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看过清朝宫廷剧的人都知道,在皇帝的后宫中,总是有一堆的妃嫔围着;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嫔妃多一点也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在这些妃嫔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

这些妃子们的脖子上都会挂着一块“白布条”,上面还有一些不同的图案!这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那应该就是用作衣服的配饰而已,主要还是为了美观用的。但实际上并不只是这个作用而已!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纺织染色工艺最为发达的朝代,当然了,它还是一个有着严格等级分明的朝代。在穿着上,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和普通的百姓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层次差异巨大。清朝的服饰,可以在说每一个阶层都不一样。

此外,清朝对于男女服饰礼仪在融合了前朝的优点之后,将本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制定得更加的严谨规范。而这其中最严谨的礼仪制度,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皇族的服饰礼仪。由于清朝时期的特殊性,在服饰上面也分为了满汉两种服饰。满人服饰主要为旗装,而汉族则延续明代的服饰。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服饰在设计上面多是为人们方便所需,所以清朝的服饰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我们以皇家的男子为例,清朝时期的服饰款式分别包括了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四种,而每种服饰都相应配有冬、夏两种款式,每种款式也各有差异,不同的服饰穿着也跟场合有很大关系。而女子服饰的款式,则主要是依据男子而设计的,也就是说,女子的服饰也可分为这四类!

但篇幅有限,我们本文只简单介绍一下“常服”

清代时期的满族女子的常服多为长袍、马甲、马褂,且都为一般服饰,这也是现在很多清宫剧里面女子经常穿着最多的服饰。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在前清时期(至雍正),汉族女子则延续了明代的服饰风格,一般有披风、袄、衫、云肩、裙、裤;而裙子主要有百褶裙、马面裙、鱼鳞裙、凤尾裙、红喜裙、玉群、月华裙、墨花裙以及粗蓝葛布裙;

满族女子则主要穿直身长袍,而长袍则有两种款式,分别为衬衣与氅衣衬衣主要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叉;在袖口上,还分为舒袖、半宽袖两种。不过在现在的很多清宫剧中,很少出现过衬衣,很多女子都穿着的是“氅衣”。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虽然两者款式相似,但是氅衣在左右侧面开叉最高一直到腋下,顶端则配饰着云头。旗装作为满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立领、右襟、下摆开叉,而这也是氅衣的一种。

在穿着这样服饰的时候,通常会配上“白围脖”,这在当时也叫做“龙华”,或者是“领子”、“领巾”。根据《清末贵族生活》一书中记载:“(氅衣、衬衣)不用卷领,以围脖手绢代之”。

至于这围脖的作用,除了能够与衣服搭配之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能够方便皇上辨别妃嫔的身份和地位。因为我们知道,皇帝后宫中的妃子也是有等级制度的,一般来说从低到高是这样的: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不同的等级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则不同,相应的,所穿的衣服也有所不同。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在宫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女子,便可以在这条围脖上面刺绣着精美的图案,但是注意了,所刺绣的图案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妃嫔可以刺绣“四君子”等花草,而像牡丹这样彰显高贵的花则一般是皇后才能够享有的。当然,像皇贵妃或者是贵妃这样地位的,也可以享受一些稍微彰显高贵的图案。所以在难以辨别宫中女子地位的时候,也能根据这围脖上的图案来判断一下这个女子的地位(与之对应的还有服饰)。

而对于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本人来说,自己管理国家大事已经很难了,所以更不可能一一记下所有嫔妃的身份和地位,更何况,皇帝历来都是随心所欲,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宠幸了一个宫女,赏赐做妃子也说不一定。所以这白围脖便给皇帝起到了一个辨识妃嫔身份的作用,而这比起要一个个记下她们的名字,身份,地位可方便得多了!

清朝妃子在脖子上挂“白布条”,除了装饰,方便皇帝才是主要原因

当然了,清朝服饰还有很多学问,绝不仅仅只有这一条“白围脖”这么简单。篇幅有限,笔者日后再给各位读者分享!

参考文献:《清代服饰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