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謠言”猛於虎

李自成兵敗原因之一是錯殺李巖,而錯殺是因相信了“謠言”。

自古“謠言”猛於虎

李巖至少立了三大功。一是李巖起草了廣為傳播的歌謠“迎闖王、不納糧”,使得農民軍迅速由小變大;二是建議李自成“少殺人”,結果“屠戮為減”,人心歸附;三是建議李自成賑濟饑民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此“三功”,顯示李巖確為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李自成能一直得到李巖輔佐,其結果或許能象朱元璋那樣圓滿,可惜李自成竟聽信謠言,誤殺功臣釀成悲劇。

這則謠言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自成對軍中流行的讖語“十八子,主神器”(也就是說老天將安排姓李的人做皇帝)很高興,大將牛金星抓住這句讖語“造謠”:“‘十八子’,指的是李巖,非李自成。”,同時指使心腹瘋狂傳播,“謊言說一百遍可以成真理”,就這樣,很多將士竟相信了這則謠言。李自成本來疑心就重,於是也相信了“謠言”。為除掉大患,李自成借召開軍事會議的時機,密令賬外刀斧手,以迅雷之勢將李巖斬殺,可憐李巖來不及申辯就命喪九泉。

西方人曾給謠言傳播總結過一個公式,很適合解釋李自成錯殺李巖這一悲劇。這個公式說:“謠言的傳播速度等於事件的重大性乘以事件的模糊性,但和人們的辨別水平成反比。”也就是說:“事情越重大越模糊,謠言的傳播速度越快,反之越慢;而百姓的文化知識和辨別能力越低,謠言傳播越快,反之就越慢。”一是“李巖要當皇帝”事屬重大,二是李自成沒有調查,真相很模糊;三是農民軍文化水平低,辨別能力差,根據這個謠言傳播公式,“謠言“不傳播都難啊!

自古“謠言”猛於虎

其實,無論是陳勝、吳廣,還是製造“陳橋兵變”的趙匡胤、元末起義軍首領韓山童,他們製造“的手法並不高明,但為何他們能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就是因為他們不自覺地運用了這個謠言傳播原理。

正因為“謠言”具有強大殺傷力,一些古代帝王竟把製造、傳播“謠言”的手段運用到軍事領域,作為自己的“秘密殺手鐧”。

自古“謠言”猛於虎

嬴政八年時,趙國製造謠言:“嬴政不姓嬴,他是呂不韋的兒子。”當謠言傳到秦國時,國家立馬雞飛狗跳,皇帝的合法地位受到嚴峻挑戰,而其他六國在楚國權臣春申君的斡旋下,決定在趙國邯鄲形成“合縱”之勢,擬趁秦國內亂時發動攻擊,秦國面臨一場空前危機。為了對付謠言引發的國家危機,秦國迅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謠言”攻擊六國“合縱”的總設計師春申君,因為只要他倒臺,“合縱”就會土崩瓦解。秦國給春申君“造謠”:“當今楚國太子,並非楚王之血脈,而是春申君之骨肉。”並且公開了證據若干。謠言一出猛於虎,於是楚國不安,春申君聞報,大驚失色,匆忙辭別趙國邯鄲,日夜兼程回楚國處理謠言危機,而春申君一離開,“合縱”攻秦也就胎死腹中。

“謠言”猛於虎,在古代軍事鬥爭中是如此,在和平時期同樣如此。

1768年,正值康乾盛世,一則“鬼叫魂”的謠言迅速波及全國,這個既無實際傷害,又無政治企圖的流言,卻觸發了康熙的敏感神經,他認定妖術背後存在政治風險,由此策動了全國性的除妖運動,於是,成千上萬的石匠、乞丐、遊方僧等被確定為謀反嫌疑人,有的被扭送官府治罪,有的屈打成招最後被處死,釀成康熙年間最大的人間悲劇。

儘管“謠言”猛於虎,但也只能侷限於“謠言傳播”時段,一旦“謠言”被揭穿、露原形,無論是“謠言“製造者還是傳播者,就會為自己的行為埋單、自食“苦果”。戰國時期,秦王想發動一次新戰役,白起對范雎說了“現在不合適”,本來一個純技術建議,到了范雎嘴裡變成了“要謀反”,秦王聽信了這則“謠言”遂賜死白起。白起死了,秦國連遭敗績,秦王有意問:“要是白起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范雎自知“謠言敗露”倉皇出逃,最後還是被秦王賜死,而秦王因聽信謠言,統一步伐也推遲幾十年。

歷史證明,儘管“謠言”能發威一時,但不可能逞能永久,遲早會有真相大白、正義申張的那一天,只可惜有些謠言製造者,到死也沒有悟透。

(寒梅摘自《領導科學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