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何贊項羽,而不讚劉邦?

菩提非樹LW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歷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和詩人,她流傳下來的詩詞都不計其數,而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物,讓李清照為他寫下讚美的詩,以表達對他的惋惜和敬佩,他就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西楚霸王項羽。

說起項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軍人世家,祖宗幾代都是楚國曆史上有名的將領。在秦朝後期的暴政下,各方勢力揭竿起義,項羽追隨其伯父項梁,擁護熊槐,立為楚懷王,這位少年英雄也就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項梁死後,項羽帶領楚軍及各路諸侯義軍,在鉅鹿與40萬餘秦國主力展開激烈的決戰,鉅鹿之戰的勝利,進一步確定了項羽在起義軍中的首領地位。 鉅鹿之戰之後,項羽一過關斬將,所向披靡,在與秦軍進行一系列激戰後,摧毀了秦軍的主力大軍。之後項羽直奔關中,一路攻破函谷關、咸陽,在徵得楚懷王的同意後,對軍中的有功之臣進行分封,除他自己外,還包括:劉邦、章邯、司馬欣、董翳等人,共封八位諸侯,而項羽也在這時候得到了跟隨自己一生的稱號:西楚霸王。

八方諸侯分封完後,都前往了自己的所屬封地,齊國、趙國的諸侯勢力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起兵造反。項羽又一次穿起自己的戰甲去平復戰亂。後來他聽說劉邦定居富饒的關中,心中不滿,聽聞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勢力攻打楚國,親自領兵前往彭城與劉邦一戰。劉邦不敵,一路逃亡,劉邦彭城慘敗後,各方勢力為項羽的實力所臣服,紛紛歸附。決定和他一起對付劉邦,得知劉邦用來通過河流取糧食的甬道地點後,項羽率軍多次破壞,讓劉邦無法獲得糧食。劉邦有苦說不出,只得乖乖與項羽議和,項羽同意了。

雖說項羽與劉邦已經達成協議,但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在自己的得力助手范增的建議下,項羽還是決定伺機誅殺。劉邦,卻不料劉邦先發制人,用了一招反間計,離間項羽與范增的關係,直接導致范增在返鄉途中病死。雖然失去了范增這一良將,項羽也不忘要消滅劉邦。在圍殺劉邦的過程中,劉邦的部將紀信使了一出“偷樑換柱”,並散播劉邦要投降的消息,項羽被其矇騙,又一次讓劉邦逃走。

就這樣,項羽、劉邦兩人之間上演了數次你追我躲的好戲,後來劉邦兵分兩路,一邊牽制項羽,一邊派韓信攻打項羽老家彭城,在權衡利弊後,項羽、劉邦再一次和解,並用鴻溝為楚漢兩國的分界線。讓項羽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在議和之後,並沒有就此打算與他和平相處,而是與自己的部下商量如何把項羽消滅,在漢軍的一系列計謀與打擊下,項羽節節敗退,於烏江自刎,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項羽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面對戰爭,他勇敢,他無畏;面對親人、愛人,他重情重義,最後為他的江東父老慷慨赴死。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值得讓人欽佩的英雄。

除了小編對項羽由衷的敬佩,在歷史上,南宋的女詞人李清照也為項羽寫下來讚美的詩句,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就寫到“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謝懷慶407


《夏日絕句》最能代表李清照對項羽的敬仰,那年四十三歲的李清照在路過烏江時,國仇家恨她令深感悲憤,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寫下了此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雖然在借題發揮 ,對南宋統治者放棄中原逃跑不思收復失地的行為非常不滿。詩中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自刎烏江的歷史故事,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情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這首詩也確實寄寓著她對項羽的崇敬之情,那麼李清照為什麼贊項羽而不讚劉邦?我們來分析下項羽楚霸王的人格魅力。

第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悲情式英雄人物,因為他的悲情結局而成了英雄 ,又因為他是英雄而顯得格外悲情。

很是讓後世之人為他的悲劇命運感慨,為他的悲情一生而唏噓不已,項羽無疑是中國古代最為動人的悲情英雄。

推翻秦朝統治的過程中,以他的功勳最大,他曾經率領楚軍破釜沉舟,一舉擊敗了數倍於已的強大秦軍。他曾經指揮並身先士卒地征伐過七十餘場大戰,戰無不勝。


他曾經威服諸侯.使這些縱橫亂世的梟雄們見之膽顫,自動匍匐進他的轅門。他曾經迫使後來的大漢高祖皇帝劉邦卑詞哀告,狀極可憐。他曾經率領三萬楚軍,奔馳千里救援彭城,一舉擊敗五十萬漢軍,令劉邦屁滾尿流狼狽逃竄,幾乎命喪亂軍之中。

