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愛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是什麼心態?

Z97291435397


總愛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是什麼心態?\r

\r

總結了一下,為以下三種心態。\r

1.我總是對的。\r

2.寫給自己看的安慰。\r

3.真的想要溫暖你。\r

\r

第一種心態:我總是對的。\r

怎麼連這種事都看不透,人生悟得不夠透徹啊!(至少沒有我透徹)\r

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一級防禦機制,全能自戀。\r

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只會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真正地關心他人,在嬰兒期地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地時候,常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當成年之後,還如此自戀,進行自我心理防禦,將不適合人際和諧溝通。\r

貌似用正向地雞湯文展示給他人看,其實,有著全能自戀感,高高在上表示自己是正確的,而且永遠是正確的。他人都是錯的。當他人不以自己的方式行為時,他人將是大錯特錯,因為你看:雞湯文上都是這樣說的。用雞湯文作為攻擊的手段。\r

\r

第二種心態:寫給自己看的安慰。\r

當環境中缺乏正向力量安慰自己時,還需要多一些積極的力量給與自己勇氣。\r

你細細觀察,幼兒園的孩子早期在學語言時期,會有一段自言自語的狀態,其實自身是在進行語言架構,當外界給與的語言反饋很匱乏的時候,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給自己對話和思維。\r

在朋友圈裡發雞湯文的作用也類似於兒童自言自語的狀態。\r

當外界不夠多的能量提供給自己成長時,自身產出。\r

\r

第三種心態:真的想要溫暖你。\r

這是一種大愛的表現,在朋友圈裡有自己在意的特殊的人物存在,當自己的語言變得蒼白時,用一些濃縮的詞語和圖片,達到精煉而有效的溫暖他人的目的。\r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在朋友圈裡也出現很多專屬於現代當下的語言文化,通過短而小的詼諧的配圖配文,達到溫暖他人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有時語言是蒼白的,而留白的遐想卻是無窮的。\r

\r

總愛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並非都是你想象中的二,也不全是沒有目的性的炫耀。\r

關鍵是你受不受用。\r

走心的,走進去。\r

不走心的,請回頭再見。\r



螢火蟲心理師


曾經也觀察過我的朋友圈裡經常轉發雞湯文的朋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人。

1、她轉發的雞湯文與她的價值觀相同。舉個例子來說:我有一位朋友,在教育培養孩子方面屬於很瘋狂的教養方式,所以她轉發的文章,基本都是與她擁有同等觀點的作者寫的各類引導型教育類雞湯文,並且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影響和改變她身邊的熟悉的人。

2、文化知識偏低但又想向別人展示自己內涵的人。這一類人轉發的文章還是很有特點的,一般都是我們稱之為“毒雞湯”類型。

3、老年人。老年人轉發的文章大多都是歌頌祖國、道德底線、孝敬父母類的雞湯文,她們轉發的目的有表達自己忠於祖國情感的,也有對自己孩子敲警鐘的想法。

4、內心偽善,想通過雞湯文來洗滌心靈的人。這種人是一定存在的。我有位朋友,人品簡直一言難盡,但是偏偏還喜歡轉發各種表達人性和善、善良有愛的雞湯文。我想這可能是他一直在追求的東西,只是沒有能力達到,也就通過轉發雞湯文來向別人說明“他雖然很陰暗,但其實也是很無奈的”想法吧。(但我不認為他真的很無奈)。

5、直達心靈的轉發。有一部分人的雞湯文轉發還是很有質量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比較契合文章中所表達的道德品質,或者為人處事的方式,因為符合他們的三觀,所以便轉發出來。

雞湯文這東西,有的是好的,有的是毒的。有的可以洗滌你的心靈,有的可能讓你反其道而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多看高質量的文章來提升自己,看完文章養成“隨手。點贊、加關注”的習慣,那就更加高尚無比了。嘿嘿。





切瑞的漫生活


愛在朋友圈發雞湯人,是什麼心態?


朋友圈是一個熟人網絡圈,除了親戚、同學、朋友以外,還有同事和客戶等一些人。

如此一來,選擇在朋友圈發心靈雞湯的人,內心的想法或訴求,往往要分:是有意識的轉發,和無沒意識的轉發。但就轉發這個舉動而言,已經反映了轉發者志基本認同了文章裡面的觀點,所以才選擇進行轉發的。


那麼什麼是有意識的轉發呢?

有意識的轉發,我覺得有二:

一、通常是帶有動機傾向的轉發,比如在現實中剛與某人發生了爭執或有分歧,心裡正悶悶不樂,正好有篇反映到這個問題的心靈雞湯文章,於是便拿來轉發了。這裡反應的就是轉發者想借助“文章”這層影響力,希望那個人能對號入座,進而彌補或扭轉或改變或引導人他,以使他人能從中有自知之明或改變觀念甚至認同自己。反應的是轉發者一種主觀意願上的行為。


二、正所謂缺什麼補什麼。比如因工作,因學習,因家庭,因感情等遇到了障礙,鬱鬱寡歡甚至形成了心結,看到了類似相關心的心靈雞湯文章,出於安慰和共鳴的心理以此拿來分享。一是在告誡自己,二是想轉告別人,放心我在改變呢。其實真實的是他需要找人來傾訴,現實卻身邊沒有可傾訴之人。


最後,什麼是無意識的轉發?

