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將軍,性格鮮明的革命者

張愛萍是開國將軍中個性鮮明、軼事最多且最有分量的,沒有之一。

張愛萍將軍,1910年1月出生於四川達縣一個富裕農家,本名張端緒,後改名愛萍。中學時,張愛萍即參加革命活動,時之中學訓育主任評價他是:“天資聰穎、桀驁不馴”。

張愛萍將軍入黨參軍早,資歷深,曾與我軍過早隕落的兩位將星鄧萍、彭雪楓都有極深淵源。

鄧萍死在張愛萍的懷裡的:“是九響槍子打中的,從前額打進從後腦出來,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紅了。”為此,張愛萍哭著給彭德懷打電話,遭到彭的痛罵。

張愛萍將軍,性格鮮明的革命者

彭雪楓、鄧子恢、張振等

彭雪楓比張愛萍大三歲,兩人在軍中關係最好,彭對張來說既是兄長也是師友,彭雪楓犧牲之後,張愛萍接替彭雪楓任新四軍四師師長。

解放戰爭開始,華中軍區成立,張鼎丞任司令員,鄧子恢任政委,粟裕、張愛萍任副司令員。正在大展身手之際,張愛萍突遭車禍重傷,腦震盪併發症十分嚴重,整個戰爭張幾乎都在蘇聯療養,回國後參戰只做了些收尾工作。

就這樣,張愛萍在五五授銜的時候還是名排上將前列。

張愛萍一生剛正不阿,有明確記載的事件就有很多,很見將軍性情。兩代領導核心對張愛萍都有評價,毛澤東說張愛萍:‘好犯上!’;鄧小平評價:‘惹不起!’,又說:愛萍,你這個人不懂政治。

百團大戰以後,日軍重新重新敵後戰場。1942年,日軍重兵圍剿皖北、蘇中地區,華東局、新四軍第一號人物饒漱石主動跳出鐵壁合圍,留下張愛萍率偏師與敵周旋。張對此十分不滿,當眾頂撞軍令:“我不幹!”。我軍軍史上戰場抗命,並且當面抗命者,並且如此高職位的,極為稀少。

與許世友:張愛萍自己推掉華東軍區副司令,後來在攻打一江山島的戰役中屢屢受制於人,只能越級請示後下達作戰任務,戰役成功反而惹上一身官司和後患。

張愛萍將軍與另一位將軍兩人鬧得如此之僵,實在是歷史的悲劇。晉察冀軍區出來的軍人和幹部對此位將軍的為人都有很好的評價,但是他與張愛萍就是因為工作發生矛盾,後來衝突遂不可調和。

文革之後,在紀念劉少奇的座談會上,張愛萍激憤地發言:“有些人,在‘文革’中壞事做絕,又毫無悔改之意,到現在還在寫文章為自己塗脂抹粉,到處招搖撞騙!”有人分析,張將軍有確指的。

反觀被指責的對方,對張將軍的指責並沒有什麼回應。君子責人以寬,張將軍差點為此送了命,說兩句也是應該的。

其實我在博客上專門就此問過研究這段往事的專家,專家對兩位將軍雙方都有很高的評價,只是說自己曾在八十年代軍委大院中見過張愛萍將軍,前呼後擁崖岸自高,只能遠遠的望見,不能隨便靠近。

君子品格自然是威重的,張將軍一生奉獻給了自己的理想,自然對人事的細微末節不甚在意。

張愛萍將軍夫人李又蘭女士也是資深革命者,一次頒發解放勳章,遺漏了李女士,夫人回家抱怨,張將軍不耐煩:把我的拿去吧。一枚勳章代表了一段歲月,替別人輕忽掉,總是不體貼的。

兩件事情更能明確的說明張將軍這種“確乎不可拔”的革命者品格。

其一,文革中張愛萍被軍委眾委員批判,------陳錫聯用腿碰碰張愛萍,悄聲說:“你承認了算了。”張愛萍大聲問:“你們要我承認什麼?”陳錫聯:“承認犯了路線錯誤啊。我不也承認過嘛,也沒有把我怎麼樣嘛!”張愛萍大吼:“那是你!”

其二,上世紀80年代中期,原張愛萍專案辦副主任身患絕症,託人捎話給將軍,希望將軍能原諒過去,死能瞑目。將軍凝視空壁良久,最後回絕:“不行!這是不能原諒的!我絕對不會對這種人說一句原諒的話!這不是我和他個人的問題。絕對不行!

今天是張愛萍將軍誕辰110週年,紀念這位真正的革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