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騰訊蘋果的鬧劇,你怎麼看?

情感小蜜蜜


一個夜間模式讓大家沸騰了,不知道為何國內的應用單單就微信被推到最前線,有人吐槽微信服軟、認慫、沒骨氣,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因為很多網友針對微信而來,搞得騰訊的張軍都發怒了,“蘋果的規定是針對所有APP,結果某些人帶節湊變成了特別指向微信,何必呢?”

我挺贊同張軍的看法,蘋果推出新的App Store商店審核規則,那麼只要是開發iOS應用的都要滿足它的要求,而不單單只是微信一個,為何網上會出現指名道姓單點微信這一個呢?

大家是不是覺得其中有些蹊蹺,這是炒作還是拿微信開刷?

值得高興的是,微信方面對於網友的“認慫”質疑做出了回應,“確實是認慫,不過認的是用戶的“慫””

沒有遮掩沒有迴避,大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值得點個贊,認慫不要緊,為用戶認慫才是一個好的態度,起碼他重視了用戶的心聲,不遮不掩。

既然微信已經表態了,這個事情我們就不要再追著不放,騰訊提供了微信這樣一個平臺給我們使用,肯定會為了用戶的體驗來優化。幾天時間了,大家仍然對蘋果和騰訊高度關注,不管結果怎麼樣,這一次讓蘋果的夜間模式和微信徹底火了一把,短時間內大家都知道了夜間模式,也知道微信下一版本將有希望體驗到,兩者都受益不少。

一個是最大的社交平臺,一個是擁有最好體驗的手機品牌,兩者缺一不可,希望能夠和諧公平競爭,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與服務。


黑暗科技世界


謝謝您的問題。微信與蘋果還是促成了皆大歡喜的合作,我們看到的所謂鬧劇,也許不是真相。

微信的妥協。在蘋果公司的督促下,微信還是推出了暗黑模式版本。騰訊微信給出的解釋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於是與蘋果公司合作,探索微信在iOS系統的暗黑模式。


微信為何妥協。第一,近期,蘋果更新了App Store審核標準,所有應用必須切換到iOS 13 SDK開發,以支持暗黑模式等新功能。如果微信堅持不開發夜間模式,可能被下架。庫克很強勢地“以我為主”。第二,微信也接到了網友的反饋,應該要推出適合夜間使用的暗黑模式,技術難度並不大。第三,微信適配系統暗黑模式其實早就用於安卓,微信肯定也在準備適合iOS版本,微信不可能失去iPhone用戶,蘋果公司的督促只是順水推舟。

微信妥協意味什麼。看起來好像是微信在蘋果面前認慫了,其實是微信的以退為進。對用戶來說肯定是福利,熬夜玩微信不會那麼傷眼,更不會把提醒蘋果二選一的難題甩給用戶。微信和蘋果之間,蘋果必須遵循我的地盤我做主,微信認蘋果的慫,實際上是認用戶的慫。蘋果店大欺客,但是蘋果電大也用戶多,用戶不能得罪也不能失去,這才是硬道理。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自媒體炒作而已,深色模式不是必然要求,哪怕不開放也不會下線微信。事實上,蘋果是告知開發者 4 月 30 日後提交的 app 必須使用 iOS 13 SDK 進行構建,並沒有要求在此之後必須適配深色模式。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來說明這件事,使用 iOS 13 SDK 或更高版本來構建 app 就像是「買票上火車」,而適配深色模式就像是「買火車上的瓜子啤酒火腿腸」。開發者完全可以只買票上車,但不買車上的食物,所以,對於開發者來說,後面是否適配深色模式是一項相對自由的決定,蘋果目前的態度是鼓勵適配,而非強制適配,就像火車售貨員只能讓你收腿不要碰到小車順便提醒食物來了,但不會強賣給你一樣。

而平臺方和開發者以明確規則構建繁榮生態,恰是一種生態共識。作為一個月活 11 億級的產品,微信的迭代一直有著謹慎的節奏,在蘋果暗黑模式出來後,微信已經開始了適配開發,目前安卓版是已經在灰度了。而在每年 6 月的蘋果 WWDC(世界開發者大會)上,我們總能看到微信作為演示應用,出現在蘋果的 Keynote 上。

