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一種美食代表家鄉,你會選擇哪種?

奔跑吧艾米兒


我的家長在山西侯馬,山西刀削麵你聽說過,但代表侯馬美食的話,餄烙面當之無愧了。侯馬餄烙面和其它地區的餄烙面在做工,滷汁上就有非常大的區別。

侯馬餄烙面在當地是作為一種快餐食用,從進店到上桌用不了兩分鐘時間你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面。在滷汁的做法上只有豬五花肉,配菜上有韭菜,菠菜,蔥之選。不要小看只有五花肉的滷汁,在炒制五花肉用的時間上最少要花費兩個小時。

而且價位非常實惠,一碗麵的價錢只有4元錢,非常適合老百姓就餐。在搭配一個餅子加雞蛋,對於侯馬人的午餐飯來說,已經完美了。

來侯馬,必要品嚐餄烙面,要不然,相當於沒來過侯馬。而且,只有在侯馬,曲沃這兩個地方才能吃到最正宗的餄烙面,其他地方是真的沒有,真的吃不到啊!



老程說燒烤


如果選擇一道美食為家鄉打call,我會毫不猶豫選擇蒿子粑粑。這是我們安徽六安一個有名的小吃,很多地方可能都沒聽過。對於我來說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家的味道。

它用的是最簡單的食材,但是帶來的味覺體驗卻是不簡單的。

用到的食材有:

1.三月清明前後的野生艾蒿。這個時候蒿子才開始長出來,特別的嫩,在田埂邊、小路邊到處都是它們可愛的身影,我們只需要帶個方便袋去採摘便可以,記得小時候我們最喜歡吆喝上三五個小玩伴一起去採摘艾蒿,還比賽誰採的更多更快。採回來的艾蒿要第一時間給摘乾淨然後清洗乾淨,接著用小錘子給搗爛,用清水反覆漂洗,這一步是為了祛除艾蒿的苦水。不然做出來的蒿子粑粑會苦,清洗乾淨的蒿子是有一股清香味道的。顏色也沒有那麼深。

2.普通的稻米打的米粉。(不能用糯米,太黏做出來口感不好。打的米粉一定要細膩一些,這樣在調餡兒的時候更好攪拌均勻。)

3.臘肉(正常我們用的都是過年前準備的臘貨,這時候的臘肉已經醃製好在烈日下曝曬很多天,臘肉的那種臘味兒很濃。)取適量臘肉切成丁炒熟備用。

4.蒜苗。(這個是蒿子粑粑必須用的,不可以用蒜瓣代替喲)把蒜苗也切成小碎段備用。

5.把以上準備的調料全部攪拌在一起,喜歡吃辣的可以加入適量辣椒麵。

6.把和好蒿子粑粑麵糰揉成大小一樣的小擠子,平底鍋中刷油將小擠子放進鍋裡按壓成餅狀,兩面烙熟即可。







熱愛生活的小爬爬


推薦我們河南老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餅,

我在北京時,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剛出爐的信陽光山純手工月餅,熱乎乎的香甜芝麻橘絲餡兒,吃到老手藝人的正宗月餅,才知道以前吃過的都是打著他名號的“盜版",正宗信陽月餅味道原來是這樣:

老手藝人多年技術累積的信陽月餅,一層一層香脆的酥皮,咬上去焦香脆酥,佈滿芝麻的淡淡清香,和含有赤砂糖烤制的香甜,不是網上那些月餅撲鼻的調昧劑香味兒,是很淳樸的農產品原材料的味道。

現在的食品,幾塊錢的“一滴香”調味兒劑,可以把一大鍋清水變成濃香的“燉湯”。相比之下,純手工信陽光山月餅捨得用滿滿地芝麻,冰糖,蜜餞,赤砂糖,烤製出這種淡淡的食物清香。

看看市面上那些配料表裡滿是添加劑的月餅,再看看信陽純手工月餅這用料和人工,月餅還是純天然綠色的好😍










光山微微實業有限公司


我是國際莊人,被你這個問題還真的問住了,好像國際莊沒有什麼正兒八經自己的東西。

從小就聽老人說,國際莊好像是以前打仗時候動不動就說退兵多少裡駐紮的地方,所以說哪的人都有,當然了,這個只是聽說,不一定是真的

如果說在當地說什麼地方吃的比較有名到還能說上點來。

在我的印象中不用使勁想就能隨口說出來的應該就有三個,井陘的缸爐燒餅,殷村的驢肉,還有一個就是棉二那邊有一個八珍烤雞,從小就吃,別的烤雞感覺都沒有那邊的好吃。

八珍烤雞

小時候家住那邊,隔三差五就會買一隻,後來搬家離得遠了,也每隔一段時間去買一隻回來吃。尤其是喜歡吃烤完以後得雞皮,每次買完了都會偷著把雞皮撕下來吃,放嘴裡那種感覺,現在想想都流口水,然後就是從雞肚子裡面把香菇掏出來吃。

