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自古“坐江山”難


農民起義自古“坐江山”難


中國封建專制社會比較長,王朝更替頻繁,農民起義也很多。但是,這些走投無路農民揭竿而起之後,即使有的起義成功了也未能坐穩江山,很快被鎮壓下去或敗給外來勢力。除劉邦起義成功建立了漢朝和朱元璋起義成功建立了明朝之外,其他農民起義都是如此。

第一次農民起義是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支900餘人的疲憊隊伍拖著沉重步伐,踏著泥濘道路,向泗水郡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走去。他們是被朝廷徵集,到遙遠的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去戍邊的。隊伍行至大澤鄉後,雨太大,已經明確不能按期到達漁陽,根據秦律這些人都得被處死,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密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倆將寫有“陳勝王”的帛書塞入魚腹,再讓人去買魚,眾人見到那三個字後都驚詫不已。當晚,吳廣又潛入附近荒野叢林中的神祠,高呼“大楚興,陳勝王”,眾人更加驚恐不已。原本就迷信的農民們認為這兩件事都是天意,應該支持陳勝、吳廣起義。當殺死了兩名看守他們的秦軍後,陳勝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支農民隊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攻下今安徽、河南兩省數地,到攻下陳(今河南淮陽)時,已經擁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步卒數萬。陳勝在陳自立“楚王”,定國號“張楚”,吸引各地農民紛紛來投。但,陳勝稱王后,卻沒有了之前的雄心壯志,開始變得驕傲自大,貪圖富貴起來。幾個家鄉故友來找,先是被衛軍擋在門外不讓進,後是進了陳勝的宮殿後羨慕不已。結果,他們說漏了嘴,向宮中人講述了陳勝在家鄉時的貧困狀況,引起陳勝大怒,將幾個舊時的窮朋友全都殺掉。自從陳勝與農民拉開了距離,連見到自己家鄉人也擺出王者的大架子,這支起義軍就接連打敗仗了。二世二年(前208)臘月,陳勝在逃亡之中被其車伕殺害。吳廣西征也以失敗告終,被部下所殺。

陳勝、吳廣起義純粹屬於半途而廢,“革命尚未成功”就著急稱了王,然後快速走上失敗。而唐末黃巢起義,雖然攻進了長安,但又很快被趕了出來,則屬於典型的能打江山卻不能坐江山類型。公元873年,中原大旱,顆粒無收,百姓不得不以草根、樹皮等充飢。874年,濮州(今河南範縣)鹽販王仙芝聚集數千人,在長垣起義。875年,王仙芝率軍攻陷濮州、曹州(今山東曹縣),黃巢聚集數千人在曹州響應。王仙芝與黃巢的隊伍匯合後,各地農民紛紛來投,加入義軍,數月之間就達到了幾萬人。但是,朝廷一邊鎮壓的同時,也一邊採取了分化瓦解的方法。當義軍攻到蘄州(今湖北蘄春),黃巢就與王仙芝分道揚鑣了,自帶兩千人馬北上。隨後,王仙芝戰死黃梅,眾人公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並設官職,建立了農民軍政權機構。880年,黃巢攻下東都洛陽,旋即向長安進發,並巧妙地從一條小道進入關內佔領潼關。消息傳到長安,唐僖宗率領宦官、大臣等,狼狽逃往成都。黃巢兵不血刃進入長安,稱帝建國,改國號“大齊”。然而,黃巢奪取長安稱帝之後,卻沒有任何新措施穩定民心,也沒有繼續追殲唐室殘餘,甚至沒有在沿途要地如洛陽等處派兵駐守,而是忙於分官封爵,享受富貴,這就又給了唐軍以喘息機會,讓唐僖宗能夠組織力量反撲。882年,唐軍包圍長安,義軍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史朱溫叛變降唐,唐朝又招來了沙陀族的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率4萬騎兵進攻長安,黃巢支持不住只好撤出長安。884年夏,黃巢在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自刎而死。

其實,黃巢也是一個有文化的農民,他還曾寫下了一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而與黃巢的結局一樣,明末李自成起義也是攻進都城並稱了帝,卻又很快失敗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自古“坐江山”難


1636年,高迎祥被捕死後,李自成在部眾的擁戴下做了“闖王”,帶領義軍繼續戰鬥。1639年、1640年,河南災荒嚴重,官府仍然催錢索糧,百姓不堪重負,李自成認為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就東出河南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饑民紛紛響應,起義隊伍迅速壯大。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1643年,李自成率軍南下,不到一個月就佔領了湖北北部各縣,在襄陽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確立新的戰略方針:進軍關中消滅當時唯一有實力的明朝大臣孫傳庭的部隊,然後東渡黃河經山西直搗北京。勢如破竹,進攻很順利,十月攻破潼關,進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二月進攻山西,三月就到了北京。崇禎皇帝絕望之後,手刃妃子、女兒,自己在煤山上吊自殺。進入北京後,李自成也採取了一些鞏固勝利成果的措施,嚴明軍紀、禁止擾民、健全政權機構、擬定官職、開科取士等等。為了爭取山海關的吳三桂,李自成也派人去勸降,但吳三桂以父親遭到銬鎖追贓和愛妾陳圓圓被擄走為由拒絕了,並引清軍入關。四月十九,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稱帝,一天後率農民軍撤出北京。在清軍的追擊下,1645年李自成戰死於湖北九宮山。

