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焦慮,大多來源於不甘平庸”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魚蘇蘇獨特觀點,為你解惑】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美化焦慮。明明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不甘,偏偏要說是因為不甘平庸。

“覺得自己是不甘平庸”其實不過是在安慰自己,讓自己不那麼難受,因為焦慮那麼痛苦難受,我們渴求解脫。

看起來焦慮真是太糟糕了。

事實上,我們沒必要覺得焦慮就是什麼不好的情緒。焦慮不就是因為我們察覺到了自己的能力與這個時代的脫節嗎?正是因為我們內心尋求進步,對現況不滿,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焦慮。

人人都在焦慮,你大可從容點。覺得別人不焦慮,其實是因為他們都在拼命做事,用雲淡風輕的表面來掩蓋內心的焦慮。

淘寶口紅一哥李佳琦,帶貨量分分鐘上千萬。依然不敢停止直播,以至於“看到口紅都怕”。

說了焦慮的產生原因,即對自己能力無法適應時代的憤怒,缺乏與這個時代相匹配的方法論。接下來說說如何緩解焦慮,讓焦慮不影響我們進步。

是的,焦慮無法完全消解。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再焦慮,說明他也就那樣了,再不會進步了。

第一,正視焦慮。不陷進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到自己做正確的事。

前面說了,我們缺乏與這個時代相匹配的方法論。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快得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它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它還會怎麼樣。

有的人反應快,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有的人雖然知道怎麼做,卻做不到;有的人還迷糊著,不當回事;有的人發現了,但等他們行動了,卻晚了。

比如那些搭上了風口的“豬”;比如我們這些看著別人的高收入只能乾瞪眼的普通大眾;比如那些大罵頭條低俗,拼多多廉價的人;比如做啥啥失敗的羅永浩。

我們應該焦慮,但不是焦慮我們為什麼不行,而是焦慮自己該如何找到適應時代的方法論。

第二,正確看待他人。對風光的人高看但不盲從,對“低賤”的人不忽視輕蔑。

對於那些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也就是世俗普遍認為的出了名,賺了錢,甚至賺了大錢的人,我們確實應該佩服他們。不僅僅是他們的眼光,他們的行動力,還因為他們積累的能力。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人能夠一下子脫穎而出,絕對離不開本身的實力。他們所以能夠成功,不是跟上了風口,而是本身就厲害。不然那麼多人做頭條,也沒看誰都月收入萬啊。買了高手的課程卻達不到高手的實力,是因為高手所以為高手不僅僅需要他們課程提及到的能力,還需要高手本身素質過硬。

不盲從是因為,高手們固然厲害,但我們也不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學生時代有些人平時學習不咋樣,但到了畢業考卻能考過那些平時成績很好的人。

時代還在繼續變化,我們仍有機會。

另一個原因則是,這些高手們的厲害,其實是我們捧出來的。高手們為什麼能快速變現,收穫頗豐?還不是我們這些粉絲去支持消費。

所以對待高手的正確態度是,學習高手的方法論,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和高手做朋友,而不是做高手的韭菜。

對“低賤”的人,就是那些賣慘,賣醜,賣傻,賣俗的人,不要嗤之以鼻。

比如路邊賣雜糧餅的大媽,比如抖音上對著鏡頭擠眉弄眼的“丑角”,又比如鹹魚上的免費送。

生意只有賺不賺錢之分,沒有高下之分。你的輕視忽視,其實是你的不敏感和無知。

真正的做法應該是,凡事多留點心,想想別人為什麼這麼做。小市民有小市民的生存智慧,多讀兩本書有時並不能幫你多賺錢點。想賺錢就別清高,有時也低低頭,看看別人。說不準哪天你還得跟他們學習。

第三,馬上行動。分析自己的優勢興趣,找準一個突破點儘快入局。啥都不懂就先跟風。

不能光想不做,因為先入局的高手們也依然在努力,目前還只會大喊焦慮的我們就更不能不努力了。

要行動,但不能亂動。在執行戰術之前,要先想清楚戰略。要做能夠積累,能產生複利的事;要做你能做到,或者你能通過努力做到的事;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你完全可以讓別人為你做。

你所做的每一件最好有多於1個理由才做。已經比別人慢了,想要趕超就要提高效率。

據我所知,寫作是公認的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努力做到,也能夠產生積累,達到複利的事。如果覺得茫然不安,不妨從這個入手。至於寫什麼,在哪裡寫,寫到什麼程度,最終要收穫什麼,如何佈局定製計劃,則要根據你的市場調查,你對你自己的能力認知來判斷。

結語

綜上所述,焦慮是時代的共性,我們不應一味焦慮,而應正視時代,直面自身,總結出適應這個時代的方法論。我們不要“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出自馬雲)。我們要從自身入手,分析自己的興趣與優勢,找到能夠產生槓桿的賽道,儘快行動,讓積累產生複利,讓自己跟上時代,跟上趨勢,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時代依然在變化著,人人都有機會。現在努力,為時未晚。

與君共勉。


我是魚蘇蘇,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