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非要入蜀,為何不像劉表一樣佔領荊襄九郡,好好經營?

請不要跟我比正能量


其實劉備入蜀主要是按照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定下的大戰略分三步走的其中一步,而且入蜀能改變這種腹背受敵的不利狀態。畢竟自古蜀道難行,對當時的劉備來說,將蜀地作為根據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劉備想接管荊襄九郡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劉備說是在荊州客居,但一直呆在新野。荊州最重要的核心城市是江陵和襄陽,劉備在這兩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任何勢力可言,襄陽的豪強氏族蔡氏原本就不喜歡劉備。沒有勢力,沒有足夠的軍隊,劉備拿什麼來佔領荊襄九郡。

如果劉備真的佔領了荊襄九郡,那麼馬上就面臨曹操的南征。參照赤壁之戰的曹軍人數和實力,當時的劉備憑藉剛剛收服的荊州軍隊,是抵擋不住強大的曹操軍隊的。

不僅北方有曹操南征,江東的孫權豈能坐視劉備壯大實力。再說孫權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視為囊中之物,如果劉備橫插一槓子,突然冒出來佔領荊襄九郡,吳軍肯定也不會坐視不管。

如此一來,面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即使劉備能佔領荊襄九郡,恐怕也守不住地盤。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你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騎螞蟻去西藏


首先來說,荊州在當時的正史記載中一共只有七個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劉備從來沒有能夠佔據過全部七個郡,赤壁之戰後,其在荊州勢力範圍最大時共佔領了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以及南郡的南部地區。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以及江北的江夏郡依然被牢牢地掌握在曹操手上,而南郡的大部分地區則在東吳佔據之下。

荊州七郡示意圖


劉表佔據荊州時期,荊州周圍除了羽翼未豐的東吳,基本都是一些中小軍閥,不太能夠對荊州劉表政權形成特別大的威脅。但赤壁之戰後,佔據荊州四郡多地盤的劉備集團就需要直面北方強大的曹魏以及東部根基已深的東吳,稍有不慎就容易兵敗城失。這點從日後關羽在荊州的快速敗亡就可以看出來。且相比魏吳兩家,此時僅有荊州江南四郡的劉備集團在地理空間的轉圜餘地是很小的,所以必須儘快拓展新的領地,方能做長久發展之圖。

在《隆中對》裡,諸葛亮其實就已經提到了需要同時佔據荊益二州才能與曹魏和東吳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待到天下有變時,一上將領一軍出宛洛,劉備親率一軍出秦川方可能北伐成功。而彼時,益州又是在闇弱無能的劉璋手裡。相比之下,這已經是當時劉備所能夠捏的最軟的柿子。劉備若不取益州,曹魏或者東吳早晚也必然攻取,他取之又何樂而不為呢?若是劉備當時沒有聽取龐統的建議快速攻取益州,從而為日後取得漢中打下基礎,恐怕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後他們就再不可能獨立取得任何可以割據一方的地盤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劉備因為劉璋是其同宗而對於攻打益州搖擺不定時,強烈堅持攻打益州的鳳雛龐統是有多麼的重要了。龐統也用自己在落鳳坡的犧牲換取了劉備攻取益州的勝利。可以說,沒有龐統就無法及時取得益州。而如果不能即使取得益州,不要說恢復中原、復興漢室,劉備哥仨的容身之地都會很快成問題。

益州牧:劉璋


劉備軍師:龐統


子夜羌笛


荊州,在東漢時期被稱為“天下之腹”,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交通發達,物產豐富,如要統一中國, 荊州可謂是必爭之地。

歷史上的荊州其實只有七個州: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佔有荊州大部分,為何不好好經營非要入蜀呢?

原因大致有三:

一、荊州處於四戰之地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亂佔據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曹操手握南陽郡,孫權佔據江夏和南郡。理論上,劉備手中的四郡是向孫權借的,孫權當然也知道劉備是輕易不會交還四郡的,所以大家心知肚明:未來可能會有一戰。而北方的曹操也是虎視眈眈,當時孫權將南郡的公安城交給劉備駐軍,其實就是將前線交給了劉備。為了加大自己的戰略縱深,劉備必須西進。

二、隆中對的戰略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

當時諸葛亮給劉備做出的戰略目標就是,當天下有變時,就以荊州和益州為根據地出兵北上,統一天下。所以說,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劉備必須要西進。