與李自成起義同時令明朝統治者害怕的還有一支義軍,就是張獻忠的隊伍。1641年,張獻忠攻陷襄陽,殺襄王朱祤銘,甚至嚇得被崇禎派去圍剿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害怕皇帝怪罪,畏罪自殺。1643年,張獻忠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同年在武昌稱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權。1644年,張獻忠進入四川,號稱60萬大軍,佔領成都後宣告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為了保證四川的安全,張獻忠派人向北攻打漢中,但被李自成部將擊敗。至此,李自成與張獻忠的相互攻伐再一次說明了農民起義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人心不齊,非常容易為了搶地盤而自相殘殺。1646年,清軍來剿,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北上迎擊清軍。臨行前,他在四川進行了空前的燒殺破壞,以開科取士為名殺士子於青羊宮,又坑殺成都百姓於中園,殺明朝衛軍數十萬,遣四將軍分屠各縣,將億萬寶物擲入錦江決水放流,自謂“無為後人有也”。不久,張獻忠失敗,中箭身亡。

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但也是犯了同樣的短視錯誤。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長達十四年,攻克六百餘城,席捲大半個中國。建都天京(南京)後,頒佈《天朝田畝制度》,要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社會,可他們絕對平均主義的做法脫離現實,違背經濟規律,並且當時的客觀環境也不允許。而尤為嚴重的是,領導集團還很快蛻化變質,貪財戀色,競逐奢華,爭權奪利,最終釀成“天京事變”。不僅韋昌輝、楊秀清雙方死亡兩三萬人,而且1857年石達開還帶領二十萬精銳部隊賭氣離開,去單獨作戰。太平天國內部領導集團的分裂,削弱了太平軍的戰鬥力。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把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去。


農民起義自古“坐江山”難


而與以上這些農民起義的領導者相反,劉邦就成熟老練得多了。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在沛縣組織了起義。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楚懷王派劉邦、項羽兩路義軍西征,並與他們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到咸陽,此時秦二世胡亥已被趙高害死,由子嬰即位,但子嬰無力抵抗任何義軍,只好出城投降。入城後,義軍被咸陽宮的豪華驚呆了,餓虎撲食般搶奪錢財,劉邦看到數不過來的美女、犬馬和一大堆奇珍異寶,也想留下來好好安享富貴。而張良阻止說:“秦暴虐無度,你才會興兵伐秦來到這裡。既然為民除害,就不應該在這裡享受暴秦的聲色犬馬。你如果真要這麼做,和暴秦還有什麼不同呢?”劉邦恍然大悟,打消了享受的念頭,下令封秦府庫,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然後還軍灞上。項羽來到咸陽,殺掉子嬰,搗毀驪山墓,洗劫秦宮,火燒阿房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楚漢戰爭還開沒打,項羽就已經失去了民心,所以四年後自刎烏江,敗給劉邦。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之後,不忘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經濟得以恢復。

朱元璋與劉邦比,更苦、更窮。不僅給地主放過牛,而且還要過飯,當過和尚。1352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開始起義反元。1355年,郭子興死後,他接管了這支義軍,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打敗了先稱王稱帝的大小群雄。1367年,朱元璋讓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席捲河南、山東、河北。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七月,元順帝放棄大都(北京),徐達率軍進入大都,元朝滅亡。1370年,元順帝死在應昌(今內蒙古赤峰)。統一全國後,朱元璋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史稱“洪武之治”。為了使江山穩固,他還從制度上進行了良苦用心的設計,加強中央和皇帝的集權。1380年,朱元璋給左丞相胡惟庸安上威福自用、暗通倭寇、勾結北元、圖謀不軌等罪名將其處死,就再也不設丞相之職了,改由自己直接君臨百官,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合二為一。雖然分封皇子為王的做法給了他們在自己死後爭權爭地留下了空間,但這並不能否定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有能力打天下也有能力坐天下。

比較之下,這些農民起義之中,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徹底取得了成功,坐上了真正的皇帝,原因就在他們都滅了前朝和各路群雄,使前朝再也無回天之力,沒有能力反撲和鎮壓。而其他起義的領導者,要麼著急稱王稱帝,要麼貪圖一時享受,結果給了統治者以鎮壓和反撲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