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抗疫】渡口码头的健康“守护人”

020年1月下旬,当大家还沉浸在新年节日的氛围中,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而至。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

利州区金洞乡卫生院朱丹梅同志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基层抗疫】渡口码头的健康“守护人”

【基层抗疫】渡口码头的健康“守护人”

疫情当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爱的母亲。可是,在接到防控疫情通知那一刻,朱丹梅就一心想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她将年仅3岁的女儿和大病初愈的丈夫扔在家中,放弃春节休假,迅速踏上了回到工作岗位抗击疫情的征程,开始了金洞乡、沙洲镇“双联双控”金洞渡口防疫监测点工作,与渡口新冠肺炎疫情联防工作组一起坚守岗位,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基层普通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奉献就是初心不负,担当就是职责所在。”为了将防控工作做好,时常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时候她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吃饭,却笑着说道:“刚好减肥呀……”即使连续多日戴橡胶手套导致皮肤过敏,整个双手都痒到不行,仍然坚持工作一刻不曾停缓,这只是她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基层人员,朱丹梅总是怀着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敬业态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疫情面前,她是认真细致的“检测员”。疫情监测,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学严谨,决不允许抱有敷衍应付、交差了事的态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每天为过往人员及车辆测量体温并一一登记,询问人员是否有咳嗽、发热、气紧等呼吸道症状,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还要向过往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他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不要过度恐慌、以及口罩使用指南和个人卫生防护消毒知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并协助渡口人员对汽车船、客船以及船管站周边公共区域消杀工作,为全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她也知道,自己是血肉之躯,也存在感染风险,但是她更明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将个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基层抗疫】渡口码头的健康“守护人”

【基层抗疫】渡口码头的健康“守护人”

疫情面前,她是温柔善良的“心理师”。面对疫情,人们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包袱”。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坚守岗位、不忘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在卫生院负责健康教育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对过往人员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大众疫情防控知识,在卡口遇到自己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他们给予关心,询问患者最近病情情况以及服药情况,帮助患者家属登录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的互联网医院“门特专区”,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在线开具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全流程服务,真正足不出户,轻松诊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打好“心理战”,才能无惧战“疫”。关注人群心理变化,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各个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构筑全民心理防线,也是增强全民“免疫力”、战胜疫情的重要举措。想方设法引导各群体客观冷静对待疫情,建立必胜信心,避免“草木皆兵”的恐慌,减少不理性行为引发的矛盾冲突,从而助益防疫大局。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大病初愈的丈夫。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顾及家庭,只有让丈夫带着女儿去亲戚家,委托家人代为照顾。

2020年2月4日,朱丹梅的外公因病在老家去世,她本想趁春节放假回去看看老人家,由于疫情防控工作,一推再推,直到老人去世也未见到他最后一面。因处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非常时期,作为一名防疫卡口医务人员,她深知现在是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决不能因家中丧事给组织添麻烦。在她外公去世后,她一再打电话给家中父母,让他们发布讣告,拒绝亲友上门悼念,简单操办,以身作则,用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不聚众,丧事从俭,概不收礼。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及时的照顾和尽孝道,她能做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种奉献,叫做坚守;有一种行动,叫做忠诚。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是命令!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护人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和担当。她与同事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彰显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