總之,不管是字面意思直接理解,還是從過往事情來看,蘋果更新 App Store 審核指南是再正常不過的動作,為的是推進整個 iOS 生態的前進,針對的也是所有的 app 開發者,而非僅僅針對微信團隊。可以這麼說,哪怕是美股再熔斷兩三次,用戶也不會遇到要在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情況。


狗不理洛基


很多人道聽途說,聽風是風,聽雨是雨,還有一些不論真相的營銷號胡亂宣傳,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去年12月份,微信安卓版7.0.10內測版本支持了深色模式。如果你的手機開啟了深色模式,微信也將自動適配,界面也會變為黑色。



不過這一功能只有Android用戶可以搶先體驗,而iOS用戶則是苦苦等待,遲遲不見消息。

近日蘋果要求從2020年4月30日開始,所有提交至App Store的應用必須切換到iOS 13 SDK進行開發,而官方通告上並沒有明確要求要支持夜間模式。



然後一些營銷號就開始帶節奏,營銷號上“蘋果警告微信,否則下架”的信息則是子虛烏有。不過微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應用,且受眾範圍這麼廣,這麼久都沒有上夜間模式,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昨天晚上微信官方發佈微博:為了優化用戶體驗,微信與蘋果達成合作,共同探索微信在iOS系統的暗黑模式體驗,目前該功能已完成開發,將有望在下一個新版本中上線。還請大家耐心等待。


這就是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所以也不知那些營銷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誤導群眾的行為本身就值得譴責。至於這場鬧劇本身就不存在,只是被一些有些人抓字眼,騙取流量。

麻煩各位兄弟姐妹看完後關注點贊收藏三連喔,你們的關注就是我前進的動力,碼字不易,傑仔會帶給你更多幹貨。


傑仔有話說


其實你會發現最後的結果是微信妥協了,但騰訊微信和蘋果的暗黑模式事件,為何騰訊最後“認慫”了?我來和大家聊聊。

騰訊的妥協

騰訊微信團隊通過官微發佈說為了用戶妥協,前兩天這個事情熱度很高,我回答了一個問題就都上了十萬閱讀了,可見這個問題背後的關注度有多高,而吃瓜的網友中有兩種聲音,第一種說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就不用蘋果手機聊微信了,直接用安卓手機就可以,蘋果手機就用來玩遊戲拍照啥的了,有些人直接說直接棄用蘋果手機了,微信威武霸氣!

而也有一些網友在回答下的回覆是說騰訊微信逐步在開始棄用了,甚至有人還說到了騰訊遊戲方面,說騰訊的軟件怎麼怎麼著……但是你會發現我們確實目前也離不開微信,日常用微信確實比較多,所以有些人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難免有點口是心非!

不過最終和解了,也有人說怎麼回事微信怎麼妥協了,直接說怎麼認慫了,微信團隊還調侃的回答了一句,為了用戶認慫,這也就能想象到,微信還是擔心蘋果的,因為蘋果發佈的新機如果都裝不了微信,而且蘋果也是手機三大銷量排行榜的廠商之一,每一年不知道有多少新機發售,而且如果一旦新機發售之後裝不了微信會影響多大?


為什麼會妥協,關鍵因素是這樣的


之前我還說老用戶可能不受影響,但是如果老用戶想要考慮到換新的蘋果手機了,那就會面臨著下載新的軟件,而且不僅僅如此,也就意味著微信在蘋果上得不到最新的軟件更新,有很多最新的想要推出的版本迭代、功能更新就無法實現展現了,這個損失也還是巨大的!所以這個也是微信不想要看到的!

對於蘋果來說這個方面還並不一定會很致命的影響,話說本身微信也都開始逐步的來進行支持安卓的暗夜模式,為何蘋果系統不支持,肯定慢慢的都會支持了,所以這方面的妥協背後也是對用戶,對於蘋果的系統整體一致性還是有幫助的!

其實我想說蘋果還是威武霸氣,ios系統只能通過蘋果的應用商店進行更新,所以蘋果應用商店的app上架、版本更新迭代都顯得尤為重要了!而且關鍵你是從別處無法進行安裝和下載的,所以這個是唯一的渠道,早期還有什麼蘋果越獄情況下,可以通過國內的一些豌豆莢、91助手完成,但是後來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有蘋果自帶的應用商店了!

