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把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生態循環產業

3月10日,記者來到位於鹿寨縣寨沙鎮古木村板裡屯的食用菌種植基地,走入食用菌種植大棚內,只見到處白花花的一片,在堆放整齊的菌包一頭,一朵朵白色的蘑菇已經盛開,熙熙攘攘地擠在一起,一片豐收景象。工人拿著框,選好位置後,小心翼翼地採摘成熟的白蘑菇。

鹿寨:把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生態循環產業


採摘的這批食用菌是該合作社正在試產的名為姬菇的食用菌。這批試產的姬菇有1萬包,主要在柳州和南寧市場銷售,現在市場批發價是8元/公斤,預計種植這批蘑菇的收入有15萬元。從各方面評估,目前試產的姬菇品質不錯,得到了市場認可,而且產量高,價格優,效益相當不錯,在疫情結束後,該合作社計劃進行量產。

該食用菌種植基地從2015開始種植食用菌,有6個食用菌生產大棚,每年可以生產40萬斤食用菌,常年聘請當地的群眾進行蘑菇採摘、裝運,給群眾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並優先聘請當地困難群眾就業,為他們增收脫貧出了一份力。

“我這幾年都在這裡幫做工,一年賺得到2萬元,補貼家用,蠻好的。”古木村板裡屯2018年貧困戶郭禮兵很滿意在基地務工的工資待遇。

該食用菌基地由寨沙佳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板裡合作社)在運營管理,種植食用菌已經有4個年頭了,接下來,合作社還將利用先進科技延長產業鏈,實現農產品生態化、規模化、市場化、專業化,讓農民賺到更多錢。“下一步,(我們)在食用菌的產業上,利用菌包的廢料發酵後養殖昆蟲,就是黑水虻,來餵養生態雞;利用菌包廢料發酵後的有機肥來發展大棚蔬菜,打造生態綠色產品,讓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技術部負責人張文忠道出了未來食用菌基地的具體發展規劃。

張文忠還說,這只是延長產業鏈的第一步,以後,還要著手建立有機生物轉化基地,利用生物轉化技術,收購養殖基地廢棄物和餐廚垃圾等廢料進行處理,用發酵處理過後的產物養豬、養魚,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系統,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形成融合觀光、旅遊、科研、先進種養鏈為一體“板裡模式”,創造廣西乃至全國食用菌品牌的多項第一,解決農業發展、農民就業難題。

通訊員:鄧冬豔 梁秋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