我覺得最有味最好吃的就是它的雞皮和香菇。

但是總體來說沒有小時候好吃了,如果小時候給八珍烤雞打10分的話,現在也就是7分左右。


現在說說缸爐燒餅

井陘的缸爐燒餅,可能是個人口味原因,還是吃了一次不正宗的,反正是個井陘的朋友給我拿過來的,說是他們那的特產。

吃起來面面的,整體都是面面的,反正我到現在為止吃過最好吃的缸爐燒餅是我們老家的,現在還保持著用缸爐裡面放柴火來烤燒餅,兩面焦黃,有一面在撒上芝麻,經過加溫以後這種香味無敵了,每次廟會的時候買點驢肉夾在裡面吃,想起來現在都吧唧嘴。


最後來說一下殷村驢肉這個帶有爭議的話題

我身邊很多小夥伴都說殷村驢肉不正宗,然後說了哪塊哪塊的驢肉比這的正宗之類的話題,我個人感覺並不是正宗就是好吃,不正宗就不好吃,前兩天我和朋友在一起聊天還說。正宗牛肉板面裡面有幾個放的是正宗的牛肉?

我還真吃過一次裡面放的是牛肉的板面,那種味道……別提了,假的吃慣了吃真的都感覺是假的。

咱們反過來說驢肉的問題,殷村那邊有很多開驢肉店的,我全部吃過。只有一家店覺得不過。叫什麼我忘了,只記得是在一個十字路口的西南邊,當時是晚上去的,要了一份驢肉一份驢雜,三個人不夠吃,又一樣要了一份。


反正最後我能想起來的也就是這三個了,其他的很多都是外來的,大家覺得國際莊還有什麼好吃的可以推薦一下。

最後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您覺得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耽誤您一點寶貴的時間給祥子點個贊,或者加個關注,您的支持是給予我們沒事創作者的動力,萬分感謝。 祥子美食記,每日都會更新既好吃有好做的家常美食。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祥子美食記


大家好,我是丨三三丨。作為一名美食領域的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胖胖的吃貨,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我只能選擇一種美食作為我家鄉的代言美食,那麼我會選擇砂鍋。首先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河南開封坐坐中原城市,以前是宋朝的古都,而且中國最原始的廚藝就是從宋朝發展而來的,所以開封這座城市有數不清的美食,但是我個人最喜歡吃的就是砂鍋,砂鍋的做法其實類似於韓國的石鍋,但是在保溫性以及烹飪的效果上要比石鍋更好。


其次砂鍋所能夠烹飪的食材也很多,他不僅可以用來煲湯,蒸雞蛋,還可以用來燉肉,最主要的是他所繪製的大雜燴非常美味。其原料是用各種蔬菜以及肉類拼接在一起,有點類似佛跳牆的味道。最主要的是這道小吃的價格也非常便宜,往往20元就能吃到種類不同的砂鍋,非常划算。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美食相關的文章,謝謝。

#美食#


我是三月丫


我的家鄉蓬萊市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濱小城,這裡不但有八仙過海的傳說,而且盛產各種海鮮。鮮美的海產品成就了融化在蓬萊人骨子裡的小吃—蓬萊小面。

蓬萊小面是蓬萊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味道好面相也好。米黃色的小面浸在琥珀色的湯裡,一塊塊雪白的魚肉夾雜著金黃色的蛋花,烏黑的木耳散落其間,看起來讓人垂涎三尺。

小面的做法非常講究,單是麵條的製作工序就十分複雜。首先要把水和麵粉按比例和在一起,揉成光滑的麵糰,再醒一段時間,才可以抻面。抻面是否雙手抓住麵糰,把麵糰拉長,擰成麻花狀,再像兩邊抻、摔、拉。在一抻、一摔、一拉中,麵糰變成了細如髮色,韌勁十足的麵條。最後,將麵條甩入沸水中,一煮即熟。

蓬萊小面的面滷更是講究。先要用母雞和加吉魚熬製老唐,然後加入調味料、木耳,打入雞蛋。最後關鍵的是,加入海蠣子、海膽等時令海鮮,再滴上香油,一鍋色香味俱全的海鮮麵滷才算大功告成。

小面要趁熱吃。用筷子攪拌熱騰騰的面,讓面和滷湯充分融合。夾起一筷子,一入口,海鮮的纖維在口中三開,從舌尖滑入喉嚨,細滑的麵條彈性十足,在嘴巴里跳舞,把湯的鮮、面的韌都舞了出來。

