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心塌地跟著劉邦,最後落個滅三族,如果死心塌地跟項羽,是否結局會好一點?

李不白vlog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呂后誘殺於長樂宮鍾室,並被夷滅三族。被世人贊為“

國士無雙”的一代戰神竟死於婦人之手,可悲可嘆。

韓信原為項羽的參謀,為一展宏圖,才離楚歸漢。如果當時韓信死心塌地的跟隨項羽,又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旭哥將從,韓信被殺的原因、韓信為何離楚歸漢、以及跟隨項羽可能的結局,三個方面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韓信為何被殺

韓信最終以慘死收場,原因有兩點;

其一,剪除異姓王,是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後,為鞏固劉姓江山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在楚漢相爭時,劉邦為了建立滅楚統一戰線,拉攏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勢力,不得已先後分封了八位異性諸侯王,分別是趙王張耳、齊王韓信、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韓、燕王盧綰。

可以說,分封異性諸侯王的政策,是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

時過境遷,到了大漢王朝建立後,這些異性諸侯王由當初劉邦的盟友,轉變為現如今的敵人。

一方面,這些諸侯王都是崛起於秦末亂世的梟雄,因為利益關係才聚集在劉邦的陣營,難以保證他們永遠的絕對忠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所以,對劉邦來說,唯有逐一剪除異姓王,才能消除對劉姓江山潛在的威脅。

另一方面,漢承秦制,也就是說漢朝仍然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但是漢初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只限於秦國故地,很難企及到各諸侯國,可謂針插不進去,水潑不進去,演變成實質上的割據勢力,成為了中央集權道路上的絆腳石,必須踢開。

很不幸運的是,韓信正是劉邦分封的主要諸侯王。先封為齊王,後遷為楚王,而齊國和楚國都人口眾多,山河廣袤,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對劉邦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再加上,韓信功高震主,又有戰神之稱,更成為了劉邦忌憚的對象。

這成為了韓信悲劇下場的主要原因。

其二,韓信在軍事上的成就可謂無人可及,但在政治上,卻屢屢犯下致命錯誤,這也是韓信被殺的重要原因。

回看漢朝的開國功臣集團,除了幾位對劉姓江山構成實質性威脅的異姓王被殺外,其它基本都得以善終。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異姓王都遭到清算,劉邦的拜把子兄弟張耳、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就一直活得好好的。

可見,對劉邦不構成威脅的異姓王也是有可能得到善終的。被殺前的韓信已經被剝奪了楚王的爵位,被貶為淮陰侯,居住在長安,可以說,已經是被拔了牙的老虎,沒有任何威脅,只要低調做人,平穩度過晚年,應該問題不大。

但韓信可謂不作不死,當韓信的老部下陳豨在代地叛亂時,韓信以有病為藉口,沒有隨同劉邦親征,而是在長安城企圖發動叛亂,襲擊呂后和太子,和陳豨裡應外合,但計劃尚未實施,就被家臣告密給呂后。

這才是韓信被呂后誘殺在長樂宮的真實原因,可謂,自作孽,不可活。

韓信為什麼要離楚歸漢

我們都聽過胯下之辱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韓信,所以年少時的韓信便心藏大志。

項梁在會稽起兵後,便加入項梁的部隊,一直默默無聞,項梁死後,被項羽任命為郎中,也就是軍中的參謀,但是給項羽提了很多建議,都沒有得到採納,於是在項羽分封天下諸侯後,在劉邦前往漢中的途中,逃離了楚軍,加入到劉邦的軍隊。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史記》

這便是韓信離楚歸漢的經過,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反映了韓信有一顆施展抱負,建立功名的宏圖大志,而且一直在為這一目標奮鬥不息。

韓信在項羽那裡,雖然不受重用,但也位居郎中,生計不愁,而且韓信離楚歸漢時,正是項羽勢力的巔峰時期,也是劉邦人生的低谷,可韓信偏要在這時候棄楚歸漢,可見韓信尋找伯樂的迫切心情。

再結合後面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事情,不難下結論,韓信一直在尋找自己展示才華的舞臺,這便是韓信離楚歸漢的原因。

韓信跟隨項羽可能的結局

很多時候,人們在現在所處的位置,就能看到十年後的自己,韓信在項羽帳下,就是這樣的情況。如果死心塌地追隨項羽,不會落個慘死的下場,但也不會青史留名,只能一輩子碌碌無為,鬱鬱而終。

這和項羽的用人能力密切相關。

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由此可見,項羽沒有識人之明,用人只能,有范增而不能用,有軍事奇才韓信,卻發現不了

那項羽是怎麼用人的呢?