所以這個就沒有辦法了,你要下載軟件,這個是逃離不了的!而你想要上架,就需要遵守IOS系統的規則,按照遊戲規則來玩,才會有發展的機會,不然下架了最大的損失一定是app應用廠商,這個騰訊方面也能想到!如果不妥協很可能容易被別人黃雀在後了,那就哭都來不積極了,這個是騰訊整個公司都會受到影響的,所以肯定會妥協的,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創業者李孟


不像喬布斯除了對《華爾街日報》偶爾例外,庫克在iOS 6地圖風波和因此導致的人事變動後,他接受了美國頂級媒體《彭博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和NBC等的一系列採訪,談了一些讓記者和關心蘋果的人們都感到興奮的話題——比如流露的對離職的斯科特 福斯特爾的不滿、iTV可能會面臨的困難,以及喬布斯之後蘋果內部運作的變化等。

上週,庫克在中國。破天荒地,他和蘋果公司的另一位高管接受了幾家中國媒體的採訪。這件事讓很多人興奮。但好像我們最後看到的簡直是一場愈演愈烈的公關鬧劇。而且站在同行的角度,我很清楚這不是那些記者的錯。

我不想對蘋果中國公關團隊選擇邀請哪些媒體採訪庫克和席勒發表評論,以免被人說我有眼紅之嫌——作為一家成立剛剛3個多月還在Beta版的垂直科技媒體的聯合創始人,我從未奢望在此時此刻採訪到蘋果的高管。不過,蘋果中國的公關團隊似乎並不也願意像美國的同事那樣,邀請成熟且受尊敬的商業雜誌採訪庫克(事實上據我所知蘋果中國公關團隊幾乎從未接觸過中國的商業雜誌,而中國對蘋果最瞭解的媒體人士也幾乎從不在蘋果的邀請範圍內),他們挑選的是新浪、搜狐、騰訊三家門戶網站的科技頻道,而騰訊的受邀請採訪記者實際上屬於數碼產品評測組,而並非科技新聞編輯和記者。此外,他們還邀請了上海的《新聞晚報》等媒體採訪了負責營銷的蘋果負責營銷的高級副總裁菲爾 席勒。

這就好比是將《華爾街日報》、《彭博商業週刊》和《財富》排除在外,而找Yahoo!新聞的科技頻道和《聖何塞水星報》這樣的媒體去採訪公司高管是一個意思。

但這並不妨礙幾家門戶科技頻道記者的專業素養,通過他們的採訪手記和準備工作可以看出,他們認真做了準備,且所提問題也切中要害——這原本應該導致一篇篇精彩且角度各異的“重磅報道”紛紛問世,但烏龍事件第一次出現了:各家門戶科技頻道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的頭版頭條“專訪庫克”裡面,是幾乎一字不差的採訪實錄內容。在蘋果公關人士的導演下,三大門戶科技頻道的頭版破天荒呈現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解放軍報》逢重大事件的頭版效果。

我不知道背後發生了什麼,我只知道以國內門戶科技頻道日常競爭的激烈程度,幾乎不會容忍同樣一字不差的內容同時發佈在網站上的情況發生。我只知道我對這種情況表示詫異的時候,一位參與了採訪庫克的我的同行私下裡對我說:“這其實就是他們(指蘋果公關)一直追求並致力於達到的效果)” 。

而且,這應該是第一次被精心安排但又嚴禁對採訪對象拍照的採訪——以常識理解,門戶的科技頻道逢重大采訪是要視頻、實錄和評論一起上的,但這次,除了“統一印發”的採訪文字實錄之外,連一張公開的照片都沒有——聽明白了吧,這就是所謂的“不許拍照,一律等通稿”——只不過發號施令的是蘋果的公關人士。

這不是最惡劣的,讓我們看烏龍事件二。

烏龍事件二的主角是上海《新聞晚報》,它直接“驚動”了路透社這樣的美國媒體。據海外媒體報道:他們與《新聞晚報》及蘋果公司確認,《新聞晚報》1月8日在北京採訪了負責蘋果高級副總裁菲爾 席勒。《新聞晚報》採訪後的報道標題稱:“蘋果不會為搶市場推廉價智能手機。”

這條在中國發布的事關蘋果未來產品路線圖的新聞,迅速被美國科技媒體The Next Web引用,於是麻煩就來了。

蘋果中國的公關人士聯絡了《新聞晚報》,要求修改文章內容。《新聞晚報》電子版上週四發表的修改後的報道稱:“蘋果首席營銷官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將專注於為用戶生產“最棒的產品,不會盲目追求市場份額”。