第二,項羽的英雄本色,劉邦一生都是他手下敗將,垓下之戰項羽一敗塗地。


《史記·項羽本紀》評價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他的履歷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軍的神奇故事。他的《垓下歌》的那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有氣壯山河,勢吞萬里之氣象,乃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


李清照用“人傑”、“鬼雄”兩個典故來歌頌項羽,活得有聲有色、出類拔萃,死得英武壯烈、可歌可泣。無論生死,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她認為人活著要成為豪傑,就算死了也應該成為鬼中的英雄,項羽的一生就像是這兩句詩的寫照。


第三,項羽重情重義的俠義精神

項羽不是一個俠客,但他敢作敢為,敢愛敢恨,重情重義,重諾守信,明顯具有俠義精神,而這種俠義精神也贏得了世人心底深處普遍的嚮往。


項羽的脾氣暴躁易怒,但他勇於擔當,有關愛百姓,關愛士兵,在項羽身上明顯具有重情重義的一面。

陳平說:“項羽為人,恭敬愛人。”《史記·陳丞相世家》。高起、王陵說:“項羽仁而愛人。”《史記·高祖本紀》。


韓信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些人雖然都不喜歡項羽,認為項羽嫉賢妒能,不善於用人,但他們一致認為項羽性格中有仁愛寬厚、重情重義的一面。


第四,悲壯的愛情故事,項羽和虞姬的相愛生死與共,矢志不渝。“霸王別姬”是《史記·項羽本紀》中最悲慟動人最壯懷激烈的一幕。

司馬遷這樣描寫當時的場面:“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虞姬為忠於愛情,拔劍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勵項羽的鬥志。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將人間愛情的悽豔壯美演繹得淋漓盡致。


總結:李清照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活著的時候能夠“力拔山兮氣蓋世”,是人中之傑;死時依然保持了高度的自尊,慷慨悲壯,是鬼中之雄,李清照對此表示由衷的敬仰。


花拾間文化


李清照為什麼對項羽讚賞有佳,這要從她寫的一首詩說起。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的的意思是:人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李清照在這首詩裡面表明了她的態度,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一般,在國家安泰的時候,文人很少會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感慨,而很不巧,李清照生活的那個宋朝,實際情況是這樣子的: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走的時候擄走徽、欽二帝,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

而當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後來,建康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

李清照心裡那個苦啊,她看到的是不管是朝廷還是自己的丈夫,都如此的懦弱,她為此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了這首夏日絕句

在歷史,項羽是一個悲劇英雄。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在這個時候,劉邦趁虛從黃河以南,攻入關中,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並派兵據守函谷關。

項羽破關而入,與劉邦在鴻門相見。在鴻門宴,項羽沒有聽從范增的提議,放過劉邦,不久,雙方展開軍事鬥爭,項羽逐漸由優勢轉為劣勢,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

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

而劉邦呢,在李清照看來,或許只是一個竊取別人勝利果實的竊國小人。

李清照就是用了這麼一首詩來諷刺朝廷,還有她摯愛的丈夫。


壹周牧影


李清照為什麼贊項羽,因為項羽是一位悲情英雄。生的氣吞山河,死的英勇壯烈,不但敢於孤身面對雄兵烈馬,而且富有俠骨柔情。哪怕自刎而死,也不回江東受人白眼。鐵骨錚錚,感天動地。李清照生活在北方金兵不時入侵,北宋風雨飄搖,南北兩宋交接的時代。作為一個弱女子無法上陣殺敵,但她心中蘊藏著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所以她就非常崇拜馳騁疆場的英雄。叱吒風雲的項羽就成了她讚美的對象。而且項羽的歷史形象本來就比劉邦高大,光明。

項羽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也有很多優點。項羽“熊心虎膽”,勇武過人,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頗有“大丈夫氣概”。項羽之所以能稱霸九州,靠的就是他無人能及的正面作戰能力。鉅鹿之戰、彭城之戰均是明證。項羽靠用自己的蓋世神勇讓楚軍士兵悍不畏死、以一當十,從而在正面會戰中無往而不利。以至於劉邦的漢軍不敢和項羽正面交戰,硬是使出各種計謀,最後才瓦解了楚軍。