這是從街頭髮展起來的一種美食,幾十年前在村頭、集市,一口大鍋,幾張桌椅板凳,就是一個小麵攤,。

蓬萊小面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是蓬萊這座小城的美食名片。





兔兒姐廚房


桃妹來解答。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點贊+關注我。桃妹還另有豪禮相送,謝謝!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兒,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兒~桃妹就是來自白山黑水之間,從小就跟大山相伴,大河為伍。雖然現在已經在外地安家了,但是還是時不時回去一趟,現在交通不像以前,方便多了,想吃家裡飯了,一個飛的就打回去了。


東北的菜可能很多人看不上,說是亂燉。這個呢咱也不否認,但是那真的是好吃啊。·而且做燉菜,那可真的是需要點技巧的,沒點廚藝,你就是看著簡單,上手就廢。絕對燉成稀裡糊塗一鍋爛菜你行不?好了,今天咱不說燉菜了,就說說最能代表我們家鄉的,東北八大山珍之首的:哈士蟆。


到現在都還記得男票第一次回東北,我媽給它燉哈士蟆的表情,哈哈。這傢伙看到我媽買了一兜回來的時候還說:阿姨,這青蛙有點小啊。我家那夏天抓青蛙都很大的。這小的剝皮可麻煩了……我媽說這孩子,要剝啥皮啊,這玩意直接燉不就妥了麼?


阿姨您絕對是在逗我?

結果上桌之後,還真是一大盤支愣著的哈士蟆,俺媽說,吃吧,大補這個……哈哈哈。男票直接嘴一捂就吐去了。後來他跟我說,那一盤,簡直就是跟屠殺現場一樣,不剝皮不去頭也就算了,你連內臟都不去掉,那不光有屎還有一大泡蟲子吶!你看青蛙呲牙咧嘴的那樣,多恐怖,看你就把肚子弄開,把腸子肚子一去就整個吃了,這怎麼能吃得下去。你也不是黑暗料理,簡直就是驚悚料理,地獄料理了!

其實吧,哈士蟆還真不能去皮去內臟,因為啥呢,它肚子裡有一塊蛙油,就是這玩意最滋補了,如果按照一般青蛙的燒法,那這塊油就化到湯裡去了,完全吃不到。所以呢,都是直接整個下鍋燉,要麼直接紅燒,要麼燉土豆,要麼醬燜。剛開始吃可能有點心理壓力,但是吃個幾個,你就會覺得:咦惹,好鮮,好嫩,好滑,好好吃啊。是的,除了內臟去掉,剩下的所有都可以腮嘴裡吃,它又比較小,根本就不用去吐骨頭。


所以,如果您來我們大東北,千萬別忘吃了這個,超級好吃,太特補人。另外,走的時候也可以帶點乾的回去,燒的時候泡開就行了。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小心動啊?


蠻桃美食薈萃


我家鄉的美食有很多,要是最具代表性的那應該就是——菜心了。

我的家鄉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縣城——連州,青山綠水,具有“長壽之鄉”的美譽。這裡的美食有很多,比如:臘肉,牛肉乾,米粉,水餃,牛雜……菜心是這眾多美食裡尤其突出的。

由於家鄉的土壤和氣候或許是最適合菜心的生長,所以種植出來的菜心都會比其他地方種植的多一份清甜,多一份清香。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村裡人,從小到大,最愛的一道蔬菜美食就是菜心,百吃不膩,回味無窮。那會兒只要家裡有地的人家都會種上許多的菜心,當菜心盛產時,桌上基本都是以菜心為主,尤其是打過霜的菜心別樣的好吃。菜心一般以炒或下火鍋為主,即便是用開水燙一燙就著吃,這味道也是清甜可口的。

正因為家鄉的菜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所以家鄉有一個特殊的節日——菜心節。每年到了菜心的盛產時節,家鄉都會舉報一場盛大的菜心節。那天不管是鄉里鄉親,種植菜農還是外來遊客都聚集在一起品嚐菜心宴,觀看菜心展。由此家鄉的菜心不僅僅是一道美食還是推動家鄉經濟發展的力量之一。每年菜心節活動現場除了可以品嚐菜心,觀看菜心展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菜心拍賣環節。在這個環節是每年的主角登場的時候——菜心自尊,菜心王子,菜心公主。這些主角就是拍賣的對象了,拍賣最高的可以得到菜心自尊,依次拍得。所以每年的菜心節在家鄉都熱鬧非凡。

菜心,是最能代表我家鄉的美食。





鄉下陳姨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雲南人,必須說的就是鮮花餅,百吃不膩,雲腿月半也是不要太好吃(๑´ڡ`๑)每逢佳節,到處都是雲腿月餅,也算是雲南的一大特色,雲腿月餅主要也就是用的雲南省宣威市的宣威火腿



說到這個宣威火腿我必須跟你們好好嘮嘮!