《新聞晚報》的一位記者說:“我們進行了仔細斟酌,希望能更準確地反映席勒在採訪中表述的觀點,因此我們修改了部分報道內容”——這是在被海外媒體問及是否被蘋果要求修改文章內容時的表態。但之前蘋果公關人士聯絡了該報紙,然後該報紙修正了內容——對任何一家媒體來說,這都是很少見的。

在探討蘋果公關人士有沒有資格對一家媒體直接下令要求改稿的問題之前,我想更明確兩個問題:第一,席勒的回應“最棒的產品,不盲目追求市場份額”是在記者問到所謂“低價iPhone”的傳聞時做出的;第二,蘋果的公關政策之一是“不對未來的產品路線圖公開評論”。

這意味著:媒體要為蘋果高管不慎透露了公司的產品戰略買單,辦法是修改已發表的文章,並把“未準確理解”的問題扣在自己身上。

我一向不憚以最愚蠢的程度來評估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公關策略。如果你認為三家門戶科技頻道的頭條在同一時間使用了對一家公司高管採訪的相同的文字實錄,以及另一家媒體被要求修正文章內容的情形都不算愚蠢的公關策略的話,我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只是,我不確信這樣的愚蠢是不是被蘋果在Cupertino總部的公關同事知道,或者是知道了是不是被默許。當然這種愚蠢行徑似乎能保住這些人的飯碗——因為她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傳遞正確的公司信息”,不犯錯。

你知道對一個只需要回覆“我們不對傳言做評論”之外什麼都不需要做的團隊來說,她們已經習慣了只做“不犯錯”的事。但是要求媒體修改報道的事被海外媒體發現了——她們多少還是犯錯了。

問題是,蘋果的公關為什麼敢這麼做?是覺得自己可以像宣傳部門一樣直接管理這些媒體?我覺得借她們幾個膽也不至於膨脹至此。反過來想,如果不是蘋果,其它的公司提出類似不準拍照,頭條採用統一文字實錄,文章內文更改內容等要求,又有哪家媒體心甘情願地會答應?這一切,僅僅因為採訪蘋果CEO是業內最稀缺的資源——它不但意味著被認可,更意味著更多的流量。

看到了吧,蘋果的公關人士正是吃準了中國媒體這種心態和必然妥協的結果,才膽敢把一場原本會產生良好效果的採訪導演成了統一文字實錄、不許拍照、事後改稿的公關烏龍。才敢在中國做著在美國永遠有賊心沒賊膽的控制媒體的事,才敢朝著把公關團隊變成納粹戈培爾宣傳部的路上無所顧忌地前進。

不過好了,庫克來了,接受採訪了。第一次之後,很多事會變得平庸無奇,尤其是在這場採訪被搞得這麼不體面的情況下。之前,TechCrunch的創始人邁克 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曾經寫文章痛罵過Facebook的公關團隊是如何操縱媒體反駁TechCrunch對Facebook報道的,事後Facebook安排了扎克伯格與他的採訪。我可沒這樣的實力和奢望,我只想說:蘋果在中國的公關做法比Facebook的做法不堪得多,而任何的愚蠢和不道德都應該被直接指出。


落花明凌解說


關於你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兩個公司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以騰訊一貫傲嬌的姿態來看,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地繳械投降,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地認輸,騰訊給蘋果致命的回擊,微信關閉公眾號的讚賞功能,蘋果也是喜歡玩雙重標準,很快露出醜惡嘴臉,不過兩家公司都是以賺錢為目的,不會弄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因此,騰訊和蘋果終止合作基本不會成為現實。


點點的唯一


微信好像是“第二次低頭了”,第一次微信的打賞功能就被限制了



平安同學會


我來說說三個關於蘋果和騰訊鬧劇觀點分析:(1)騰訊或蘋果一方做出讓步妥協,繼續做朋友。(2)騰訊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繼續更新微信系統符合蘋果13系統的要求,還是好朋友。(3)蘋果騰訊兩大巨頭各不讓步,針尖對麥芒互相傷害。第3種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蘋果這樣做了那肯定利好華為手機的發展.如果騰訊這樣做那肯定利好阿里。兩家都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大家就放心吧





至誠維修


蘋果要求所有的APP廠商都要適配深色模式,騰訊就不想適配,就鬧了這一出。蘋果最後給騰訊下最後通牒了,四月如果微信不適配就下架。也談不上說微信服軟了,而是按照IOS軟件開發要求去適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