三、川蜀已成魚肉

佔據益州的劉璋是什麼貨色,大家都知道。在東漢末年,荊州被瓜分後,益州已經成了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曹操在赤壁失利後,便馬上進攻西北,擊敗了馬超。進而攻佔張魯佔據的漢中地。漢中與蜀中相接,曹操其目的已經昭然若揭。

所以如果劉備不提前動手,益州很可能被曹操拿下。到那時,劉備可就真的被動了,正好藉著替劉璋抵抗曹操的藉口,劉備光明正大的進入益州,為以後的戰爭做準備。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從此,劉備開啟了新的篇章。


黑水布衣


荊州並沒有九郡,而是七郡,皆歸劉表所有。劉表死後傳位給劉琮,但是面對曹操北方大軍壓境,劉琮投降曹操,荊州歸曹操所有。佔領荊州的曹操得意洋洋,自以為統一天下的時機要到了,於是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以曹操大軍的失敗而告終,之後便是曹劉孫三家瓜分荊州,而劉備分得四郡(其中有部分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孫權希望劉備帶他抵抗曹操,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既然劉備分得四郡為何不好好經營,反而要入蜀呢?小編認為有三個理由。

1.劉備志在天下,所以必須要擴充勢力;

2.孫權對益州虎視眈眈,劉備是先下手為強;

3.劉備的荊州四郡並不容易守住,劉備必須另作他算。

劉備的雄心壯志就是要逐鹿天下

劉備的一生坎坎坷坷,從一個賣履小販到蜀漢國君經歷了無數的磨難,他之所以可以成功不僅是因為他運氣好,不僅是他肯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得到荊州四郡的時候無疑是劉備走向巔峰之路的一個開始,那麼有了開始,必定就要有以後了。劉備心懷天下,而此時打不過孫權和曹操只能欺負一下劉璋了。所以劉備入蜀是要實現他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孫權對益州垂涎三尺,劉備先下手為強

孫權得知劉璋軟弱無能,於是孫權曾經想要攻打劉璋,佔領益州。但是孫權若是出軍攻打益州就必須要路過劉備的地盤,所以他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劉備,劉備得知後以劉璋是自己的同家親戚而拒絕了孫權部隊路過自己的地盤。

劉備拒絕孫權的要求一方面是不願意孫權壯大勢力以防對自己不利,另一方面其實就是劉備自己想要益州的地盤,而且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中就有取益州這一條。恰好劉璋因為張魯騷擾自己而向劉備求助,於是劉備果斷出兵奪取了劉璋的地盤,孫權知道後非常生氣。



荊州四郡極難守住

劉備雖然在赤壁之戰之後得到了荊州四郡的戰利品,這也讓劉備終於走了立足之地,但是這個地方並不容易守住。北方是強大的曹操,而且曹操一直是想要稱霸天下,並且一直視劉備為仇敵,若是曹操引大軍來犯,憑劉備在荊州的勢力是萬萬抵擋不住曹操的幾十萬大軍的,這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同時孫權也是一直想要吞併劉備的,特別是孫權手下的鷹牌周瑜,一直想要除掉劉備,進而和曹操二分天下,形成對峙之勢。好在周瑜英年早逝,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所以劉備僅僅經營荊州四郡是很難守住的,他必須要擴大勢力!

正是由於這三個原因,所以劉備必須要搶奪劉璋的地盤益州!


唐朝的長老


我們來研究下蜀地的地形和當時社會狀況。蜀地的中心是成都平原,沃野幹裡,人口二百多萬。蜀地由於偏居西南沒有受到農民起義的影響,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蜀地由於秦時修有都江堰水利,既保證了成都平原沒有洪水災害又保證了幹裡沃土有足夠的農業灌溉,所以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農業發達物產富饒,確實是塊寶地。只要認真管轄好益州益州也可以成為重要的兵員和糧草供給地。

