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走向啟示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吳濤


2000年本科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

2002年至今任教於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06年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桑德羅•特勞蒂油畫高級研修班結業

2007年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2015年入選湖北省美術人才培養工程百人計劃


wutao.arthub.cn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1》 130x20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9


人與世界關係的真實呈現


——關於吳濤的《中國故事》


文 /皮道堅


吳濤的《中國故事》將一種抽象風格鮮明的自由揮灑以及一些數字符號,與有濃郁具像表現意味的粗獷人體巧妙地交織混融在一起,構成匪夷所思、觸目驚心的圖景。由滴灑、流淌、點、擦等描繪方式“構造”的框架式結構,在黑魆魆的空間裡漂浮、遊動,呼嘯、撞擊……,彷彿在不停地解構和重組,給人以極其真實的恐慌不安感覺。這種感覺不由分說地迫使我們注目那在黑暗中凸顯,被裹挾糾纏的、充溢著青春生命的肉慾氣息、象徵著生命激情和快樂美好的女性人體。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畫室》 160x8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05


作品強烈的精神隱喻性不言自明,它直接指向現代都市人的生存狀態。事實上作品的意義也許並不止於此,它還提示著在當代藝術情境中繪畫如何能將轉瞬即逝的真實個體經驗轉化為人與世界關係的真實呈現。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 150x250cm 布面油畫 2009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 · 造飛機的工廠》 130x15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09


在吳濤的繪畫中現實世界是粉碎的,如果他能夠的話,他會想把大海撕成碎片。他以層層疊加的線條來描繪畫中的空間結構和人物,這些線條是畫家藝術敏感性的體現。畫家在藝術創作中重塑現實,畫中的色彩運用極為成熟,畫中出現的建築結構幾乎是用畫靜物的手法處理。雖然線條緊湊,但是吳濤的畫面完整而不失詩意,有著自然的平和,隨處體現著靈魂的清澈。


/ 桑德羅.特勞迪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NO.2》 150x250cm 布面丙烯 2017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大紅椅》260x15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1


吳濤的作品有種象徵性,象城市樓房般的巨大結構,冰冷而龐大;冷色調的框架背景中是暖色的女人體,溫暖卻柔弱。在中國迅速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人的現實處境,就像這巨大冰冷結構中的女人體,軟弱無力。

/ 慄憲庭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NO.3》 100x13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6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6


吳濤的作品以一種"小眼觀世界"的視角被展開。在微觀的視鏡裡事物總是被放大了的,一種放大之後的陌生化被呈現出來,當然放大後的"熟悉性"並沒有全然消失。"放大"只是為了觀看與表達上的需要。在我的畫面中,熟悉化的椅子被給與陌生化的參與與表達。無論是對家長制的畏懼,還是意向上對其進行的埋葬與閹割,在我的"微觀視角"中都可以找到圖像上的言說。


/ 原志陽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 NO.1》 100x26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7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4》 13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


吳濤的繪畫帶有70後的超越意識、深沉的、某種類似宏大敘事傾向。他強調畫面的視覺感受,不拘泥於客觀對象的再現。個人化表現在一個階段內的持續追求,賦予了作品強烈的風格意味。儘管從他的繪畫中依稀可以看出1981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繪畫新精神(A New Spirit of Painting)”展覽中作品的影子,但與西方新表現主義對神話、創傷記憶的表現等宏大敘事立場不同,吳濤的作品是更微觀、個人化的顯現,在藝術生態紛繁多樣的今日,繪畫依然是表達人對當下世界感受的重要途經,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性。

儘管從畫面與客觀對象的關係上,吳濤的繪畫遠離了再現和現實主義手法,具有顯著的表現意味,借用尼采的區分,吳濤的繪畫帶有阿波羅式的深沉和省思,傾向於以繪畫敘事,理性與剋制,這一點在藝術家作品中持續出現的“椅子”形象可以得到印證。

/ 李珂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長生塔》 80x60cm 布面丙烯 2019


Arthub x 吳 濤



Arthub:吳老師,您好。您的系列作品《中國故事》中,選取的場所都較為久遠,讓人浮想聯翩,您最初想以中國故事為主題開始創作,是受什麼啟發嗎?是先有畫面內容才有主題的歸納,還是有了主題後才有了具體內容的產生?