項羽領兵作風強悍,本人也是千古第一武將,在烏江河畔一人就擊殺漢軍六百餘人,英勇神武,天下無雙。

但項羽不是猛張飛,不會鞭撻士卒,有“婦人之仁”。能善待對身邊至親和手下士卒。不然在“鴻門宴”上劉邦就在劫難逃了。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大將軍“婦人之仁”雖然不好,但能讓將士們感其恩德,死心踏地地替他賣命。不然項羽就不會那麼“可怕”。

論“個人成績”,開創大漢基業的劉邦顯然要勝過項羽,可李清照為何不誇讚劉邦呢?道理很簡單,大家都知道劉邦本是個“流氓”,沒有美女喜歡流氓的。劉邦沒有英雄之氣,開始總是吃敗仗,經常沒命的逃亡。又不會臨陣舞槍殺敵,還不如劉備,至少劉備還能拿著雙股劍比劃幾下。劉邦唯一的本事就是整合能力,讓眾文武團結起來為他效力。你要讓他離了謀臣自己領兵打仗,還不如劉備。基本是打一仗敗一仗。所以,劉邦只能躲在幕後操縱他的將帥,根本不像個英雄。逃跑時能扔下妻兒不管,比著項羽“霸王別姬”時的境界差的太遠,加上被司馬遷黑的太慘,美女們自然就不喜歡他。


綠葉小杏


這個問題好。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李清照盛讚項羽的是一首五言詩《夏日絕句》

關於這首詩的理解還是非常大氣的,以女子之身能寫出如此豪邁的千古名詩確實不負“第一才女”的名號。

關於這首名詩的解讀就不用贅述過多了,主要說說為什麼李清照盛讚項羽而不是劉邦,這與詩人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息息相關,也就是文人常說的有感而發,觸景生情。

重點說說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項國後代 ,項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統帥。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可謂是中華文明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獨一無二的英雄人物,自從項羽名列《史記》十二本紀以來,其勇武第一的地位便從來沒有動搖過。

“西楚霸王”的稱號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烙印深深的銘刻在歷史中,甚至“霸王”的稱號唯項羽一人所獨有,這即便是歷朝歷代無數帝王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也就是說項羽雖非帝王但其歷史地位並不遜之,甚至霸王專屬稱號的高度比一般意義的普通帝王都要高出不少。

項羽的人格魅力在於其是有記載以來中國歷史中最勇武的統帥,沒有之一,歷朝歷代對項羽的客觀評價最高的就是霸王的神勇冠絕天下,這種貫穿歷史歲月的武力值高度是其他武將難以匹敵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就是對項羽神勇的最佳詮釋。

另一方面項羽又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和悲劇意義的英雄人物,其在秦末強勢崛起以無敵之勇橫掃天下,既有“破釜沉舟“的智慧又有“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悲情,始皇之後天下第一個稱王的是西楚霸王項羽,其冊封的“漢王“劉邦成為後來大漢王朝的高祖,而漢朝的來歷與劉邦的“漢王“又息息相關。

如果說秦末漢初的歷史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帝王將相成色最燦爛的歲月,那麼霸王項羽同樣是秦末漢初歷史星空中極為耀眼的那一顆大星,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地位不僅僅要看他的功績和成就,還要看他所處的時代和對手的高低。

秦末漢初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群星閃耀的時代,客觀的說,秦始皇,漢高祖,西楚霸王,漢初三傑,這些響噹噹的歷史人物基本上曾經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每一個在中國的歷史中都是份量極其沉重的。

這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時勢造英雄,始皇西去之後的楚漢相爭成為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篇章之一

中國的歷史文化對英雄人物的銘記是非常苛刻的,要想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難度之大可比“蜀道難“,而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潮往往是“成王敗寇“但又充斥著“英雄不論成敗“的辯證,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遷在《史記》中把項羽列在本紀之中的主觀因素。

看看項羽的對手就知道霸王的名號可謂是實至名歸的,而歷史上項羽的傳奇和悲劇性就在於其敗的悲壯和無顏去見江東父老的寧折不彎。

就像問題所問的,李清照為什麼贊項羽不讚劉邦。

對後世來說,項羽的一生是傳奇豪邁下的悲劇結尾,而劉邦卻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創者。

人們對悲情的英雄往往會傾注更多的情緒表達,劉邦怎麼贊?其在中國歷史的地位無比尊崇和顯耀,中華歷史上的諸多帝王在地位高度上能夠超過漢高祖劉邦的寥寥無幾。


波瀾碎風寒


千古才女的心中所向——李清照為何讚美項羽是英雄?