後來繼承曹參丞相之位的陳平,和韓信一樣,本來是項羽帳下的謀士,後來離楚歸漢,所以他對項羽用人能力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

由此可見,假如韓信死心塌地的跟隨項羽,雖然不必落得個慘死的下場,但也必然無法施展才華,青史留名。

如果韓信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這兩種結果擺在韓信面前,相信韓信仍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離楚歸漢。

總結:

韓信的下場確實令人噓唏不已,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重在自己的選擇。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甘在穩定的環境裡過完平庸的一生,重複著起高樓,樓塌了的故事,外人感慨噓唏,也許當事人卻無怨無悔。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長安旭哥


韓信跟隨劉邦做了大將軍後,風聲水起,威壓天下,一身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至,劉邦重視他,項羽怕他,他開始得意忘形,準備消滅項羽,為劉邦一統天下。韓手下一謀士說,將軍能有今天是劉邦要你殺項羽,你若殺了項,你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磨完了麥子?你這頭驢還有用嗎?韓信不聽謀士之言,硬是消滅了項羽,威鎮天下。一天,劉邦觀看韓信軍演,全軍將士只敬韓信,對劉邦卻視而不見,韓信不知危險已近身,還洋洋得意,過了些時,劉邦暗示老婆將韓信滅殺!韓信死前大叫,悔不聽謀士之言?劉又抓來謀士要殺,謀士說,我為韓信獻策是忠於職守,各為其主?有何過錯?劉邦大笑,你是忠義之人!於是放了那謀士。韓信有武無謀,又不聽謀士忠正精略,剛腹自用,他投靠項羽或其它陣營?下場也不樂觀。正是,性格決定前程!


中明2016



韓信一開始就是跟著項羽的,韓信跟了項羽就一直給項羽當個站崗的兵,雖然韓信給項羽提了幾次建議,但是都被項羽嘲笑了,因為項羽看不起韓信,項羽覺得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跟大丈夫一樣,所以韓信曾經遭受的跨下之辱讓項羽著實看不起他,再加上項羽本人有些剛愎自用,基本上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所以韓信一直得不到重用。


後來韓信投奔了劉邦,但也沒有得到重用,後來韓信又走了是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並且像劉邦極力推薦,劉邦才給了韓信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所以後來韓信所向披靡不假,但是沒有劉邦的這個舞臺也是不行的,所以韓信感謝劉邦,即使後來項羽想要重新拉攏韓信,韓信也是沒有跟從項羽,但如果這時候韓信真的倒戈項羽,要是項羽稱帝的話,沒準韓信死不了那麼慘,畢竟項羽是個英雄,做事都在明面上,殺功臣是做不到的,但是韓信一定得不到高封賞就是了,因為項羽就是這樣一個人,部下得了戰功就是吝嗇嘉獎,但即使吝嗇嘉獎也總比丟了命好多了吧。



婉兮歷史


  問題:韓信死心塌地地跟著劉邦,最後落個滅三族,如果死心塌地跟著項羽,是否結局會好一點?

  三眼君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不會。

  你可知項羽曾有謀士范增,但范增是什麼下場?

  我們可以假設以下幾個方面,當然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①項羽依舊兵敗的情況下。

  雖說韓信跟了項羽,但楚漢之爭,並非韓信一人可以扭轉形勢。

  加上韓信素來自大,曾與劉邦說自己用兵,多多益善,而項羽又是剛愎自用之人,若是陳平用加害范增的離間之計對付韓信,只怕韓信結局會更慘。

  因為韓信跟隨劉邦,雖說慘死,卻也千古留名。但跟隨項羽,恐怕只能默默無聞地死去。

  ②項羽得勝稱帝。

  劉邦滅韓信三族,就像是開國帝王的慣例。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項羽也不會例外。

  而且以韓信為做齊王威脅劉邦的事情,如果發生在項羽身上,只怕韓信會死的更慘。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不會,因為韓信本身就是一個有野心也有實力的人。這樣的人身處亂世,如果不能自立為王或者忠心耿耿,矢志不渝,是很難活命的。他離開項羽是缺乏忠誠,他最後的滅亡也是因為不忠。所以,他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

