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差3年不到退休,內退和買斷哪種更合適不吃虧?

夏日清風


樓主你好,還差三年時間就要退休了,選擇內退好還是選擇買斷好,哪種更合適自己不吃虧。如果你有這兩種選擇的話,那麼很顯而易見,選擇內退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道理很簡單,內退以後你個人的工作關係還應當保留在原工作單位,那麼這三年以來的社保都會有,原工作單位來進行承擔,所以說這會對你無形中減輕一定交社保的壓力。

再加上內退以後,實際上你所在的工作單位會給你發放一筆內退的一個退休金,雖然這個退休金可能不是很高,但畢竟這個錢你是可以拿到手裡。如果說你選擇買斷,那麼一次性買斷你的工齡,可能你一次性會拿個幾萬塊錢甚至十幾萬塊錢。當然這樣的話,你的勞動關係就和原單位解除,那麼具體還是要看買斷的金額是多少錢,如果說能夠達到20萬以上的買斷金額,那麼選擇買斷是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僅僅只按著,這個解除勞動合同給你賠償相應的經濟補償,比如說你工作了,二三十年在這個單位那麼僅僅只按照一年的工資來給你補償的話,那麼實際上就沒有必要了,還是要選擇內退是比較合適的,內退一方面對你來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另一方面你拿內退工資的同時還可以找一份工作繼續工作,這樣的話不會影響你一個實際收入。


社保小達人


你要算一算哪個合適,當年我還有八年退休,公司讓我買斷,當時的政策是每年工齡陪1.5倍工資,我當時三十幾年的工齡,我覺得太合適了,從公司出來白得了錢,心裡琢磨著自己找份工作,再工作八年就退休了,所以很高興的和公司解約了。


真的快樂726


你好,無論是內退還是買斷,你都不用去上班了。所以說內退還是買斷哪種不吃虧,可以計算一下哪種合適,假設你現在正常每月應發工資5000元,五險一金繳費基數5000元,內退之後應發生活費3000元,計算方法如下:

1.內退單位承擔的成本


你選擇內退的話,也就是企業的內部退休,單位給你發放一定的生活費,繳納五險一金。由上面的假設,我們可以測出為單位給你承擔的五險一金大約在1800左右(粗略計算),這三年下來單位給你承擔的成本是(3000+1800)×12×3=172800(元)。而對於內退的這幾年,是計算工齡的,所以說,你內退後再退休肯定是要比你這三年不交的情況要高。

2,單位買斷承擔的成本


單位所謂的買斷其實是過去的說法,現在的意思就是按照每工作一年給你一個月的工資,這樣計算經濟補償金。我在這給你算一下賬,如果你工齡30年的話,這30年的買斷費用就是30×5000(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一共150000元。

3.自己測一下哪個不吃虧


按照我的假設,通過測算單位在你身上承擔的成本來看,傾向於選擇內退。我建議你按照自己的工資,單位內退的生活費標準自己測算一下,如果能選擇的話,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做法。

4.買斷後剩餘三年可自行繳納社保


內退期間單位一直給你交著社保,如果買斷之後,到退休的這三年還可以自己繳納社保,粗略估計下每月1000來塊錢,三年下來就將近4萬。如果這三年不交的話,養老金待遇會比你持續交低一些,而且醫保中斷的話,不能享受住院報銷等待遇。這一筆賬要了解。

綜上所述,無論是內退還是買斷,這三年你都不用上班了。我的建議是首先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下單位給你承擔的成本,再做決定。如果兩者金額差不多的花,首選是內退。因為內退單位給你交著社保公積金,你不用操心,而且你還可以出去找點工作幹,雙重收入。如果你現在家裡急需一大筆錢的話,買斷就比較合適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每天學點HR,全家人都跟著受益。趕緊來關注我吧!


