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背景:作為我國國防中堅力量的解放軍,一直以來確實遵循3/3制的,即3個團編為一個旅,3個旅組成一個師,一般而言,一個師大約有8千多人。但是在戰爭時期,這種編制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野戰軍收復了淪陷已久的東三省。

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1946年內戰爆發,前期的國民黨軍隊處於全面優勢,大舉進犯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解放區,1946年3月,國民黨大將杜聿明率領6個軍的主力部隊,向東北進犯,東北當時的駐軍,與杜聿明的兵力相差過大,這導致了山海關在一天之內被突破。

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東北野戰軍殘餘部隊退往錦州,杜聿明則指揮6個軍的主力部隊,向錦州挺近,企圖合圍錦州,眼看勝利在望,國民黨潛伏在解放軍內部的間諜,給杜聿明發來了一封秘密電報:內容是:共軍的名將黃克城,已經率領新四軍的第三師馳援東北,且已與東北野戰軍合兵一處。

杜聿明地這條消息十分疑惑:原因很簡單,以一個師的兵力增援被六個師圍困的錦州守軍,無異於杯水車薪,黃克誠作為共軍的名將,不至於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他的手下,則不以為然,認為共軍這是被國軍揍的全無還手之力,實在抽不出兵力來。

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杜聿明繼續給特務發電報,讓他摸清楚這個師的人數武器裝備等情況。不久之後該間諜回覆:該師編制約35000人。這個消息讓杜垏明和他的手下傻了眼,一個個目瞪口呆。

他馬上下令,進攻錦州的部隊,全線後撤,保持陣型。至此,第一階段的東北爭奪戰結束。

杜聿明隨後就將新四軍這種不合理的編制上報給了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下令軍統和中統特務,務必儘快查清新四軍各單位的實際編制。結果讓他們十分震驚。新四軍共有7個師,外加2個獨立旅,每個師的兵力都在4萬左右。外加獨立旅約2萬人,全軍有30萬人。而一般情況下。按照每師8000人來算。新四軍人數應該在6萬左右。兵員數目相差如此之大,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而黃克誠第三師,下管第 7. 8. 9 三個旅,旅長分別是彭明治,田守堯,和張愛萍。另外還包括鹽阜軍分區:(司令員洪學智),淮海軍區(司令員譚建)和皖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員常玉清)共有正規軍37000人,除此之外,第三師還統轄地方民兵武裝4萬多人。合計八萬人馬。這種兵員數量相當於國民黨的兩個軍的編制。

而國軍對新四軍的印象還停留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新四軍成立時候的兵力建制,按照該建制新四軍下轄三個師總兵力合計應該不足3萬人。萬萬沒想到新四軍發展如此迅猛,

新四軍南方長期堅持敵後抗日,在不斷地戰鬥中得到人民的支持,加之抗日戰爭的勝利,繳獲的大量日軍裝備,極大地促進了新四軍的發展壯大。過快的發展速度,導致來不及及時擴充編制,於是就形成了這種異常編制,同時也有可能出於保密,和迷惑敵人的意圖。

增援東北野戰軍的只有一個師,可是國軍一打聽人數,嚇的全線後退

建國之後,師長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而他手下的兩個旅長張愛萍,洪學智被評委上將。90年代,張愛萍還曾擔任國防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