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賦》哪個版本最好?

真美則善


新人回答:這篇文章裡闡述了褚遂良《枯樹賦》我在這裡也有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我認為,他兩人寫的是最好的!

唐貞觀四年(630)年,35歲的褚遂良為時為權貴的燕國公抄寫了一篇庾信著名的文章《枯樹賦》(末題“貞觀四年十月八日為燕國公書”)共39行,476字。那時的褚遂良只是一個小小的起居郎官,尚無較大書名,不知何故會專為燕國公作書,是干謁名公?還是燕國公已喜好尚無書名的褚遂良,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褚遂良只是那麼一篇抄寫之作,競使燕國公珍為寶藏,以至於流傳後世,成為著名的褚遂良行書法帖的代表之作。

褚遂良的其他行書作品,我們已難見到。而僅這一件作品,我們基本上就能衡量褚遂良的行書水平。有人說,褚遂良在書法上是楷書過虞世南和歐陽詢,而其行書、草書在二公之後。從這三賢比較來看,都是享名楷書,行書流傳不多,甚至漸被淡忘,因此,從行書的歷史地位來看,似乎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誌》,歐陽詢的《卜奠帖》,褚遂良的《枯樹賦》幾乎是處於同一水平和地位。但如果從他們影響力的權重來看,褚遂良至少影響了後世兩個大的書家:

一是李邕。李邕小褚遂良四、五十歲,以行書見長。素有“逸少如龍,北海似象”之譽,觀其行書,頗多受褚遂良的影響,特別是其《李思巡碑》的結體上,完全胎息於褚遂良的《枯樹賦貼》。明代周天球稱“整密秀灑,不少露北海姿態,亦盡會為褚敵者”(《支那南畫大成.題跋集》)。

二是米芾。米芾的楷書胎息於褚遂良的《文皇哀冊》,而其行書,無疑受褚遂良的影響。首先是筆法的靈活多變,空中行筆,痛快活潑。其次是結構的近似,所以後世論者無不認可米芾出於褚遂良。甚至沈尹默還曾說,現流傳的《枯樹賦帖》是米芾的臨本,而非褚遂良真跡。

從對後世影響力這一角度來說,能影響李邕和米芾兩位書史一流大家,褚遂良的行書功莫大焉,因此,褚遂良的《枯樹賦帖》價值就得另眼相看。

對於《枯樹賦帖》的書風論者,宋代陳藻跋褚書《枯樹賦》“褚登善書用隸法”。明王世貞稱“掩映斐疊,相有好致”。明周天球稱“整密秀潤”。其實,都說明該帖屬於流美一路,用《枯樹賦》中贊殷仲文的話說,叫“風流儒雅”,可能最為貼切和形象。

《保姆碑》雖近出,故是大令當時所剜,較之《蘭亭》,真所謂“固應不同”,世人知愛《蘭亭》,不知此也。丙戌冬,伯幾得一本。繼之公謹丈得此本,令諸人賦詩,然後朋識中知有此文。丁亥八月,僕自燕來還,亦得一本,又有一詩僧許僕一本,雖未得,然已可擬。世人若欲學書,不可無此。僕有此,獨恨驅馳南北,不得盡古人臨池之工。因公謹出示,令人重嘆。孟頫

趙孟頫《襄陽歌》(三希堂法帖)

落日欲沒峴山西, 倒著接籬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 攔街爭唱《白銅鞮》。

旁人借問笑何事, 笑殺山公醉似泥。

鸕鷀杓,鸚鵡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 恰似葡萄初醱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 壘曲便築糟丘臺。

千金駿馬換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車旁側掛一壺酒, 鳳笙龍管行相催。

咸陽市中嘆黃犬, 何如月下傾金罍?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 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 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 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 江水東流猿夜聲。

相關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