HR雜談


內退和買斷,這種“奇葩詞彙”,只能存在大型傳統國企。根據歷史教訓,肯定地告訴你,買斷這種事情基本不存在了。買斷的那幾批人,都覺得吃大虧了,全部鬧著要回來安置了。現在的大型傳統國企,不敢搞買斷了,要搞也是搞內退。所以,能內退,堅決不要買斷。

內退,就是內部退養,等待退休。常規來說,都是提前五年左右。當然了,也有效益差的國企,甚至提前十年內退。比如,前不久一家大型工程企業,女的四十歲就可以內退了,男的四十五就可以內退了。內退政策,一般都是發基本工資,社保全交,獎金和福利沒有。等到退休時候,正常辦理退休手續。內退的人,也是企業的人,可以享受常規福利,比如,那家企業蓋了政策房,內退人員與在崗人員一樣有資格分房。

買斷,就是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按照有關規定,一年工齡折一月工資補償,業內叫做買斷工齡,然後“一拍兩散”,你就是社會人了,企業不再管你了。想當年,流行過買斷。那個時候,有的人拿到了一筆20萬元,很大一筆錢,存到銀行裡吃利息,也能養活自己。許多人覺得隨便找個工作,或者擺地攤賣饅頭就可以掙錢了。結果呢,找不到喝水工作,大家都到街上賣饅頭。幾年之後,錢就花光了。結果了,在職的人員漲工資呼呼的,現在年薪20萬也不稀奇了。這些買斷的人,都鬧著要回企業安置。

結論是,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買斷,買斷就是沒有了根。傳統國企的老員工買斷了,你還能去幹啥呀。除非少數有專業有技術人,可以找到好工作,大多數人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很多人最終選擇迴歸企業安置,不是掃大街,就是做保潔保安的。你還有三年就退休了,能辦內退堅決辦內退,等三年就退休了。


職場火鍋


內退和買斷要算兩筆帳,一是經濟帳,二是感情帳。

單位搞內退,會制定內退條例,約定雙方的權益和義務,要與職工簽約,有基本約定,如:繼續為你交納四金,每月基本工資,一次性補貼多少,還有單位加工資:內退者是虛加還是實加等,你不僅要算清這筆經濟帳,還要搞清爽自己為什麼要內退,是因為人際關係做不下去了,還是身體健康的原因,還是外面有更高的薪酬在等你,搞清了這些關係,是否要內退心❤中應該也有數了。

買斷你會獲得一次性補償,之後就與原單位毫無關係了,你成為失業者(可再就業或領失業救濟金),後半生基本上由社區街道管你了。也要算經濟帳和感情帳,經濟帳好算,難的是感情帳,你要了解原單位對退休人員的態度、福利、是否經常邀請回“孃家”、是否有共享金等,這對上了年紀的人很重要,是一種感情寄託。如果你喜歡與老同事、老朋友常聚的,你是戀舊的人,買斷要謹慎考慮。

能與單位談內退、談買斷的人,是在單位做了幾十年的“老人馬”了,而現在還在搞內退的單位,工資💰績效不會差,你還有三年就要退休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某地某單位,十年前搞內退,走了一些懶惰者、年老體弱者、能力雖強但人際關係差者,這些人開始以為揀了個大便宜,後來都後悔莫及,只有因健康原因搞了內退,又搞了“提前退休”的人,心理才略微平衡……

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的人,還是與原單位保持關係的好。

你如果是小單位,遇到了破產清算、改制賣殼的事,讓你在這兩個問題上選擇,那不僅要搞清以上問題,還要弄清爽你的檔案關係在什麼地方,通俗地講,今後老了,碰到生老病死的問題,誰來關心?誰來幫助?這些都是問題,搞清了才會有正確選擇。

唉……


蘇舟2


如果你們單位有這種政策,我覺得應該算清楚經濟賬,那種最實惠,最有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是可以自由來選擇的。下面和您分享一下的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內退比較合適。

現在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為了解決人多崗位少的困境,發明了一種離崗休息的新名詞,叫著“內退”。之所以叫“內退”,因為現在辦理正式退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達到15年以上,由於年齡離退休年齡還有三年,所以不能滿足正常退休的條件,所以用人單位在無耐之下,只能讓你在內退和買斷之間選擇一個。那麼內退和買斷都是離崗休息,但是內退期間,單位每月要正常發工資,正常繳納五險一金;你還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外找個兼職的工作,有了兩份收入,日子不會太差,即使找不到工作,基本的工資,社保是有保障的。

第二,買斷有什麼好處?

