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守护人”

故事主人公:褚新春 林海娇 徐娇(盛泽集中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褚新春会带着父母去预订好的饭店吃年夜饭;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林海娇会实现两个孩子的生日愿望,带他们去游乐场玩;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徐娇会回到老家江西,和父母一起欢度春节……

但如果毕竟是如果,就在她们准备着春节计划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疫情来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也开始了。

为了切断新冠肺炎可能传播的途径,盛泽镇部署设立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大年初一开始筹备,第二天的中午12点之前就已正式启用。

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留观人员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危险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那么,谁将成为他们的“守护人”呢?

战疫·吴江故事 | 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守护人”

三朵金花 在这里集结

“我,我去,我在临床工作十多年了,我有经验!”

“我报名,今年就不回老家了,父母还有兄弟姐妹照顾,我可以放心。”

“我来吧,是党员就要带头!”

……

志愿招募发出来没过多久,第一梯队的志愿者就满额了,其中就有褚新春、林海娇和徐娇。在此之前,她们都是盛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如今,她们成为了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医护人员。褚新春是主要负责人,林海娇是医生,徐娇是护士,她们和其他3名同事一起日夜坚守在这里。

“大年初一我接到通知,整个医院就忙碌起来,清理病房、划分区域、配备床位……大家一直马不停蹄地忙,那是一个不眠夜。”褚新春回忆道。连续的加班熬夜让她看上去有些疲惫,但是胸前佩戴的党徽却熠熠生辉。

三朵金花,义无反顾。

春节计划泡汤了,但是另一份感动诞生了。

战疫·吴江故事 | 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守护人”

变身“临时亲人”

留观人员需要在观察点隔离14天。观察点的每层楼每天配备了值班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守。医护人员每天会给他们测体温、医学评估以及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健康指导,有些还需要心理疏导。观察点区域会实行各项严格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需做好防护,并对里面的生活垃圾做专门的处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

帽子、外科口罩、隔离衣、工作裤、薄膜手套、橡胶手套、脚套……和医护人员一样全副武装后,我们被允许来到观察区内进行采访。走过医护人员的专用通道,我们闻到了消毒水的味道。褚新春说,楼梯和走廊休息区会进行一天2次的消毒,房间内有清洁人员进行专业的清洁打扫。此外,观察点内还有保卫组负责定时巡逻,了解观察区内的动态。后勤保障组是大管家,负责物资的采购、供应,为全体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确保工程设备正常运转。

正值中午时分,工作人员开始派送午餐。观察点有专门的食堂,负责点内所有人员的一日三餐。林海娇成为了这些留观人员的“临时亲人”,她会详细记录好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只有吃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疫情防控心不慌,心理干预是这场硬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句话,道出几多辛酸。好心情并不是所有留观人员都有的,刚来观察的人往往情绪比较激动,甚至还有摔盘子的。林海娇就要去“哄”他们,变身“知心姐姐”。

战疫·吴江故事 | 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守护人”

那些“交心事”

“你好,今天感觉如何,昨晚睡得香吗?不摔东西了吧!”林海娇和徐娇开始搭档,她们轻轻敲开了房门,和观察人员寒暄了几句后开始为其测量体温。一句俏皮的问候,让房里的王先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刚来观察点的时候,王先生心情低落,时不时会为难林海娇。前一秒说喉咙不舒服,让林海娇去买润喉片,下一秒又说胃难受,要吃药。对于这些“要求”,林海娇一一满足。

“将心比心,碰上这样的特殊时期,谁心里都发慌。这时候,适当的心理干预就非常重要。”走出房间,林海娇穿过长长的走廊,在最尽头一间房门口停下,整了整隔离衣,轻轻推开了另一扇门。

想方设法为观察人员做好医学观察、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是工作也是职责。

“非常时期,往往平常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倾听、理解和共情,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将情绪引流。”完成了一轮工作,林海娇开始一层层地脱下防护装备。连日来,她一天两次重复着这些流程,进房问诊的间歇,就在休息室研究每个留观对象的资料,争取提前介入。在这特殊的几天里,林海娇不仅掌握了每一名被观察者的身体状况,而且每次进入隔离区她待的时间最长。除了查房,更多的就是和他们聊天,安抚他们的情绪。

林海娇悄悄告诉我,想孩子了就和她视频聊天。

说到孩子,林海娇留下了眼泪。答应孩子去游乐场的生日愿望没有实现,从年三十到现在,自己都没有回过家。2月9日结束工作,正在自主隔离观察的她,更挂念孩子。6岁的女儿打电话给她,哭着让林海娇回家,林海娇也只能在电话里哄孩子。

“我想胜利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14天隔离观察期满就能回家了。”她说。

最美的天使

看着留观人员和家人视频聊天发出的笑声时,徐娇也不由地笑了。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亲人之间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忙碌了一天,徐娇也常和家人发短信报平安。

来到休息区,徐娇背对着我,她说因为长时间带着口罩,自己的脸上会有勒痕,加上每天在有消毒水的空气中工作,脸上出现了脱皮症状。“有点难看,你不要看哦。”

“一点都不难看。”我说。

由于防护物资紧缺,工作裤是循环使用的,脱下来后要在消毒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晒干。“洗一次就要和消毒水亲密接触一次,手也脱皮了。” 看着医护人员的双手,褚新春颇为心疼。

“虽然春节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但是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这里奋斗,也算是人生中一段特殊难忘的经历,”徐娇说。

“我们带了相机,给你们留个合影吧!”

“好呀,我们还没有合过影呢。谢谢你们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面对镜头,3位医护人员和1位清洁人员伸出了拳头,做出加油的姿势。

采访结束后,林海娇发了一段信息给我。

“从这次疫情,我能感受到,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伟大民族,中国的医护工作者是非常伟大的!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我们必胜!”

镜头里的她们,是最美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