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無數英雄人物燦若星辰。項羽,一代西楚霸王,李清照,千古第一女詞人,誰能想到,兩人在秦末千年之後又會產生交際。李清照,這個婉約派的女詞人,又為何會以豪放之風,寫出讚美西楚霸王的絕世佳作《夏日絕句》?

理想化的悲劇英雄,滿足人們的設想!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生於亂世,成長於一個沒落的貴族世家,項羽少年勇武輕狂,心存大志,一生金戈鐵馬罕遇敵手,最終卻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但儘管如此,項羽卻在後世人心中更像一個英雄形象,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顯而易見,小時候的項羽,從來不是一個好學的孩子,無論是他的學習讀書識字,還是練習劍術還是學習兵法,都是半途而廢。儘管項羽涉獵的專業門類不少,但大多數都是一直半解,或許這種不專注的人生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項羽的人生髮展,締造了項羽的悲劇人生。

項羽無疑是一個志存高遠的少年英雄。秦始皇御駕南巡,圍觀的老百姓們只感覺其威嚴

項羽卻道:“彼可取而代之。”

小小年紀,就有鴻鵠之志。少年當立志,立大志向,才會有機會成就大事業。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項羽和叔父項梁積極響應,此後,一代西楚霸王,縱橫馳騁,摧城拔寨,成為推翻秦朝統治的中堅力量。其短暫的一生創造了諸多驚天動地的非凡業績,成為很多人眼裡的蓋世英雄。

為什麼從古至今,有諸多俊才讚美項羽?或許是因為,項羽這個流傳下來的悲劇人物,符合了中國人對英雄的所有設想。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一個理想化的英雄應該是什麼形象呢?勇敢,強大,善良,重情重義,無過於此!那麼,項羽滿足這些因素嗎?至少從流傳下來的這些瑰麗故事中,西楚霸王無非是十分滿足這一形象的。

首先,西楚霸王項羽從小習武,武藝高強,作戰勇敢。

《項羽本紀》中說他:“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項羽身高八尺,按照現在來說,大致就是一個接近一米八多的大帥哥,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這些無不說明項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勇士,並且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統帥,因此項羽成為當時起義軍領袖也是實至名歸。

其次,能征善戰,叱吒風雲,無不顯示出項羽的強大。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統帥,項羽在整個秦末由弱變強,彰顯著他的強大。鉅鹿之戰,以破釜沉舟之計,以寡擊眾,一舉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成為秦朝滅亡,劉邦進入咸陽的先決條件。至於楚漢戰爭中,項羽也是多以勝仗為主,破田榮、救彭城、救滎陽、奪成皋。生大戰七十次,無不彰顯著作為名將的項羽的強大實力。

除此之外,項羽也有寬厚仁義,心地善良的一面。

我們在今天依舊可以瞭解的“鴻門宴”,或許有人認為項羽婦人之仁,但這也顯示出了項羽的柔情與善良一面。“鴻門宴”本來是項羽消滅劉邦的最好機會,但是項羽“為人不忍”,結果放劉邦一馬。

項羽與劉邦兩軍對峙,項羽以劉邦父親做人質,威脅劉邦投降,劉邦則哈哈一笑,聲稱自己曾經和項羽結拜兄弟,因此“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最後,項羽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滿足了諸多後世之人對於英雄的設想。

提起項羽的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到的無非就是虞姬,霸王別姬,兩人愛情的專一與忠貞。說起劉邦,則有呂雉,薄姬,趙姬戚夫人……雖說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但劉邦從來都是一個好色之徒。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太史公於開篇未久就點明高祖「好酒及色」;再在《項羽本紀》中,范增也曾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由此可見,好色已經成為劉邦的主要特點之一。但貫穿《史記》全本以及史料記載,卻幾乎無一處有涉及到有關項羽好色的描述。因此才留下了項羽與虞姬的浪漫愛情故事和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對於女性來說,忠貞的愛情是她們極其嚮往的。即使是作為千古才女的李情照,也是一生坎坷,未遇良人,因此,可以說正是項羽的忠貞、浪漫以及勇敢等,滿足了李清照對於英雄的設想,也讓後世之人得以看到“死亦為鬼雄”的佳作!