如果採用買斷的方法,主要還是要看單位給予的補償金來衡量,如果買斷後,單位給予的一次性補償標準比較高,總的標準計算下來遠比內退划算,那麼買斷也是一種選擇。不過買斷工齡,意味著你和用人單位徹底斷絕了關係,買斷後就屬於下崗狀態,沒有工資收入,沒有社保,這一切的開銷都要從你買斷工齡的費用中來解決;如果買斷後,能找到一份自己的工作繼續上班,由新單位幫你繳納社保,那麼一次性買斷也是合適的,因為目前我知道,國有企業買斷工齡,其實是大大突破勞動合同法規定的12個月的上限的,少的幾萬,多的十多萬,這要根據單位具體情況來做選擇。

總之,無論是選擇買斷或是內退,只要繼續繳納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費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都不影響按時辦理退休;如果內退或是買斷後,已經找好了新工作,繼續上班是最理想的;如果買斷後,無法找到新工作, 那麼內退還是最好的選擇。


幫兄愛唱歌


我就是大型國企的,而且正在搞買斷,離崗休養,退養三種減人方式,你說的離退休三年買斷和退養那種合適問題,主要取決你單位買斷三年給多少錢?退養每月又給多少錢?不能一概而論。我單位三年買斷大概給20W,而且買斷還有兩年失業金大慨2萬5左右,這樣自己交三年養老保險(醫保失業免兩年),再退休很划算,缺點是退休後企業退休補貼每月400多元沒有了,醫保卡每月返一百多藥錢也沒有了,但跟一次拿20萬錢比還是買斷划算,當然如果你單位三年買斷給10萬以下的話,再看你企業退補貼和醫保卡返錢多少,然後再考慮那個划算,還一點就是賭壽命,如果你能堅信自己能活100歲,無論如何都是內退合適,如果保不了長壽,落袋為安是上策。


夢幻110


你的情況辦不了買斷工齡。

還差三年買斷不了(除非特殊工種差三年),勞動法規定的長期合同的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內的單位是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所以你只能內退。

如果你是符合規定可以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種人員,還差三年(離法定還差八年)當然選擇買斷工齡了。買斷工齡最低賠償標準也是按你工齡(一年算一個月)乘以離職前一年平均月工資。回去後還可以領兩年失業保險(我們這三零五零的可以領四年)並且在領失業保險期間續交養老保險每年免三個月費用。到提前退休年齡一樣可以提前退休。等於提前三年退休還多送你一筆養老金。

如果辦理內退我們單位是按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


光頭老大51014380


樓主你好,還差三年不到退休內退和買斷,哪種更合適不吃虧呢?如果說你在這兩種之間可以選擇的話,那麼我認為買斷相對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首先你工作了一輩子,那麼如果這個時候買斷工齡,基本上你之前工作的年限都是可以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的,那麼經濟補償是根據你的自己全額的工資待遇來依法進行補償,每工作一年可以享受到一個月的工資待遇。

明顯像你這種工作了一輩子,並且還有三年就退休了,所以說你的工作年限比較長,那麼企業單位如果要買斷你的工齡的話,勢必獲得的經濟補償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而且除此之外你還可以享受到失業金的待遇,享受失業金待遇的同時,你的醫療保險都會由失業金來給予承擔,並且你個人在很多地區也可以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交納職工養老保險,所以不存在自己社保待遇,包括今後的退休待遇受到影響。

但是往往作為企業單位來講,對於這樣已經給企業單位工作一生的人員來說是很難進行買斷的,除非確實是企業自身的原因導致破產,那麼這樣的話也就是不存在內退的問題的,因為畢竟它是整體破產而不是裁員,如果說要裁員的話,我相信不會讓員工自己去選擇,內退或者說買斷的應該是企業單位直接會給這種快退休的人員辦理類推,而不是買斷,因為買斷的話,對於企業單位所承擔的成本會更高一些。


懂社保


這種情況還是要看看這幾個方面:

一是你自身的情況,比如有沒有技術,身體健康怎麼樣,工齡有多長時間。

二是企業情況,如果企業管理不怎麼樣,產品生產狀況也不怎麼樣,或者國企改制被私人吞了只是為了要補貼或者土地變現,也許你內退沒多久他就倒閉了啥也撈不著。

三是看內退給多少生活費,買斷給多少補償,三年時間自己需要繳納社保醫保多少錢,還有一個公積金也要考慮進去。

四是看家庭的承受能力。

如果以上這些情況搞清楚了,那你也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