吳 濤:我是在畫室進行人體寫生時,通過座椅的排列引發了關於“位置與存在”這一主題的思考。這與我當時剛從學校畢業的狀態也有關聯,剛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還是很不適應的。我11歲就離開父母到學校寄宿,所以集體生活伴隨了我整個青春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根本來不及割捨對學校的依賴就被丟進了社會,很多時候我是被一些無形的力量裹挾著被動地往前蠕行。所以我的畫面里人物是渺小或缺失的、是軟弱無力的。框架象徵冰冷的建築、又或者是制約等等,我總結為個體經驗的表達。

2007年我在羅馬參加一個展覽並看了大量的喬託作品,受到啟發。《中國故事》系列正是在這樣一種情境下產生的。以往畫面中的人體被取消,畫面場景變得宏大,充滿了敘事性。這個系列持續了10年,貫穿了我的整個青年時代。現在每次看到這批畫,我都會感慨萬千。

通常我會把自己放到我所要表達的語境中進行思考,然後去細化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中國故事》180x150cm 布面丙烯 2017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 I 道1》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9


Arthub:您似乎也尤為喜愛我們古老的中華文化,除了《中國故事》中能見其影子,在您的《啟示3》中也有著“無意”的點睛之筆——遺落在陶瓷上的古老故事,又再一次碎片化遺留在了畫面中;此外,如古塔、王系列等等,您通常從哪裡獲得這些畫面的靈感?

吳 濤:我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也收藏中國古老的器物,我希望通過這些冰冷而殘破的碎片打通和傳統的橋樑。其實傳統就在那裡,看你怎麼去取用,去轉換。

我所有的靈感與思考都從生活中來,從傳統文化裡來。我叛逆而且矛盾,喜歡熱鬧卻又不合群,這些性格也融進了我的創作裡。其實畫面就是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從最開始的人體系列到啟示系列內核並沒有改變。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4》 100x16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9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3》 150x130cm 布面丙烯 2019


Arthub:能為我們解讀下您今年的新系列《啟示》 嗎?

吳 濤:啟示錄來源於聖徒約翰在拔摩海島寫下的種種異象。 而這個詞又指看到某種事物後使有所領悟。如果說早期的故事系列是冷眼旁觀或者管中窺豹,那麼《啟示》系列則更希望讀者引發思考。光怪陸離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著,我只是把它們消化在我的感受裡。


Arthub:在您的畫面中,不難看出您的繪畫敘事是理性的,畫面感豐富、凌亂的同時,依然保有邏輯性和嚴謹性,同時,您對色彩和線條的把控成熟,您在創作過程中覺得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在哪一方面?

吳 濤:對,我於1992年進入湖北美術學院附中、本科,有過八年規範而系統的學院經歷。教過我的先生們很多都是目前活躍在藝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我的藝術軌跡裡有對很多繪畫風格的研究和體現。

最大的困難是尋找到自己,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被信息裹挾。有善意的有惡意的,通過手機每天可以看到大量的優秀藝術家作品,我們偶爾會迷失在對他們的喜愛裡。所以我覺得面對自己、表達自己是我在創作裡遇到的最大困難。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2》 180x150cm 布面丙烯 2019


Arthub:您今年的畫作抽象性更為明顯,畫面的立體感也更為凸顯,16年您創作的《長生塔》似乎再一次在畫面中重生,您是怎麼看待自己這三年來的創作歷程?您又賦予了“長生塔”這一符號什麼意義呢?


吳 濤:長生塔嚴格講是介乎於《中國故事》和《啟示》兩個系列裡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塔的層級關係和排列方式讓我受到啟發,我嘗試把椅子的形態進行了重新擺放並製作了不鏽鋼版本。在平面上,我以長生塔作為一個基本形態又進行了解構和重構,於是就有了《啟示》系列。另外,我並不認為自己是畫抽象的,這只是我的畫面自然而然所產生的一種錯覺。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長生塔+中國故事NO.1》 不鏽鋼+布面綜合材料 2017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啟示5》 100x100cm 木板綜合材料 2019


Arthub:您覺得做藝術,最重要的心態是什麼?

吳 濤:做藝術需要的是一顆強大的“平常心”。“咖啡館打烊了,我關上門就回家了”這是我常常引用邱吉爾的一句話。做藝術是件枯燥而重複的活兒,很多時候我都會絕望,但又忍不住週而復始面對畫布,和它搏鬥。古代有很多沒有留下名字的能工巧匠用一生繪製一座廟堂裡的壁畫,比起他們,我的修行才剛剛起步。


其他作品賞析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紅》 50x130cm 布面丙烯 2019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星空》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9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王系列7》 紙本丙烯 2018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王系列1》 紙本丙烯 2018


吳濤 | 從故事走向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