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口罩引發的自動化變革

出品 | 高工機器人 ID:gaogongrobot

作者 | 廖文清


一場由口罩引發的自動化變革


如果說經歷“用工荒”不足以讓製造業覺醒,那麼經歷“無人可用”之後的技術變革可能會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給製造業帶來的一個深遠影響。

2020年的開端,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新冠肺炎病毒,打破了所有人的節奏,也打破了所有企業的節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科技力量走向前臺,為抗“疫”立下了汗馬功勞。

科技抗“疫”的力量分為兩條主線:在抗疫前線,以AI為核心建築起的防疫城牆——非接觸體溫監測,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CT影像診斷,SenseCare智慧診療平臺,無人機巡視提醒、消毒,機器人配送醫療物資,雲計算輔助診斷、研發新藥疫苗,智能外呼信息收集、線上問答等為減少疫情感染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另一方面,在抗疫的後方,以機器人等為表的自動化設備也正在成為醫療物資製造的堅強後盾:口罩全自動化生產線的推進、機器人焊接醫療床及救護車等。

然而,對於一些一直持觀望態度而沒有進行自動化升級的傳統制造業來說,受制於人員的限制,企業遲遲不能復工,產線停滯,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第一聲水花

“您好!您上次預購的口罩工廠出不來貨,全部被政府收購了,現在給您退款。”小張看著手機上的信息,點了收款,搖頭嘆了口氣,這是第幾次被告知口罩攔截,她已經記不清了,只知道從年前購買口罩到現在,一個口罩都還沒有收到。

和小張一樣被口罩困擾的人還有很多,這個春節前後,除了關注疫情的發展之外,可能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哪裡還可以買到口罩了。

段子手們齊上陣:“土豪情人節送口罩”、“我身上最值錢的就是口罩了”、“以前戴口罩搶錢,現在帶錢搶口罩”、“連口罩都要搖號了”。

無聊的刷著朋友圈,焦慮的小張被一篇《口罩生產下的自動化力量》的文章吸引住,不禁點開看後終於萌生出了一點希望,她想起來自己的朋友老何正是混自動化圈的,也許可以問問他是否有渠道可以購買。

這些天,老何朋友圈都被口罩機的求購和預售信息刷屏,他發現,一夜之間,自動化企業們似乎都開始生產口罩機了,在這場疫情的逼迫下,他們快速反應過來,有些企業僅僅用幾天時間就研發出了口罩機和口罩全自動化產線。

口罩製造的自動化變革似乎在短時間內加快進展,湧進了一大批自動化企業。

在瞭解了口罩生產工藝流程之後,依託於自動化生產設備優勢,利元亨正全力打造“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長盈精密與央企下屬醫療企業合作推出的高速平面耳帶式口罩全自動生產線投產;連專注於並聯機器人研發的華盛控也於近日宣佈與匯通自動化攜手打造口罩全自動智能生產線方案;此外,還有中設機器人推出的一整套口罩無人化生產系統,速美達推出的高速平面耳帶式口罩全自動生產線等。

而口罩機更是成為行業爆點,包括拓斯達、天機、奧斯卡、中航測控、上海寶嵩、瑞炎自動化、聚友機器人、中銘機器人、信騰機器人等在內的機器人和自動化企業都紛紛推出了口罩機。

這些帶有自動化基因的企業的入局,也給口罩行業的自動化變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口罩的智能製造升級帶來了新的思考。

口罩引發的自動化變革

有業內人士提出,倘若這些傳統制造業早已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由機器人替代人工,產線實現柔性化生產,只需很少的人力進行操作,加上機器人效率高,失誤率低,是否在這特殊時期就可避免今天“一罩難求”的局面?

從口罩的生產流程來看,目前半自動化的口罩生產線仍舊需要3—6人進行操作,而事實上,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口罩生產企業還處於半自動化的階段,這在疫情期間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確實是限制口罩生產的重要因素。

全自動化的口罩機相對來說比較省事和省人工,僅需2—3名操作工,事實上,配合產線應用,人工主要還是在後端的分揀和包裝環節,而這,正是並聯機器人可以替代的地方。

在華盛控給匯通自動化打造的口罩智能生產線方案中,後端的分揀和包裝正是採用了以並聯機器人作為主要設備的分揀機和包裝機,每分鐘分揀節拍可達到70個。

除了華盛控之外,勃肯特、阿童木機器人、翼菲自動化、德羅智能等並聯機器人企業均可提供並聯機器人後道包裝自動化柔性生產線方案。

部分人員復工後,利元亨就抓緊調研了惠州地區的多家口罩工廠,發現當前口罩生產還是半自動化,需要大量人力參與,效率低下。

“公司每天都在滿負荷生產,過去1天生產不到1萬隻口罩,現在每天生產3萬~4萬隻。”江蘇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而這一產能僅需一套全自動口罩產線就能超越,據悉,利元亨全自動口罩智能生產線日產口罩可達8萬隻。