歷史的正確選擇,失敗的項羽!

楚漢相爭,歷史的天平最終選擇了劉邦!平心而論,歷史選擇劉邦而不是項羽,或許這對於項羽而言是個悲劇,但對於整個天下蒼生,或許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項羽或許是個真性情的英雄,但真性情卻也包含著殘酷的一面。殺人成性草菅人命,如果項羽取得天下,按照這種性格,和前世的商紂王又有何區別,只是一個喜怒無常之君。

相反,儘管劉邦的行為常常被人認為就是個市井流氓,但卻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知人善任、愛護百姓的仁厚智者。劉邦和項羽兩人性格各異,對待事情的各種態度也不盡相同。看看他們兩個進入咸陽後的不同舉動,就可以一目瞭然。

劉邦先入咸陽,馬上就“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而受到咸陽百姓的擁戴。項羽“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可以說,烏江自刎的結局成就了項羽,讓項羽只是以悲劇英雄的光輝形象名垂千古,並且成為人民緬懷失敗者的代表。數十年後,大漢朝的史學家司馬遷不惜得罪當朝皇帝,為他著書立說,對他不吝讚美之詞。

他說:“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他認為項羽很有可能是上古聖君舜的後代。他感慨“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短短三年時間,創立不朽之功業,甚至滅亡強秦,堪稱前無古人。

項羽的鐵桿女粉絲,千古才女李清照!

作為古代為數不多的幾位女詞人,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多的作品,甚至與稍後的辛棄疾在當時的詞壇並稱。儘管李清照的作品大多屬於婉約派,只有極個別的是豪放派的作品。但作為項羽的鐵桿女粉絲,李清照還是而且在路過古烏江的時候寫出詞風迥異的《夏日絕句》,全詩充滿蒼涼之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通篇讀來,令人蕩氣迴腸,甚至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如果泉下有知,也應該感到欣慰。《夏日絕句》這首絕句,短短20個字,便將項羽的英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同時,這首詩也是李清照前後詞風變化的分界線。

為什麼李清照讚美項羽,而不是讚美劉邦?或許,這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李清照所處的那個年代,正是是北宋到南宋的轉折期。在此之前,來自北方的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隨後迅速強大,在金國剿滅遼國之後,南下摧毀宋王朝。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幕出現了,金國俘虜徽欽二帝,大宋朝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丟失,大批的宮廷女眷被金人俘獲成為奴隸,遭受任意欺凌!面對強敵,大宋朝毫無作為,這便是欽宗靖康年間的靖康之恥。

因為受到戰亂的影響,為了避免遭受到金人的毒手,於是,中國歷史上的在東晉之後第二次衣冠南渡發生了。康王趙構在即帝位以後,一路南奔,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軟弱的趙構的影響之下,來自中原的一大批士大夫、官僚以及普通百姓都成群結隊的南渡,

而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趙明誠也是這次南渡的人中的一員。

南渡以後,出身官宦世家的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出任江寧知府。但在繼任之後,面對江寧城發生的兵變,身為父母官的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棄城逃走。在李清照跟隨趙明誠奔逃的途中,恰好路過古烏江地段,於是便有感而發寫下這個千古絕句!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就是說,項羽身為一代英雄,為何可以被李清照認為生為人傑,死為鬼雄?

只因其“不肯過江東!不肯過江東,這是一個人的氣節!比照大宋朝的現實,實在是令人可嘆可悲!看看古人的英雄壯舉,再看到眼前的現實,真是形成巨大的反差!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父母官卻棄城逃命,自己所在的朝廷大宋朝一路南奔,軟弱無能的君臣們不管老百姓死活,也不管國破家亡的慘象。面對山河破碎,百姓的流離失所,大宋的君臣們卻只顧一味逃命,絲毫不思扭轉戰局。

而西楚霸王項羽,在帶領八千江東子弟破秦之後。面對最後的失敗,身邊現在只有十幾個人在身邊,自己幾乎成了孤家寡人,儘管一江之隔的故土江東或許可以東山再起,但項羽心存羞愧與內疚,最後自刎。或許面對項羽的自刎,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至少說明項羽有羞恥之心。而此時的南宋諸君,簡直與項羽形成鮮明的對比!守土有責的父母官們,一旦發生危險不是棄城就是投降,要麼就是早已提前席捲細軟一路南奔,身為儒家弟子,卻絲毫不知道禮義廉恥!