韓信在項羽手下時就是一個不肯屈居於人下,苦無機會出頭以至於四處投靠的人。他在項羽手下因為不甘於平淡,所以才到了劉邦軍中。而我們由於受到歷史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誤導,認為韓信對於劉邦是忠心耿耿。他的死亡是劉邦卸磨殺驢的結局,這實際上大錯特錯。韓信就是因為缺乏對於劉邦的赤城忠心,才最後身死的。他不是忠臣良將,充其量不過是個匹夫而已。用一句說別人的話來形容他是“想自立沒有那個膽,想臣服還沒有那個量”,最終只能是慘淡收場。

韓信的罪狀有如下幾點:

第一,漢王授他以大將,漢王有危難時他卻坐觀成敗,擁兵自重。漢王出滎陽,入成皋。項羽大軍圍困成皋,漢王十分危急。可是韓信坐觀成敗,按兵不動。漢王死裡逃生後“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

第二,漢王與項羽對峙時,他要挾劉邦逼封假齊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怒,欲攻之。張良曰:‘因而立之,使自為守。’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虧他還有臉面拒絕蒯徹的自立建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倍義乎!”實際上他是已經獲得了齊王封地,暫時滿足,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沽名釣譽。他如果真有此心,又怎麼會逼封假齊王,要挾劉邦。

第三,被貶淮陰侯後,與部署陳豨勾結。陳豨謀反,高祖出征,他在京城中打算伏擊呂后和太子與陳豨呼應。這才致使他身死未央宮中。“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

第四,至於什麼收留鍾離眜,擅自發兵攻打齊國致使漢王謀臣酈食其無辜慘死這些罪狀都是輕的。有前三款大罪,韓信死有餘辜。


經典守望者


如果一直在項羽那裡,我估計死的更快。

韓信在項羽帳下當“執戟郎”,不被重用,所以才去投奔劉邦。如果沒有蕭何全力舉薦,同樣不會被重用。

韓信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劉邦從心裡佩服,曾褒獎韓信說:連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勝,我不如韓信。

韓信在楚漢爭雄的時代,其軍事天才無人匹敵。但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卻少了一根弦。

韓信對劉邦的忠誠應該說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被劉邦殺了呢?

韓信被殺主要四方面的原因:

一、韓信攻下齊國,為了穩定齊國向劉邦要“假齊王”。劉邦不悅。

二、向項羽發起總攻前,韓信以未做好準備延期。劉邦不悅。

三、韓信被封為楚王依然按將軍作派行事。劉邦擔憂。

四、朝中大臣嫉妒進讒。促成劉邦殺掉韓信。

韓信政事智慧,人事糊塗。其結局是必然的。這與跟了誰無關。





老魯在新疆


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需要從韓信的個人素質和歷史機遇來加以考慮。

從個人素質來看,

第一,論軍事素質,韓信可謂是國士無雙。韓信出身於韓國的沒落貴族,父親早亡,年輕時一貧如洗,連飯都吃不上,還要佩戴一把寶劍在大街上閒逛。這說明韓信是一個不甘於命運擺佈的人,想通過研究軍事理論,將來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來改變自己目前的悲慘處境。從韓信連飯都吃不上也不去謀生,依然帶著寶劍在大街上閒逛的史實,我們認識到,韓信對軍事理論研究的非常痴迷不管是人來人往的大街,還是碧綠的原野,在韓信的想象中,都是排兵佈陣的地方,都充滿著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不管是懸崖峭壁還是深溝高壘,都是韓信設計的戰場。漸漸地,一位偉大的軍事天才誕生了。

第二,論政治性格,韓信充滿著貴族習氣。在人際交往中講究信用,講究友情,平時溫文爾雅講究禮貌,在平靜的外表下骨子裡透出一股傲氣。為人知恩圖報,不背叛朋友,做事要守規矩等等,在韓信身上都有體現。同時由於父親早亡,缺少家族的庇護,缺少長輩的引領和指引,韓信的成長過程又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簡單人際交往,這就是韓信的性格產生明顯的缺失,這就是韓信的政治性格產生明顯的缺失。

第三,論思想境界,韓信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過秦始皇的東征西法南征北戰,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從此,郡縣制代替了分封制,皇帝唯我獨尊,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人想開歷史倒車,回到分封制的商周時代,必將被歷史車輪碾得粉碎。韓信的人生目標就是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能,通過辛勤奮鬥,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最後徵得當一名諸侯王。這種人生目標,大大限制了韓信智術的發展和謀略的運用,在項羽與劉邦爭天下的夾縫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從歷史機遇來看, 韓信一生的歷程呈現出合乎規律的發展。

