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考研換專業的可能性大嗎?

溫兒兒


如果你是理工科轉文科類,那可以說相當吃香了!事實上很多文科類導師會更傾向於選擇理工科學生,理由如下↓

1.理工科學生思維普遍活躍,如果你能通過研究生考試,說明你的專業知識沒有問題,再加上本科知識的擴展,會讓你對新專業有更新穎的觀點,大部分導師都很喜歡這類學生。

2.很多學生在入校選專業的時候對自己的專業根本不瞭解,只是憑藉字面意思和親友推薦甚至就業率才選擇了本科專業,而考研是一次完全憑藉喜好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如此選擇的專業才能讓你更有興趣學習,導師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是因為興趣學習,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敷衍了事,只是為了拿文憑。

3.很多理工科學生會選修數學,計算機,統計類課程,這對研究生的論文研究很有幫助,導師也會傾向於選擇這類考生。

最後向你推薦幾個關於考研的實用app↓

只要努力,這些都不是問題,實際上百分之80以上的考生都是跨專業考研,不用擔心太多,相信你一定會考到理想的學校。(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有更多大學生資訊)








大學生就醬子


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我把我的經歷分享下。

1.專本科階段,會計。高中那會兒學習差,先走了個專科,後來專升本考了本科,專業一直是會計。

2.研究生階段,哲學。我的數學不好,所以考研時直接剔除了所有考數學的專業,選來選去就讀了哲學。

3.考研的選擇。學校地區不同,分數也有高低,我當時的英語水平也不行,四級還是和考研一起過的,440多分,考研英語剛好拿到55分,當年英語國家線45分,兩門專業課平均120,運氣好,去了偏遠地區的211讀書。

4.建議。根據自己情況做選擇,當時我的水平比較差,就避開了熱門地區和熱門專業,現在看還是很成功的策略,初試時第二名,很幸運地被錄取。

所以,加油吧,只要你想、你願意,難不難的,不是問題。


奇葩輔導員


個人觀點是可能的,但還是建議專業跨度不要太大,有句話叫隔行如隔山是有道理的。分享下我的考研經歷。

1:自信和毅力,上了大學後,大家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學習變成了主動模式。那麼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毅力去堅持每天學習,如果把考研比喻成馬拉松長跑一點不為過。同時,你要換專業,那麼意味著你需要學習別人專業知識,這一點很多人堅持不下來,遇到困難就退縮了。經過歷年考研數據分析,很多人止步與複習的過程,因此要是決定考研,必須保持自信和堅強的毅力。

2:規劃好時間,決定考研,意味著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複習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事情干擾,因此,必須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和複習計劃。

3:找一個你想換的專業的研友,我覺得這點至關重要,因為你在進行新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人指點,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研友,你諮詢和解決問題會浪費很多時間。其次,找研友的作用是相互督促,在雙方沒有信心的時候相互鼓勵,才能一起走到勝利的終點。

4:不要熬夜,這個問題是考研同學經常犯的錯誤,如果休息不好,熬夜學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同時也會導致你經常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成果反而下降。

5:堅持鍛鍊,良好的身體是學習的本錢,可以選擇運動量合適的運動量不要選擇太劇烈的運動,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傷。

總之,換專業沒問題😊但是一定要給自己明確的規劃,祝考研成功!


老張聊地理


個人感覺可能性和操作性都非常的大,本人一位同學,大學本科是09開頭的某一類專業,通知自己的努力,順利通過司法考試,併成功跨考法學(跨度非常大),所以你要有這個信心和毅力去努力改變,但這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實現的,祝好。



有人艾特你


跨專業考研的成功率跟很多因素有關,整體而言,只要合理選擇,認真準備,考研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成功考研的幾個要素:

  1、定位與選擇。報考單位和報考專業的確定是考生成功的第一步,過高的追求必然要求付出更多的努力。

  2、認真備考。考研準備過程是艱難的過程,每天必須保證一定的複試時間,確保複習過程的有效性,這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3、淡定應考。考試的時候要調整好心態,把正常的水平發揮出來。

  4、廣泛蒐集資料,這個對考研成功也很重要,尤其是歷年的專業課資料。


山有木兮在一兮


換專業考研,你可能會後悔。

很多同學面臨考研的時候都在猶豫要不要跨專業,我認為對待這一件事要慎重。

有些同學可能認為,我考研的時候儘量要考一個比較容易考的專業,但是這種觀點太過短視。

對於一些跨專業考研的學生來說,假如你本科學的課程和你研究生的專業毫不相干,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在研究生階段你學的會非常累。

因為考上這個專業的人,大部分本科專業都和研究生階段專業相似。他們在學習時,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比你本科和這個專業毫不相干的人來說,更容易學習。

作為學校來說,他可能認為考上某個專業的學生,大多都對這個專業有一定的瞭解,在本科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

我就是一個比較悲慘的例子,本科學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範疇。但是研究生考的專業是應用統計,而且還是偏數理方向呢。