無意識的轉發:純粹就是認同文章的觀點,給文章的內容給折服了,情不自禁拿來與大家分享,並沒有明確的動機傾向。


輕裝簡心


大家好,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當然也讀了不少這個問題裡提到的雞湯文,我說一下我的一點看法吧!

首先,我們要對雞湯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雞湯文其實指的是一些對我們有所啟發、有所指導的正能量的文章,就像雞湯一樣充滿營養。不過,現在網絡上也充斥著一些看似有道理,仔細一琢磨狗屁不通,或者充滿負能量的文章,我們稱之為“毒雞湯”,看多了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使你更迷茫。

也就是說,雞湯文本身沒有錯,起碼出發點是好的,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有那麼多人喜歡自然有喜歡的道理,但是,我們要學會分辨,那些是營養雞湯,哪些是毒雞湯。

在朋友圈發營養雞湯文的人,我認為:

01,有的人可能生活不盡如人意,看這類文章想找一絲安慰,覺得自己受用了,也想分享給朋友們。

02,有的人沒有什麼不如意,看這些文章純粹的就是喜歡,自己也喜歡寫一點,然後覺得自己寫的不錯,發在朋友圈小試炫耀。

03,有的人自己沒什麼文化,甚至都看不懂文章說的什麼,只是覺得這些文章都很富有哲理,在朋友圈多多分享,好讓人覺得自己很有文化。

以上幾類人呢,發這些文章的出發點並沒有惡意,只是自己的一種愛好,所以啊,我們若是不喜歡看那就不要點開。

還有一些人,極少數的人,故意的發一些負能量的毒雞湯,給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灌輸一些不良的思想。所以啊,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學會辨別好壞,不要讓那些垃圾文章影響了自己的三觀!

謝謝大家,如果你對我說的這些有想法、看法,歡迎在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美文拾光


來回答一下。

首先,以己度人,似乎不是好現象。可以思考,揣摩,以人為鏡,但不能隨意給人下定義,貼標籤。這是蛋蛋的觀點,必須說明一下。

雞湯文是很沒有營養的。屬於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說個小故事吧,一個妹子去衛生間,一哥們說“我來看”,妹子很淡定地說“你來看吶,看見莫不著急死你……”拿這個故事形容雞湯,很合適!(不接受反駁)。

雞湯文看上去高深莫測,實際是雲裡霧繞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誰還沒有點迷惘的時候,自以為明白,卻是糊塗而不自知,待繁華落盡,務實求真,也真真切切的明白。

蛋蛋也有過那種時候,可蛋蛋是一個軸人,仔細推敲辯證,才發現原來不過爾爾,是自己糊塗罷了。所以,蛋蛋自稱糊塗的糊塗蛋,實時提醒自己別自以為是,別裝深沉裝文藝,更不用像小孩子一樣,靠哭鬧吸引注意力,那些都沒那麼重要……生活是自己的,思考是自己的,老話說“話聽七分,信三分”。

再來說說雞湯文。蛋蛋是美文領域原創作者一枚,美文和雞湯文其實就一牆之隔。做過幾次嘗試,雞湯文隨意寫一些雲裡霧裡的話,甚至搬遷一些別人的片段,看得人還不少。自己花心思寫的純原創文,看得也不少,但原創很難,雞湯文搬遷氾濫……

不必計較,在意。


糊塗的糊塗蛋吶


我在微信朋友圈,不會刻意去轉載別人的雞湯,也不會違心的唱人生大道理的高調,我只是習慣的把微信的相冊功能,變成自己收藏美圖、記述自己人生感受的電子日記本。

幾年下來,有品位的圖片和有意義的文字,已經變成幾本書,而且因為這樣的習慣,思想觀念在不斷的豐富昇華。這算是一種思考學習吧,在沒有圍牆的大學裡繼續深造,活到老、學到老,讓平凡的物質生活日子,閃爍揮發智慧文明的光輝。

雞湯總比無味的水更有內涵,只要去閱讀品鑑,就總會所收益,但接觸雞湯不能過度,為了博眼球或為了賺錢而拼湊勾兌的雞湯,那是一種傷人傷己的灰水,人應該學會鑑別和躲避。

雞湯究竟是營養豐富的高湯,還是魚目混珠的汙流,閱讀久了就會有鑑別力,就像頭條裡的美文欄目,你會在特定的層面,與高人的思想觀念邂逅,你也會一目十行的規避掉很多泛泛沉渣的圖文,關鍵在選擇。

世間芸芸眾生,捧著手機消磨時間的人很多,只要不妨礙或傷害他人,自己開心就好,唯一需要思考的是,人生時光有限,如果真的喜愛品飲雞湯,還是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思想家、哲學家會更好,那樣你將擁有的不僅是智慧,還有自信和自強。