火腿醃上兩年以上的基本就可以生吃了


直接切薄片,一口一片不要太安逸!

堪比什麼外來物種俄羅斯火腿,價格還貴的驚人

每逢過節,我的母親總是切上一塊火腿肉

先蒸熟然後切片,也是好吃的的不要不要

建議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品嚐一下!


小明瘦不了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 每天與您分享最地道的農家美食、最實用靠譜的食材挑選妙招。說到特色美食,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張清單,在那上面清晰地記載著自己平日裡喜愛的食物。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甜。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都會有那麼幾種走到哪裡都難忘的家鄉美食,不僅在於它們的味道的確特別,還因為其中承載著一些往事,成了一種情感的象徵和寄託。

其實,在我們小時候的農村,儘管物資匱乏、生活並不寬裕,但說到一些美食,還真是讓長大後久居城市的我們念念不忘。現在每當逢年過節的放假回家,都會提前跟家裡人說好,一定要準備好自己最愛的那幾樣美食,以便到家後能過足癮。

作為湖南邵陽人,如果只能用一種特色美食,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柴火熏製的臘製品,不僅僅是臘豬肉、臘豬舌、臘豬腸等豬身上的部位做的臘製品,還有豬血丸子、臘雞、臘鴨、臘魚、香腸,以及不少人家都會做的臘豆腐、臘豆腐渣等。這些東西樣樣都是精品,雖然看起來並不美觀,甚至還有點醜、有點髒,但是洗乾淨之後,或爆炒或蒸煮,味道都好的不得了,吃過一次的外地朋友都會念念不忘。

首先來說說以臘豬肉為代表的肉類臘製品。

農村裡的臘肉和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不太一樣,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是看起來黑乎乎的。如果是老婆婆們燻的臘肉,上面還會有一層黑灰,只有用好幾盆熱水把它們洗乾淨後才能露出“真面目”。洗乾淨了的臘肉看起來紅黑中透著焦黃,淡淡的柴火味中夾雜著肉的香味,讓人忍不住味蕾蠕動。

其它的像臘雞、臘鴨、臘腸等,在製作方法上和臘肉差不太多,臘腸做起來複雜一點,所以都做得比較少,但卻是家家戶戶最受歡迎的臘製品。做好的臘腸泛著油汪汪的光,黑中泛紅、顏色深淺不一,切成片爆炒出來一上桌,幾分鐘內就被搶食一空了。

(圖:做好的臘魚)

再說說以豬血丸子為代表的豆製品類。

豬血丸子流行於湖南邵陽的廣大農村,和臘肉一樣也是在每年的冬季製作,在我們當地又叫豬血粑、圓子。豬血丸子是用新鮮的豆腐捏碎,拌上辣椒粉、鹽、剁碎的五花肉以及新鮮液態的豬血,手工團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橢圓形丸子,於冬日暖陽中曬上兩三天後掛在灶膛上日夜以柴火燻烤。

燻好的豬血丸子看起來真是醜的不要不要的,黑乎乎的像顆手榴彈,從沒吃過的人看那長相都不敢下嘴的。可是,當把它們清蒸切片,或者油煎至金黃,或是和臘肉等一起爆炒,那吃過一次後你絕對還想再吃。

還有一樣也必須說一下,就是燻烤而成的黴豆腐渣,那也是我們那裡的一絕,問過很多本省的朋友,都說沒吃過這種東西。在把煮沸了的豆漿過濾完,布袋子裡剩下的就是豆腐渣了。大多數的豆腐渣都拿來餵豬、餵雞了,但能幹的主婦會挑選一些,往裡面加入一些食鹽,做成一個個拳頭大的橢圓丸子,置於竹篩子上蓋上乾淨的布,注意避光、通風。

(圖:做好的黴豆腐渣,找不到剛燻好的了)

幾天後豆腐渣便會發酵,散發出淡淡的“黴味”。這時候再把它們移到鐵絲籠子裡,懸於灶膛之上,靠柴火的餘溫日日夜夜燻烤,大概十天半個月左右就可以吃了。黴豆腐渣最美味的做法是和小野蔥一起煮,蔥香、豆香再加上濃郁的黴香味,再沒食慾的人都能扒光2碗飯。



本文系沃的農家原創,喜歡本文的話,歡迎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