知恥近乎勇,正是因為還有羞恥之心,項羽會不肯過江東。但是南宋的大多數君臣,卻根本不知羞恥為何物,除了逃命就是逃命。而李清照為何讚揚項羽,讚揚的便是這裡讚揚便是項羽的知恥心。有知恥之心,所以不失項羽不愧為人傑鬼雄。

綜上所述,為什麼李清照會讚美項羽,只是因為項羽是個值得讚美的悲劇英雄!面對強敵,面對失敗,西楚霸王項羽可以烏江自刎;而李清照所在的大宋時期的朝廷,無論君臣,毫無知恥之心,都是軟弱無能之徒。正是由此,李清照才會用“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來讚美項羽,力圖讓當權者能夠覺醒知恥之心,從而奮發圖強!


龍羽評青史


曾今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但有感於李清照,再發表下個人的愚見。

對於題主的問題:李清照為何贊項羽,而不讚劉邦?

個人認為是:李清照“看不起”劉邦。

項羽

霸王這個人,給我們的印象可以說即是正面教材,又是反面教材。反面性的跟本題無關,就不多說了,這裡說說項羽能夠令李清照欣賞的地方:

1:羽之神勇,自古以來都有公認,他的英雄氣概和戰場上的一夫當關的氣勢,是李清照內心中十分嚮往的。

因為當時的南宋朝廷,在金人的攻勢下已經是節節敗退,而在這種形式下,正需要一個像霸王一樣的英雄來力挽狂瀾。

2:自刎烏江,這雖然是霸王的歸宿,但是給李清照帶來的震撼卻是最大的。

因為李清照在寫《夏日絕句》的時候,正是他丈夫在棄城而逃之後的逃難路上,她丈夫的行為和霸王寧肯自刎也不過江的舉止相比較,使得李清照羞愧難當。

3:霸王的專情,霸王的眼裡,除了虞姬,根本沒有其他女人,他為了虞姬,可以犯眾怒,甚至延誤戰事。

這雖然不是什麼正確的大丈夫行徑,但是當時的李清照跟她丈夫的關係已經十分微妙,早就沒有了當初的濃情蜜意,這對一直深愛著丈夫的李清照而言,是十分寒心的。

劉邦

劉邦此人乃絕世梟雄,他的每一個方面跟項羽作比較的話,可以說是完全是相反的。劉邦的成功,在於用人之道的成功。他自己本身在打江山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任何特長,但是每個方面都有專人來為他排憂解難。如果韓信可以用兵如神來形容的話,那劉邦就是用人如神的典型教材。

而這一點正是構不成李清照產生共鳴的地方,李清照欣賞的是自身有本事,不為艱險,勇往直前地英雄人物。雖然劉邦是最後的成功者,雖然劉邦是一統天下,制止戰亂的漢高祖,但是李清照就是對他不感冒。

李清照

李清照雖然從小生長的環境和條件都很優越,成婚後,也是夫妻恩愛,志趣相投。但是她的個性是灑脫的,她喝酒、賭博樣樣精通。她的為人是不拘小節的,她對當時的迂腐制度甚為反感,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且始終如一。

李清照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她的愛國之心不比任何人差,每當傳來不幸的消息,她都深感無奈。我想如果她是男人的話,必定馳騁疆場,馬革裹屍。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詞人,但是在詞壇裡,她懟天懟地,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如此有個性的奇女子,再加上其才華,無怪乎在重男輕女地古代,會把她列為第一才女。

對於不是男兒身,勝似男兒身的李清照而言,項羽是符合她心中形象的英雄人物,而劉邦的梟雄之路,註定與她無緣。

因為李清照是個注重過程,有著獨到見解的愛國詞人。

(文中圖片轉至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刪)


悟不悟


項羽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絕對稱得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天生的威儀令很多人感到害怕。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羽跟隨自己的叔父項梁聚集八千精兵也順勢而起,一路攻城略地,並擁立楚國王族後裔熊心為楚懷王,很快就成為眾多諸侯中的一支強大力量。