再來看地型:蜀地北面是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秦嶺綿延三幹裡從甘肅南部直到河南西南部,地勢極為險峻。蜀地東面是大巴山脈,大巴山脈和秦嶺山脈一北一東將蜀地緊緊環繞相連。這一地形使蜀地易守難攻,而蜀地往北離關中平原很近,只要拿下關中平原,依靠潼關天險退可守關中,出可圖中原攻取天下。蜀地東面的大巴山脈也是天然屏障,曹魏和孫權無法越險攻入蜀地,曹魏和孫權只能據守自己的襄陽和荊州無法圖蜀。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依靠這一地型和成都平原的富饒物產供給進行持久抗戰是抗戰持續直至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有荊州四郡,其餘的為孫權所據,曹魏只據有南陽郡及部分南郡(主守襄陽)的較小塊地方。北方的曹操雖然赤壁戰敗,由於據有中原依然實力最為強大,東面的孫權經營江東多年實力也夠雄厚。而荊州這四郡由於面積小又是平原沒有緩衝區又沒有天險可守根本無法應對曹操和孫權的攻伐。赤壁之戰後,由於據有荊州四郡的劉備依然實力最弱,當然要擴大根據地。而劉備要想取荊州九郡(當時為7郡)由於東吳實力強大根本無法取得,兩人要是互相爭戰互相削弱了也給了曹操可趁之機曹操漁翁得利兩人都保不住。北面曹操佔據襄陽劉備也害怕孫權偷襲自已不能攻取襄陽。而取蜀地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當然是獨一不二的選擇。如果劉備取川人口和耕地會巨增,兵員和糧草會有很好的保障,劉備才能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繼而三分天下徐圖霸業。

當時川中的劉璋懦弱無能,益州的實力也不算太強,這就為劉備取川取得了一個很好的機遇。由於劉璋殺了漢中張魯的母辛及他家室兩人結仇開啟戰端,劉璋攻打張魯也失敗了,這致使劉璋的益州更加贏弱。益州要是被攻最近的漢中張魯不會救劉璋,孫權也不可能越過劉備的地盤救劉璋,曹操由於山高路險難以施救,曹操新敗要恢復元氣近期也難大規模征戰。此時即是劉備取川的天賜良機,而且時不我待。再者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張、趙、黃、魏等虎將正可謂兵強馬壯。劉備取川乃天作之合,劉備當然順勢而為攻取益州。

所以劉備不取荊州九郡而進川取益州


劉257728326


原因有三:

第一,蜀地益州是擴張實力的唯一途徑。

當時北面是曹操,從長遠來看僅僅依靠荊襄九郡是絕對抗衡不了的,必須趁曹操赤壁新敗,無暇南顧,擴張實力。你想,當時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青州、豫州、兗州、冀州、徐州、幽州、幷州、司隸大部分都已經被其獲取。天下十三州,曹操佔據了一半以上,且多為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地區,長久以往,劉備只有一個州,如何抗衡。

剩餘的還有以下地區。

揚州被孫權佔據,實力不在自己之下,而且還有盟約,不好意思也不一定能攻取,如果強行攻取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被曹操騰出手來一起收拾。

交州被士燮佔據,實力較弱,但山高路遠,人口稀少,經濟衰弊,佔據也沒有沒有太大的價值,形同雞肋。

遼東和涼州均距離荊州太遠,鞭長莫及。

只剩下益州,地廣人豐,物產豐富,但擁有者劉璋闇弱無能,較易攻取。且還有張松、法正等一批內應。

第二,劉備和諸葛亮商討的隆中對的重要戰略方向。

當時的規劃是佔領荊、益兩州,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務,一旦有機會,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如果不是後期關羽搞砸了這個規劃,天下到底姓誰還真說不定。

第三,來自孫權和周瑜的壓力

赤壁之戰後,劉備幾乎盡佔荊州,孫權和周瑜覺得吃虧了,或文討,或武攻,多次逼還荊州,劉備集團覺得不保險,想找一塊自己的根據地。


想念兔子的老鷹


如果劉備佔領荊州以後就安於現狀,歷史上就可能沒有三國,後世對劉備也就沒那麼多的讚頌,另外當時的情況也不允許劉備在荊州安家。

劉表經營荊州的時候,當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方尚未統一,東吳也同樣在打拼基業。劉表擁有荊襄九郡已是一大諸侯,各方忙於火拼,沒事不會有人敢隨便招惹他,劉表自然就能安心經營荊州。劉表要是像劉備一樣胸懷大志,估計三國的歷史就大不一樣了。劉備接手荊州時,曹操孫權基業已成,且其他方向發展空間有限,於是雙方就把拓展方向指向了荊州,他倆是不可能讓劉備在荊州安生的。

當時劉備勢力最弱,劉備要想保全只能不斷壯大自己,然後與曹操孫權一較高低。而劉備的發展方向又只有西蜀,只有拿下西蜀,劉備的實力才能與曹操孫權平起平坐。

最重要的是劉備不是貪圖享樂,苟安現狀的人。劉備一開始就是要“匡扶漢室”,他要的可不是隻有荊襄九郡,他要的是全天下,在曹操、孫權未滅掉之前,劉備是不可能停止擴張的。


