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歡迎關注《老趙商視界》,今日我們聚焦濟南康巴絲。

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提起康巴絲,絕大多數山東人曾經聽說過,因為它曾經佔領過山東省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

它曾經創造過無數箇中國第一,連續八年在央視春晚報時

90年代初期,康巴絲卻從輝煌定點逐步走向衰落,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康巴絲還在低調而頑強的活著。

我們今日回顧一下康巴絲的過去歷程與衰落的遺憾。

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1955年,濟南市十多個個體手工勞動者,經過濟南市政府審批,成立了第一中標修配生產組。康巴絲的前身自此誕生。

1980年,濟南市鍾廠和濟南市錶廠合併為濟南市鐘錶廠。

改革開放後,民用輕工業的發展遇到了春天,濟南市鐘錶廠發展進入到了快車道。

新的領導班子上臺後,對濟南市鐘錶廠落後的生產技術不滿意,於是將目光瞄向了日本。

1980年,濟南市中標廠和日本鐘錶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協議,生產出我國第一個石英鐘錶,起名叫“康巴絲”。由於康巴絲質量技術過硬,時間準確,備受消費者青睞,一炮打響,婦孺皆知,風靡全國。

1985年被山東省評為省優秀出口產品

1986年打破央視由國外產品報時的傳統,成為央視春晚,元旦零點報時的指定產品。

從1989年到1991年,康巴絲逐步在全國市場份額達到頂峰,佔據省內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生產數量達到了200多萬隻。

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但是到1992年,康巴絲情況急轉直下,銷售量遭到了腰斬,減產到90萬隻。收入下降率百分之六十。

1993年,生產力下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僅有20多萬隻,虧損2000多萬。

造成康巴絲困局的有多重因素,其中原因不止同行的競爭,石英鐘技術逐步的普及,全國各地一下子冒出了大大小小上百個石英鐘錶廠,產品僅為康巴絲售價的一半,康巴絲猝不及防。

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其中“康巴絲”商標之爭,導致康巴絲耗費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此我們闡述一下來龍去脈:

1979年,山東省輕工業進出口青島公司,為了便於石英鐘產品的出口,將康巴絲註冊為自己的商標。造成康巴絲商標不屬於康巴絲工廠的局面。

早期還未改革開放,大家同屬政府下的企業,可以協商解決。但是改革開放後,這一問題為康巴絲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濟南鐘錶廠簽署的康巴絲商標授權協議在1994年到期。但是到期後,青島公司不願意及時簽署合同,反而在1997年將商標使用權以3年3萬元的價格授權其他工廠使用。濟南工廠迫不得已也付費簽署了商標使用協議。這樣造成一下子冒出來兩個康巴絲的鐘錶廠。導致後期康巴絲很難打假的局面,全國各地冒出60餘家康巴絲的鐘錶廠。

濟南鐘錶廠決定要處理好康巴絲商標的問題,經過多次與青島公司溝通,同意簽署20年商標獨家使用權。但是這並未完全解決問題,只不過將問題往後推遲了而已。

濟南市鐘錶廠來回青島20多次,最終敲定以90萬元的價格,完全從青島公司手中買回商標。

而後康巴絲經過改制,由國有企業轉向股份制企業。依靠出租在山大路黃金地段的廠房和房屋,將房租錢投入到產品研發中來,逐步依靠新品和質量,慢慢還清的欠債,逐步恢復過來。並在濟南市高新區徵用了45畝地,用來建設自己的新廠房。

連續8年央視春晚報時,濟南康巴絲的衰落與商標之爭


雖說濟南康巴絲目前還未達到往日的榮光,但是與濟南輕騎,濟南小鴨等相比,康巴絲還算是轉型成功。企業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祝福康巴絲。

下一篇我們將關注濟南“三聯”家電,歡迎關注《老趙商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