考上研究生之後,我就感覺非常痛苦。因為上課的過程中很多知識我都不瞭解,學習起來非常費勁。

最後,我奉勸一些有跨考想法的同學,考研的專業一定要和本科專業有關係。


嗨教育


這取決於你的專業跨度、高數水平以及你準備考研的時間。

1.從專業跨度來說,理工科向偏文科類的跨越相對簡單,而反之則恰恰相反。又有其他專業想換到醫學類專業更是沒有可能。

2.除去少部分對於數學沒有要求的學科來看,大多數的專業對於高數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高數越好可選擇的範圍越大。

3.如果沒有專業基礎,跨任何一個專業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時間一點也不過分,高數不行再加一年,文跨理,專業課再來個半年~

考研換專業一定是可以的,付出多少收穫多少咯~


黑白熊monokuma


近幾年,跨專業考研的隊伍愈發壯大,許多考生不僅跨考相關專業,甚至還有人進行文理科間的“大轉行”。

跨專業報考的難度係數在考研中是最大的,既有“滿盤皆輸”的危險,也可能會帶來出奇制勝的效果。如何對跨專業考研的情勢進行冷靜的分析,並根據自身情況“對症下藥”?

盲目跨專業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某考生小劉3年換了3個專業,均無功而返。像小劉這樣趕場式跨專業考研的並非個別現象。她的動機也是考研中最忌諱的心態:投機和盲動。在沒有任何知識積澱的情況下,盲目換專業只會浪費精力和時間。

分析目前跨專業考研的動機,大體有以下三種:第一,為了謀個好職業,所跨專業是熱門專業,就業前景看好;第二,為了混個碩士文憑,所跨專業競爭小,門檻低,容易錄取;第三,為了擺脫現有的專業背景,所跨專業是自身興趣所在。

據瞭解,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本科專業不感興趣或是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想通過考研改變自己的專業,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很多過來人都認為,跨專業考研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有興趣、有能力。

盲目跨專業考上以後也不輕鬆

盲目跨專業不僅學起來困難而且就業也困難,有些跨專業學生還在專業學習上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因為進入研究生階段後起點就已經非常高,學生必須具備獨立的科研能力,所以跨專業的學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研究生考試雖然通過了,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卻暴露了“硬傷”———項目做不了,編程編不出,寫科研論文不熟悉學術話語、缺乏創新思維……

跨專業報考有風險,這需要考生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同時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結果不一定能與付出成正比例關係。只要你對所選的專業有興趣並堅信自己能夠為之付出,我相信有志者事盡成,你一定可以品嚐到成功的甘甜,但是絕不要為了好找工作或者好考等原因,輕易地盲目地轉換專業。

哪些學科歡迎考生跨專業報考

目前,我國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考生跨專業報考均無明確限制,某些交叉學科還十分歡迎考生跨專業報考。像新聞傳播、社會學、信息管理學、生物信息工程等綜合性較強的專業,目的就是培養複合型人才,所以導師也願意要不同專業的考生。新聞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型學科,培養的人才工作後可能會涉及各個領域。經濟、法律等專業的學生轉學新聞以後,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日後進行經濟、法律等新聞報道時,他們有相關學科知識背景做支撐,更能夠駕輕就熟。

清華大學化學系一位博士生導師認為,現在的化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了,有很多新興的專業是學科交叉的產物。比如微電子化學、物理化學等應用型學科,都需要各個專業的合作才能有研究成果。“像材料、物理、生物等專業的同學轉專業考到我們系,就可以在學術上給我們補充新鮮的血液,填補研究上的一些空白。若讓本專業的同學去補修外系考生幾年才積累的知識,來完成科研項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所以有些交叉學科非常歡迎跨專業報考的同學。

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純理論性專業或者特別“專”的專業就不大喜歡招跨專業的考生。因為本學科專業性很強,需要特別紮實、系統的基礎知識。除非你有得天獨厚的天分,筆試可能會通過,但進來之後的發展前途還是非常有限的。

說來說去,還是有很多人怕換專業,覺得沒有把握,或是覺得好象沒有先例,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不太情願地又考回本科時所學專業。其實,換專業並沒有一些人想象得那麼難,就像考研沒有某些人誇張得那麼難一樣。在考研時換專業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以下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跨專業考研的成功案例:

(1) 英語―法律 (2) 數學―計算機

(3) 物理―金融―會計 (4) 英語―數量經濟學

(5) 物理-生物―工業經濟 (6) 茶學―會計

(7) 牙醫-財政學 (8) 建築經濟管理―建築學

(9) 數理統計―數量經濟學 (10) 管理學―數量經濟學

(11) 統計學―法律 (12)化工―國民經濟學

(13) 政治―法律 (14) 熱能―房地產―歷史

(15) 數學―經濟學 (16) 光科―會計

(17) 高分子―計算機 (18) 材料――自動控制

(19) 力學―自動控制 (20) 統計學―金融

(21) 經濟學―新聞 (22) 熱能―新聞

(23) 地理―經濟學 (24) 鑄造―會計

(25) 歷史―經濟法―國際經濟法(26) 英語―行政管理

(27) 農學―企業管理 (28) 機械―計算機

(29) 物理―金融 (30) 會計―經濟法

(31) 物理―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32) 地科―哲學

(33) 數學―系統工程―經濟學 (34) 高分子―生醫

(35) 農學―金融 (36) 化工―會計

(37) 數學―財政學 (38) 檔案管理―金融

(39) 熱能―自動控制 (40) 化學―金融

(41) 物理―電子 (42) 地球物理―生物

跨專業考研如何準備

跨專業考研變數大、無定規,但從整體來講,報考還是有原則和規律可循的。

就考生而言,自學能力是跨專業的必備素質;其次,就是要有較強的學習適應能力,能夠較快地投入新的專業學習並熟練掌握其學習方法;再次,就是要具備一定的領悟能力,因為在短時間內消化所考專業的內容,理解比記憶、應試更重要。

就報考科目而言,學問就更多了。第一,跨專業佔有優勢的學科一般是數學和英語,因為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全國統考中就佔了“便宜”,而且理工類各門專業基礎課都與數學相關,學好了數學,轉經濟、自動化、計算機都具有“比較優勢”,基礎也比較紮實。第二,相對而言,考生比較認同的規則是“理轉文易,文轉理難”。純文科如歷史、中文等專業更側重於感性認識,所有專業都可嘗試報考。但是文轉理就不同了,高等數學就是第一個大門檻。所以,文科轉理工科要慎行。

另外,轉專業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則”,即尋找相近專業或相關學科來跨考。最安全的方法還是找同一門類下或同一基礎理論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學轉藥學、數學轉理論經濟學、電器轉電子、自動控制轉電信、機械轉力學、土木建築轉水利工程等。總而言之,最好能夠在跨考前找到專業間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實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另外,跨專業考研也要“投石問路”,就是說在備考時找準相關院系和導師。有很多學校和院系歡迎並鼓勵外專業報考。另外,在查看招生簡章時,也要細讀專業設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聞學專業,有的導師研究中西比較,就特別歡迎外語系學生報考,因為這樣在科研中就能夠翻譯一手的外文資料;有的導師研究方向是中國新聞史,就更願意要歷史、古典文學專業的考生;有的生物學導師做的項目涉及生物芯片製作,所以對於應用型的計算機專業考生也不排斥。

考生切莫抱有“混水摸魚”投機取巧的僥倖心理。據某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介紹,有些考生報考文物古籍這一冷門專業,並通過了筆試,但一到複試時,導師問他看了幾本古典文獻,考生立即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如果確定了報考志願,複習時除了要吃透書本外,還要從以前的學科中轉換過來,重新培養並習慣於本專業的思維方式,同時學會利用學術話語,熟練把握本學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於皮毛,不解精髓。複習也要得“要領”,如果條件允許,可到報考學校旁聽相關的專業課程或借閱課堂筆記,查看學術期刊,瞭解該領域的熱點、焦點、新課題等。

此外,制訂詳細的複習計劃也很重要。由於考生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學科領域,制訂計劃時就需要從長計議,要先入門,再循序漸進。複習時不能忽略了自己的優勢專業,很多同學由於只注重專業課複習,結果恰恰是讓自己擅長的英語拖了“後腿”。


教苑雜談


很多同學在高考的時候,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最終沒有進入自己心儀的高校,沒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些同學都想借助考研重新選擇自己的專業,為此下了很大的賭注。在這裡我想首先明確回答這個問題,通過考研換專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很多人都是通過考研,考上了理想的高校,理想的專業。那麼我們選擇考研,要做好明確的規劃,要考哪所學校,要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在我們選擇報考之前,要做好認真的調查研究,把我們的時間精力,把我們近期的發展和長遠的規劃結合起來,為最後的成功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在下面留言,我願意回答大家了的問題。


麥田行者


當你無從下手的時候,不妨從全局出發,理清脈絡,重點擊破

考研真需要提前準備,如果跨專業,真的需要找一個老師為你指導,否則你認為的重點真的只是湊字數的。

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可以說跨專業報考難度係數在所有考研科目中是最大的,但是不用太過擔心,只要進行相關的考量和評估,加上自身的努力,跨考成功不是件難事,每年跨考成功的學子數不勝數,所以如果你做好了心理準備,那就放手一搏吧

還是那句話,"隔行如隔山"。這句話真是巧妙的形容了跨專業考研的難度,它是讓你在短短一年中學會並且學精其他人在四年裡學會的知識點,可見其不易。所以,在如此高難度的複習下,你的決心主宰著你的成敗。只要你認準了這件事,併為其付出相應的努力,相信在最後你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