易量環比上升20%。

看來果然是各行各業的人在家待著,實在是無事可做,澳門也關了,做實業的老闆想挽回一點損失,富二代就當打發時間,千千萬萬的員工待業想賺點額外收入。

所以股市就火了,證券公司也實實在在的受益了。

那麼回到證券公司本身來講,這次疫情對他們整體業務的思考和變局是什麼哪?

首先大家肯定想到的是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定位。

這次證券公司未受疫情影響,原因在於對非現場交易和業務辦理的推動。各家證券公司節後第一週線上開戶數量大幅增長,線上業務辦理數量佔比超過90%。

那麼證券公司的營業部會不會因為在這次疫情後被網金代替?

從目前看,還有點困難。證券公司的業務在很多場景下,還依賴於人際溝通,依賴於線下網點組織。如券商要做財富管理,首先就是了解客戶,做財富規劃,這些都需要線下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現場溝通。

因此,網點的定位始終是服務客戶的前沿陣地,定位不會變,但服務手段將隨著技術的變革而強化。

這次疫情是對券商線上金融科技能力的一次壓力測試,經此一役,券商經紀業務的經營形式會加速向線上線下相融合轉型,物理網點的職能定位也必須有所轉變。

目前總體看,最近幾年證券公司本身核心的經紀業務已經在慢慢削弱,很多證券公司的交易佣金是越來越低。

隨著向財富管理轉型過程中,證券公司肯定會更側重於大類資產研究及資產配置的專業能力。將來證券營業部的功能和管理可能會更加細化,而不再是以前傳統的開戶場所。

祝願此次疫情早點過去,祝願每個人平安!共同關注疫情,一起為國祈禱,我是非君,歡迎關注 一起看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