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

《群书治要》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1/6/25 第十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在汉朝时候有一个宰相叫丙吉,这个丙吉很不简单。当时候汉武帝因为听信一些巫师,然后残杀了自己的亲族。人有时候不冷静,权位愈高,可能灾祸愈大。后来,好像是武帝的孙子还是曾孙,后来的汉宣帝,被藏在监狱里面。丙吉那时候是监狱官,藏着。结果很微妙,有人就说了,那个监狱里面有帝王之气。人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太多了。大家不相信,你们可以去天坛。天坛有一个气柱,就是在祭天那个地方,那个气柱,你看不到,一摸,很强。大陆还有一个地方也有,在博鳌,在海南博鳌。每一次很多的国际政治论坛、高峰论坛,会到博鳌,那里也是气柱很强,你一走进去就感觉那儿有一个磁场、气柱。所以天地之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人不可以傲慢,觉得看不到的就没有了。

当时候有的臣子判断那里有帝王之气,汉武帝那时候不大冷静,就下令要把那个监狱里的人杀掉。后来丙吉冒死进谏,护着这个汉宣帝,把汉武帝给敲醒了,停止了对自己骨肉的杀戮。但是,丙吉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过这个事情,包含汉宣帝后来当皇帝了,丙吉也只字不谈。这个可贵,他对皇帝有救命之恩,可是忠臣,他觉得做这些事都是他应该的,决定没有落在心上,更不可能去讨功劳。后来好像汉宣帝自己发现的。

丙吉他也凭着自己的德行当到了宰相。有一天出门,宰相巡视,刚好有地方官跑来,“某某地方打架,已经拿兵器了,怎么办?”丙吉说,“地方官有没有处理?”“有,在处理。”“哦。”丙吉就接着赶路了,没有继续追问这件事情。走了一会儿,看到旁边有一只牛,在那里喘气,好像上气不接下气。结果丙吉马上很担心,然后赶快过去了解这只牛到底怎么了,后来深入了解,这只牛太顽皮,被他主人追打,跑得太长了,喘不过气来,躺在那里很难过。他了解完,“哦,好好,没事了。”就继续赶路了。

后面跟随他的臣看了这两件事有点纳闷,孔夫子是“见人不见马”,孔子家里马厩失火了,孔子的第一个反应,“伤人乎?”有没有伤到人啊?大家要体会圣人的风范,要回到当时候的时代背景,当时候一个人有一匹马,相当于有一辆BMW(宝马车),这个概念大家要知道,那个可能是好几年的收入。结果你最宝贵的坐骑烧掉了,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啊,十年泡汤了,是吧?你看孔子决定没有被这些外在的物质所累,马上第一个念头就是仁爱,“有没有伤到任何人?”“孔子是问人不问马,宰相,你怎么问牛不问人?”大家注意看,跟在这些圣贤大臣身边,有时候看不清楚,还会误解。

所以“慕贤当慕其心”,不能只看外相。宰相为什么遇到人跟人发生冲突,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没有去处理?因为地方官知道了,他已经去处理了。一个县长该处理的事情,突然国家总理去了,你看会不会震动得很厉害?很多的人可能会无故被降职还是被责怪。“你看这么一点事,怎么连总理都来,你们搞什么东西?”所以这整个管理分层负责,你不能宰相常常下来管这个乡镇的事情、县里的事情,那会乱,会让很多人很恐慌。他很清楚,分层负责,各司其职。不能我们在高位了,随时就这个管管,那个管管,会把底下给管乱掉的。对底下的人分层负责,都要恭敬。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增加他们的人事混乱,这不行的。

“那宰相,可是你为什么特别关心牛呢?”他说道了,“那个牛攸关老百姓以后有没有饭吃,我是看那一头牛好像生病了,假如它得了牛瘟,又传开来了,所有的牛都死掉了,老百姓吃什么?”所以很紧张,赶紧去看是不是生病了,有牛瘟了,有的话要紧急处理。就像那个SARS(非典)的时候要紧急处理。所以您看,丙吉跟孔老夫子是同样的仁慈心,可是从形迹上有时会看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