勵文liwen


所謂的“雞湯文”,其實說的是一些帶有思想火花的“金句”或者短文。這些金句和短文的流行,其實也折射了當今社會人的浮躁。


還是很多年前了,也讀過幾本書名就叫著《心靈雞湯》的書,當時確實被書中的思想火花拍案叫絕,當時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後來,對這些東西也有一定的接觸。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開始審美疲勞了。


因為這類“雞湯文”,雖說是思想的“火花”,但此一時彼一時,絕對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人的浮躁,不想花大力氣去讀書,讀好書,倒是鍾情於這類“快餐式”的短文,說白了,就是不想動腦筋。要知道,這些“雞湯文”應當說是創作者的生活體驗,與你,與他,與她的生活經歷是大不相同的,也與自身的修養分不開。那麼,總愛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


客觀地講,發雞湯文的人一定是被感動了,或者是產生了共鳴,覺得這個金句或者短文很好,想要與大家分享。其次,這也代表了他(她)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虛榮感”。這是我分享的,代表著我的體驗,也代表著我的修養。分享給大家,我就能站在了某種主動性的高度。第三一點,那就是純粹的無聊,漫無目的地瀏覽後,被這類雞湯文短暫地打動了,於是,隨手一發,就出來啦。至於什麼思想深度、背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基本上是一概不關心。


我們講,面對日益紛繁複雜的社會,許多人多多少少感覺到了人生道路上的茫然,迫切需要比較可以為自己能接受的人生體驗。於是,“雞湯”氾濫。可是,越讀越來越覺得所謂的人生其實都很痛苦,更有一部分人,寧願下跪也不願意花大力氣來改變我們的人生。所以說,總愛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其實是很盲從的。


而對於熱衷於讀雞湯文的人來講,其實更多的還在於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為了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用現成的“雞湯文”來裝裝門面,還是比較省時省力的。


情也48014018


微信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微信朋友圈成為時尚的聯絡方式。經常看到有人在微信圈發雞湯文,讀後讓人感到溫暖。這心靈的雞湯,撫慰了很多處於低谷的心。這些發雞湯文的人,首先是熱愛生活的人,他們喜歡把生活中的感悟,這種積極的情緒,變為溫暖的文字,藉助微信朋友圈傳播給更多的人。這種人心裡裝著別人,時刻在關注著關心著別人,這種雞湯文不僅是心靈的營養,更能給人以走出人生困境的力量。

我們感謝這些雞湯文的發佈者,如果大家都來傳播這種正能量的文字,我們的社會,會變得積極向上,人與人之間友善相處,這是多麼好的人生心態啊!


蒙山樵夫下山來


都說缺什麼會展示什麼?

其實發雞湯的人也是蠻有愛的,愛著自己,愛著別人。當他看到雞湯的時候會想到他身邊的某某某,可能用得著,或者說某一句話,某一個字就感動了他自己。

表揚完了,說一些不好聽的。

發雞湯的人其實是脆弱無力的,他有一顆柔弱的心臟,有著自己生命無以承擔的重。所以他需要不斷的給自己一些正性的強化和暗示,拼命的給自己打雞血,才能夠活著。才能夠假裝活的很好。所以也是值得同情的一類人。

還有一種自以為是清高的人,覺得你看我懂這麼多,有一種高高在上訓誡別人的心理,我把雞湯展示在這裡,你趕緊來喝吧!這種人有一種救世主的心理。

也可以說一個總是愛發雞湯的人,是在成長的,總比一些發廣告的人要強很多。至少發雞湯的人是醒悟的,知道自己需要喝雞湯的,知道自己是有所欠缺的,也認識到人是需要成長和可以成長的。所以總是發雞湯的人是在成長期,至於這些雞湯是否能夠幫助成長,就在於個人的悟性。


星期五心理


因為人是一種非常軟弱的生物。


那些愛發雞湯文的人,大多在生活中頻頻失意,或是存在某種巨大的失落感,長期對某個事物,某種生活狀態求而不得,且得不到與之相關的正向激勵,享受不到正循環的推動力。


他們不敢面對鮮血淋漓、殘酷暗黑的現實,不能承受人生生而孤獨、愛情可遇不可求、草根翻身更多的是依賴運氣等令人痛苦絕望的現實。


他們需要不斷的自我欺騙,通過頻繁的發一些邏輯鏈條簡單,無法經受推敲的故事,一遍遍暗示自己,從而構建一個安全的可期待的成功路徑,給自己信心,給人生慰藉。


他們需要通過哪些漏洞百出,簡單直白的故事和雞湯文,來獲得一種智力上升的錯覺,一種逃避現實的快感,滿足文化水平一般,本質上安於現狀卻又無力掙脫改變的小人物們的虛榮心。


至於說什麼心態,也許對他們來說,雞湯文就是和煙、酒一樣的一種精神類藥物吧。寄託了自己的美夢和幻想,勉勵自己鼓起勇氣生活,並沉醉在自己構建的虛擬的世界規則裡,日復一日,直至人生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