第一,根本就不存在韓信死心塌地的追隨項羽或死心塌地追隨劉邦的問題。韓信一開始跟隨項梁起義,項梁犧牲後又轉歸項羽,當韓信多次向項羽提出建議不被採納之後,韓信便去投奔劉邦,在劉邦處也得不到重用,韓信便去投奔他處。這說明韓信並沒有選定一位主公作為效忠的對象,而只是作為自己施展才華的手段。

第二,軍事才能舉世無雙。當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後,韓信被拜為大將軍,立即給劉邦設計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取得了戰略實際的主動權。在井陘之戰中,韓信率領的1.2萬軍隊背水一戰,打敗陳餘的20萬趙軍,堪稱奇蹟。在項羽垓下之戰中,韓信設計了十面埋伏,最後置項羽於死地,韓信此時達到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

第三,政治訴求幼稚可笑。當韓信取得井陘大捷之後,一鼓作氣攻下齊國70多座城市,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此時漢王劉邦被項羽大軍圍困在滎陽,劉邦請韓信來救,等來的卻是封假齊王的請求,劉邦頓時大怒。這一事件為韓信埋下了殺身之禍,在韓信的精神世界中,還是西周年代的分封制,臣子立功後獲得封爵,封地是合理的,在劉邦的精神世界中天下最終要歸於統一,自己最終要當上皇帝。時代觀念的落差造成了劉邦與韓信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雖然劉邦做了暫時的妥協,但韓信最終的悲慘命運已經註定了。從歷史地位來看,韓信雖然在軍事才能方面舉世無雙,但在政治方面卻需要一位英明之主,遺憾的是,韓信觸碰了英明之主的底線。

第四,退一步講,韓信難道不能學習張良?激流勇退嗎?回答時不能,因為韓信窮怕了,他留戀大富大貴的生活,已經是不能割捨。當他貶為淮陰侯,長安的大街上,走到樊噲的家門口時,居然說:“我怎麼落到和樊噲一樣的地步了”?隱退求生的路也沒有了。

第五,如果韓信始終在項羽手下幹事,也無所謂結局會不會比在劉邦手下好不好的問題。韓信作為一名士兵戰死了,以當時的條件,很難保證他的後代能長大成人。假如韓信被范增發現是一個人才而得到重用,那麼項羽失敗後,韓信的下場就會和鍾離昧,英布沒什麼兩樣。



谷老師


韓信是西漢的建國功臣,西漢著名的軍事家,他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並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而且韓信又因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後人稱為“兵仙”。可惜了韓信一身的蓋世英明,最後卻落得個謀逆的罪名並被人設計慘遭殺害。

韓信的死,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功高蓋主,威脅到了劉邦的統治地位,所以才被呂后設計殺害。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歷史上不缺乏殺害功臣的皇帝,但顯然劉邦並不符合此條件,當時追隨劉邦的人中,功勞比韓信高的人很多,而且這些人然活還很好,並且身居高位。

韓信被呂后殺害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人陷害他謀反,而且是兩次陷害,但是第一次劉邦沒有殺韓信,只是奪取了他的兵權,並將他貶為淮陰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對韓信還比較不錯的。

但是第二次韓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漢十年,陳豨造反,韓信再次受到牽連被人告發謀反,但此時的劉邦正帶兵討伐陳豨,韓信謀反的這個消息陰差陽錯的被送到了宮中呂雉呂太后的手中,呂太后看到這消息後,非常震驚,於是呂太后就和蕭何商量,要將韓信騙到宮中,在長樂宮的鐘室將韓信殺掉,後來劉邦剿滅陳豨回朝,得知韓信被呂太后斬殺的事情,但是劉邦什麼都沒有說,也沒有責怪呂太后。

那麼,如果當初韓信沒有聽從蕭何的意見,而是追隨了項羽,並幫助項羽奪得了天下,那麼他的下場會不會不那麼慘?其實並不然,如果當初韓信追隨項羽的話,韓信的下場會更加悲慘。

大家都知道項羽的性格非常暴躁,他為人自負,項羽最恨背叛他的人,如果項羽聽到韓信被迫他的消息,那麼在第一次的時候就會殺了韓信,韓信還有第二次造反的機會嗎!