而天機推出的全自動化平面口罩生產線,產能高效可達120-150pcs/min,僅需1人操作。相對需要4-5人的半自動生產線,可節約3-4人。面對人員緊缺的情況,全力幫助政府及需要復工的企業。

1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文章,“工信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介紹: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

而從近期自動化企業給到的方案來看,一套全自動化產線日產均在8—15萬個之間,要恢復到口罩產能峰值,僅需200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投產就能實現,從這一理論角度來看,口罩行業的自動化變革確實意義深遠。

1月23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天津調研口罩企業生產情況時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產量目前恢復到一天800萬隻以上。”這表示此前的口罩生產確實受人員因素影響,離產量峰值還有很大的距離。

“對於機器人企業來說,口罩機的技術壁壘並不高,現在主要是設計時間和加工時間,過了30天之後,口罩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大的緩解了,每人每天一兩個問題應該不大。”華盛控副總經理陳敦堅說。

疫情下中國製造業的“危”與“機”

從口罩延伸到整個製造業,對於一些中小型製造企業來說,疫情無疑是一項生死考驗。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製造業的發展跟“人”是密切相關的,人員的復工速度和復工率是衡量制造業影響程度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因為人員復工問題帶來的影響,在一些大型製造企業已經顯而易見。

近日,富士康公開表示,由於疫情的影響,iPhone 12系列的生產壓力很大。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中國大陸富士康工廠的產量在本月底有望達到正常產量水平的50%、3月達到80%。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蘋果已經停止向富士康派遣工程師,iPhone12系列的工程驗證測試環境將延後。

對於大企業如此,對於一些中小企業就更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延期復工、產能滯後、需求疲軟、貨運物流風險等給部分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尤其是一些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中小企業。

目前,許多企業本身就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疫情集中爆發後,更面臨著現金流緊張、融資難度增加、相對經營成本上升等問題。

近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鼓吹說:“中國的疫情會使就業機會和製造業回到美國。”但一些經濟學專家認為,中國製造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和價值鏈,並且大部分製造業產業集群仍在中國,羅斯這一說法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誠然,疫情對製造業的短期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上,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一季度製造業產值將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製造業仍然總體向好。”

從長遠來看,雖然製造業產值下降,但其整體優勢仍在。中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經過此疫,製造業已經形成加快轉型升級、以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趨勢。”

被忽視的“機器換人”

這場人人自危的疫情讓此前被大家忽視的“機器換人”從製造業企業走進了每一個普通大眾的視線,而這無疑是推動機器人普及的向心力。

“假如工廠都是機器生產,就不用我們這些公務員上產線了。”因為疫情被強制進入口罩生產車間的公務員們可以在家安心辦公。

“如果都是全自動化產線,我們還需要到處搶口罩嗎?”整個春節都在為口罩煩惱的小張可以期待一天兩個口罩的日子不是夢。

正如高工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所說:“疫情是一時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疫情會大大提高大家對機器人的認知以及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受疫情影響,特殊時期開工難、找人難以及人力成本高,製造業採用自動化的意願和範圍都會增加。

有業內分析人士提出疫情過後的中國製造業可能會出現五種變化:1、產業互聯網實踐的速度會加快;2、價值鏈全球化佈局速度可能會加快;3、以精益製造為基礎的降本增效貨活動會更加普遍;4、以提高價值鏈能力為目標的產業重組成為必然;5、以強化現金流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受到追捧。

該業內人士提到的“降本增效”自然離不開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

事實上,在大部分企業糾結著復工日的同時,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在春節假期以來,沒停過一分鐘工:數萬平方米廠區裡,為數不多的工人戴著口罩堅守一線。為他們帶來保障的,除了口罩和各種防疫措施,還有遍佈各道工序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智能裝備。

2020年1月,寶鋼寶山基地工廠首次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燈塔工廠”名單,面對疫情,新上榜的“燈塔工廠”展現出獨特優勢:覆蓋全廠的智能製造,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在特殊時期,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穩產高產的有效平衡。

可惜的是,目前中國“燈塔工廠”的數量並不多。近幾年,國家一直推崇的“機器換人”進展不達預期,智能化、無人化的重要性一直被企業低估。

但可喜的是,在這場抗“疫”的戰爭中,機器人等自動化企業也正在不餘遺力貢獻者微薄的力量,除了上述我們提到為口罩生產自動化而努力的企業之外,還有一些在背後默默支撐著的企業。

比如提供口罩機全套運動控制方案的埃斯頓,開專線生產口罩設備齒輪和行星減速機的合發,為口罩機提供電機的聯宜和英士達,提供口罩機系統方案和整套服務產品的禾川科技,為口罩機提供配件的AKD等。

除了人員延期復工導致的設備管理、運維人員嚴重不足之外,相關人員無法實時掌握廠區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態也是影響製造企業復工的關鍵。

為此,哈工智能旗下子公司工業互聯網雲平臺51CLOUD近日宣稱,疫情期間,51CLOUD仍然可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雲平臺服務,保證企業工業機器人的正常運轉,為製造業及工業型企業遠程提供工業機器人運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