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間諜用老鼠獲取中國原子彈情報

美國間諜用老鼠獲取中國原子彈情報

美國間諜用老鼠獲取中國原子彈情報

1964年10月16日上午,一道道密語電波在羅布泊與北京之間穿梭:

“8點鐘,老邱住上房,開始梳辮子。”

“10點30分,梳完辮子。”

“11點30分,第一次檢查完畢,結果正常。”

記錄這些密語的是時年29歲的宋炳寰。認真核對相關信息後,他再通過一部專線電話將“老邱”的情況傳遞出去——接收密報的,是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的軍事秘書王亞志。

這些信息是如此重要,以至50年後,耄耋之年的宋炳寰回憶起來仍然恍如昨日。

“老邱”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因為這顆原子彈長得像一個巨大的“球”。裝原子彈的容器代號“梳妝檯”,連接引爆雷管的密密麻麻的電纜線代號“辮子”,原子彈裝配代號“穿衣”,原子彈地面裝配間代號“下房”,鐵塔上的密閉工作間代號“上房”,氣象代號“血壓”,原子彈起爆時間代號“零時”。

“零時”定在1964年10月16日15時00分——這一信息非常保密,甚至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錢三強,也是在起爆前1小時才得知這一消息的。

有人疑惑:有這個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在我國西北周邊建立了多個監聽站和測向站,不斷利用間諜衛星和U2高空偵察機刺探我國的核試驗情報。在我國相繼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之後,相關的間諜活動也從未停止。

1967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海關進出境檢查部門發現一名外國人的託運物品中有兩隻老鼠。

這名外國人名叫喬治·瓦特,是在我國蘭州化工公司工作的外國專家。外交部前不久特批了他的夫人來華探親,同時也批准他離境到香港度假。而這兩隻老鼠據說是喬治·瓦特餵養的寵物。

消息傳到北京,迅速引起了公安部門負責敵特偵查人員的警覺。事有蹊蹺!他們立刻通知海關將這兩隻老鼠悄悄扣下。為免打草驚蛇,還專門捉了兩隻相同的廣州老鼠交給對方。

經檢測發現,兩隻老鼠身上均沾染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質,化驗鑑定的數據與我國西北核工業生產基地的放射性數據相近——老鼠很可能就來自核工業基地!

隨後,北京的辦案人員又在首都機場從瓦特夫人行李中搜出了發報機和微縮膠捲,膠捲里正是我國核工業基地的地形圖,以及蘭州軍區完整的戰備地形圖。

真相大白——瓦特的表面身份是尼龍設備安裝專家,實際上卻是研究放射化學的專家。他攜帶兩隻老鼠出境,目的就是通過老鼠身上的微塵,測試我國核基地放射物的試驗數據,以推算中國核工業發展機密。

這起案件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關注。在周總理的親自督戰下,案件偵破工作順利進行,公安機關通過瓦特這條線索,又挖出了其他潛藏在西北地區的美國情報人員。

諜戰疑雲,始終與中國原子彈研製試驗相伴相生。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周恩來,在涉及原子彈試驗的工作更是思慮周全,從一則史料中可見一斑: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一個月(1964年9月16日),周恩來組織召開中央會議,專題研究原子彈試驗相關問題。

開會期間,張愛萍因為有外事活動要去會見外賓,需要中途離會。周恩來馬上說,告訴外交部,今後張愛萍(我國第一次核試驗的總指揮)和劉西堯(1916-2013,我國第一次核試驗的副總指揮)都不參加外交活動了。

張愛萍起身要走時,總理又專門讓他摸摸兜裡有沒有紙,有沒有記的東西,有記的東西馬上掏出來。

也就在那次會議上,周恩來再次強調核試驗要嚴格保密,並要求相關人員當晚就規定出一些暗語、密碼,核試驗現場與北京之間的聯繫,一律通過密語傳遞信息。

這才有了上文提到的“老邱”“梳辮子”“零時”等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