總結所以就算當初韓信追隨項羽,並幫助項羽奪得了天下,但是如果韓信被人告發謀反的話,韓信的下場只會比留在劉邦身邊更加的悲慘。


公元前


韓信跟著項羽,實際上結局已經註定了,只能落個默默無聞的人生,最多在太史公的《項羽本紀》裡面捎帶一句,比如韓信協助項羽打下了某個地方,僅此而已,要不然他也不會離開項羽。

為什麼這樣說哪?我們從項羽的目標定位、出身、人物性格等幾個方面來看待項羽的用人觀。

項羽的目標定位

項羽在滅秦以後,把自己稱為“西楚霸王”,還殺了勸諫他在關中稱帝的人,只想光宗耀祖的回楚地,心裡根本沒有家國天下的概念,沒有宏大的戰略眼光和志向,屬於小富即安那種人。

這樣的人,註定在用人上不會奉行“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的策略的,任人唯親才是他的主基調。

項羽的出身

我們都知道項羽出身楚國貴族,典型的富三代,生活優渥,條件很好,加上自己又聰明,本身具有強大的個人武力,還有項梁這樣有名氣的叔叔教導著,無論那方面都是上上之選。

項羽的人物性格

項羽是一個驕傲的人,驕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視甚高,目中無人。在項羽的眼裡的,除了他自己,別人沒幾個能入他的法眼,除了季父項梁、亞父范增等有限的幾個人。

項羽在骨子裡看不起那些草根出身的人物,尤其是韓信還曾經受過“胯下之辱”,項羽就更不會正眼瞧了。以至於曾經追隨他的韓信、英布和陳平都被劉邦納入帳下,成了楚漢爭霸戰劉邦的得力助手和戰將。

項羽疑心較重

項羽這個人除了習慣性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外,還特別愛懷疑人。敵方稍施反間計,他就麻溜的上當,結果身邊的人一個個的走了。就連一直為他出謀劃策、一度十分信任的亞父范增,也被劉邦一個小小的計謀讓項羽心生疑慮,范增不得不告老還鄉,還因此病死回鄉途中。

項羽的種種做派,讓人在他這裡看不到希望。

項羽如果成功了會怎麼樣

項羽如果打敗了劉邦,一統天下,按照他那種不能容人的性格,韓信即使有機會被封王,下場也不一定就比跟著劉邦強,這是帝王之術的歷史選擇。

項羽手下人物的歷史記載

我們通觀項羽本紀,一直跟隨項羽直到其烏江自刎,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寥寥無幾,龍且、季布、鍾離眜等有數的幾個人。其他那些江東子弟,一個個的隨著項羽的死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之所以會這樣,就因為項羽個人武力太強大,而且喜歡事必躬親,打仗親自衝鋒陷陣,別人基本上就是跟著他起鬨哄,立功受獎就別指望了。

因此,韓信如果繼續在項羽手下,註定會默默無聞的度過餘生,家族當然也不存在被夷三族的可能性。但這注定不是韓信要的人生,他要的也是人上人,要的也是轟轟烈烈。

我的選擇

如果是我,寧願跟著劉邦轟轟烈烈的幹一場,青史留名,不是哪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的。不是有一句俗話嘛:不能名垂青史,那就遺臭萬年,說明許多人如果有機會,還是想轟轟烈烈過一生的,至於最終結局是什麼,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我如此,韓信亦如此。


飛花逐月大帝


韓信死心塌地跟著項羽的下場只會更慘!

兩人在軍事方面產生的矛盾會不可調和,項羽在軍事方面有點半帥半將的感覺,或者說就是個“半仙”,韓信是個純粹的帥才,將指揮帥,容易出現問題。況且韓信是個主見非常強烈的人,他的個性是至少某一方面以他為中心,遇到了稱作霸王的項羽,是兩強對抗的結局,項羽的個性絕對接受不了一個天天在自己面前說三道四、各種建議滿天飛的韓信,這一點可以從范增最後離開項羽,病死在路上的結局可以看出。

韓信有一點會挑戰到項羽的權威,那就是項羽強調的是執行力,但韓信接到命令後還要分析命令正確與否,後果如何等因素才決定執行與否,自負的項羽容忍不了這樣的行為,兩人之間早晚鬧掰。韓信假齊王、拖延不出兵要好處這些行為劉邦能忍,各位試想項羽能不能忍?

還有各位不要忘記了,劉邦賬下有一個毒士叫陳平,陳平可是專誅項羽賬下能人的專業戶,陳平的離間計一出,誇張點是狼嚎鬼哭,范增都能中的獎,韓信能不中?項羽沒殺范增是因為亞父這個情面在,對待韓信,屠夫項羽可是不會手軟的。畢竟項羽終身最恨的就是背板,發起狠來有幾次老弱婦幼都能屠戮殆盡的主。

所以說韓信在項羽賬下兩人無法和諧相處,結局只能比在劉邦賬下更慘,可能不是滅三族,是滅很多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