足下三尺



荊州在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說是當時天下比較強大上一個州,但是經歷了赤壁之戰等一系列戰爭之後,荊州遭到了比較嚴重的戰爭破壞,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經營荊州謀求發展的辦法是非常不可行的,劉備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

另外孫權方向和劉備有一個所謂借荊州的協議,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把自己佔有的部分南郡荊州借給了劉備,南郡在當時對劉備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地區。為了防止孫權討要回去,劉備推託拿下益州後再歸還荊州,這同樣也是劉備去攻打益州的一個因素。


由於劉備自身實力的不強原因,致使劉備向外發展的方向只能去打益州,而無法與孫權和曹操爭鋒。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也明確表明了把益州作為劉備集團未來發展方向,是劉備集團必須要拿下的地方。

劉備的目標是奪取全天下、恢復漢室,因此也決定了其不能侷限在荊州這一畝三分地。


浮沉的歷史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東漢時期荊州下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襄九郡”是元明時期雜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臆造出的歷史地理概念,不見於正史。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劉備、孫權三方瓜分了荊州,孫權佔有荊州的江夏郡、南郡的江陵及其附近地區;劉備佔領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又將軍隊駐紮在南郡的南岸的公安;曹操佔領南陽郡、南郡的襄陽及其附近地區。劉備並沒有佔領整個荊州。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三國志·趙雲傳》:“從平江南,以(趙雲)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

劉備志在“圖霸業,興漢室”,因此肯定是要擴充勢力的。況且荊州局勢緊張,不論是曹操還是孫權對荊州都虎視眈眈。荊州也並非易守之地。

諸葛亮《隆中對》為劉備制定戰略藍圖時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總結

由此可知,劉備要實現“圖霸業,興漢室”的目標,是一定要奪取蜀地的。


壹零壹肆


因為從長遠來看,荊州並不適合作為根據地。

地理位置不適合

荊州的地理位置處在長江岸邊,屬於古代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可以進兵中原,南可圖巴蜀,西可攻江南,實在是四通八達,但也恰恰因為是這樣,所以它也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

對劉備來說,荊州是戰略要地,同樣對孫權,曹操來說也是戰略要地,如果只是僅僅奪取荊州作為根據地,那顯然是不行的,因為戰略要地隨時會面臨孫權,曹操,甚至是西川的攻擊,防不勝防,沒有安全感。

荊州的地盤不夠用

荊州共有9郡,赤壁之戰前的統計,根據《後漢書.志第二十二郡國四》記載的人口數字,按照估算來說,大約在100萬-200萬之間,就按150萬算吧,赤壁之戰後傷亡一部分,應該也沒這麼多了。

雖然人口數量還算是可觀的,比西川要多,西川是90多萬人口,但是荊州7郡在赤壁之戰後,整個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家瓜分,劉備得了4個,曹操得了2個,孫權得了1個,也就是說,劉備只拿到了一半多一點點,人口粗略估計也才五六十萬。

這容易受到攻擊不說,還拿到的不是完整的荊州,沒那麼多人口和地盤,怎麼玩?就這麼點地盤去打曹操又打不贏,還得防著孫權來奪取荊州,關羽失荊州就是例子。所以,只能打西川的主意了。

西川適合做根據地

西川天府之國,地盤又大,雖然人口是三國裡面比較少的,但是隻要西川可以穩定發展,人口是可以增長的,但是荊州想穩定發展是很難的。

西川北面,拿下漢中之後,直接面對秦嶺一線,加上蜀中多險峻,外面的人想打進來是很難的,西川以西,就是今天的湖北,也是高山峻嶺,不知道有沒有人坐過從成都到武漢的高鐵,途經重慶和湖北的邊界那一帶,那山高的,不輸於秦嶺啊,要打起來還要打進蜀中,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說,西川更適合做根據地,因為可以穩定長期發展力量。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劃推動

隆中對的戰略就是,先拿下荊州,是第一步,然後以荊州為基地,奪取西川,是第二步,拿下西川之後,需要內修政理,南撫夷越,就是說拿了西川要先好好治理,先積蓄力量,等時機成熟再北伐。

這顯然荊州是幹不了這些事情的,因為荊州是戰略要地,極容易受到攻擊,很難說積極治理就能積蓄力量的,但是西川就可以。

其二,北伐,也就是第三步,策劃的是兩路夾擊,一路以荊州為基地向北打,一路以西川為基地向北打,可以對魏軍形成兩面夾擊作用。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西川是最適合做根據地的,荊州只能作為戰略要地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