其叔父項梁死後,在奉楚懷王之命救援趙國的途中,身為次將的項羽,殺了畏縮不前、遲遲不肯發兵的主帥宋義,楚懷王不得不封他為上將軍,年僅二十四五歲項羽從此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當了主帥之後,更是把率軍作戰才能發揮到極致、發揮到任性的程度,見神殺神,遇鬼殺鬼,以秋風掃落葉之威,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很快消滅了秦軍主力,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咸陽,殺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嬰,秦朝就此滅亡。

項羽一生經歷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他那氣吞山河之勢,攻城略地、百戰百勝之才,“手襲天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之威,不僅令當時的諸侯豪傑聞風喪膽,敬畏賓服,不敢仰視,更令後世無數熱血男兒敬而仰之,嘆為驚止。


清代才女李晚芳評價項羽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其“喑嗯叱吒之雄,縱橫馳騁於數頁之間,驅數百萬甲兵,如大風捲籜,奇觀也。”以至於自己每讀《史記》讀到有關項羽的內容,則會立馬“正襟讀之”。


蔡州散人


以我【種花喝茶】多年的經驗分析:李清照稱讚項羽的事蹟,並寫下流傳千古的《夏日絕句》,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女性對項羽英雄形象的仰慕情懷

楚漢相爭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劉邦和項羽都比較熟悉,劉邦給人留下的印象多是狡詐無賴、殺害功臣等略帶負面的形象,而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卻留下了很多正面的傳說:出生貴族,勇冠三軍,力能扛鼎,烏江自刎和虞姬的浪漫愛情故事等。史書往往由勝利者所書寫,所以項羽作為爭霸天下失敗的人卻在歷史當中留下了這麼多正面的傳奇故事,可見他在古代文人當中的地位,而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對於這些典故自然是爛熟於心,而女性對於項羽這樣的英雄形象更容易產生仰慕的情懷,所以李清照稱讚項羽就不難理解了。

原因二:對宋朝執政者的諷刺

作為文學家,詩詞多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政治立場。李清照當時所面臨的環境是宋朝由於“靖康之恥”的動亂,導致統治者攜百姓南逃,李清照被裹挾在其中,逃到烏江觸景生情,用以古諷今的手法,以項羽無言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的剛猛決絕,諷刺了宋朝執政者的怯懦和無能!

原因三:李清照對自己的一個暗諷

李清照的父親和他丈夫的父親是宋朝高級別官員,他的丈夫當時任建康知府,面臨侵略者卻只能做出棄城而逃這樣的可恥舉動。李清照被裹挾其中,作為一個弱小的女性,在時局當中的這種無力感,讓她難以抒發出來,所以在當時的情景之下,寫出了不同於以往婉約詞風的豪放詩詞。

在她心裡面對侵略者,理想中的場景是不肯過江東的英雄豪傑,哪怕是死也要做鬼雄!然而現實卻這樣的殘酷,不僅無法影響當朝的執政者,甚至連自己的丈夫都沒有辦法影響,心中積蓄的悲苦憤悶,只有通過詩詞抒發出來。

正是以上三點原因,讓李清照寫出了這首豪放詞風的《夏日絕句》,作為女性,在當時的時局中能夠表達出這樣的情感殊為不易,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種花喝茶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詩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否則就是無病呻吟。又俗話說憤怒出詩人!沒有云兒沛的思想感情也難以寫出詩句。

李清照讚頌項羽,是因項羽不屈不撓、悲壯豪邁的氣節令人欽佩。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情節和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對比鮮明。

更主要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沒有血性,趙明誠被任命首都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趙明誠沒有履職而是悄悄的縋城逃跑了。叛亂平定後,趙明誠被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而羞愧,雖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深情已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戰亂中,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個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至烏江,面對項羽兵敗自刎之地,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澎湃,隨口吟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趙明誠聞聽愧悔難當,深深自責,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急病發作而亡。

劉邦雖然打了勝仗做了皇帝,但劉邦起身於社會底層,懂得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善用權謀,狡猾奸詐,有時讓人覺得他勝之不武,他精神裡缺少高貴的靈魂,比趙明誠強,但人格上遜於項羽。李清照是巾幗大丈夫,她若上戰場肯定會做女版項羽而不是劉邦,這也許就是惺惺相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