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人平均每天步行三万步,怪不得现代人半月板容易损伤

温馨提示:本文可以结合下面蓝字视频链接结合阅读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大家的日常活动量大大地降低了,据说冷兵器时代人平均每天步行三万步,现在的人平均不到一万步,懒的人恐怕几千步都走不了。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运动系统的退化,表现在膝关节就是半月板、软骨、肌肉的普遍退化,肌肉力量下降导致保护性差,半月板退化表现为其柔韧性差,容易撕裂、损伤。半月板损伤目前是膝关节运动损伤中第一位的。

冷兵器时代人平均每天步行三万步,怪不得现代人半月板容易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症状鉴别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本人都十分重要,是直接导致最终诊断的第一要素。 这两年反复回忆总结近几年自己做的半月板损伤的手术,再回头来看当时病人的症状,仔细总结其中的细节对于以后自己的再提高还是有用的。

首先是疼痛,疼痛的表述即使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表述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疼痛的位置、程度、性质、加重的因素。位置一般是关节线的疼痛,病人的表述无疑是不可能清晰到点,除非医生检查到这个点,但是病人可以表述到内、外侧,也可能说不清疼痛的清晰位置。疼痛的程度是和半月板损伤的位置、撕裂的程度、体质强壮程度有关的。半月板损伤在关节囊附着部、出血较多的位置、容易受到牵拉的位置、体格较为强壮的这些情况都会疼痛剧烈,反之损伤在中心区域、出血很少、固定不移的位置(比如后角和后交叉的结合位置),疼痛都不剧烈,甚至可能出现活动后疼痛减轻的现象。疼痛的性质多数为撕裂性的疼痛,也可能为钝痛、刺痛。一般加重的因素都是活动,一旦静止休息疼痛绝大多数会减轻或消失,但也有例外,这些年做了有十几例内侧后角和后交叉联合部的层裂损伤,休息一段时间后关节内反而出现胀痛,刚下地时疼痛剧烈,不能下蹲,但走一段路后疼痛反而消失。这种损伤的体格检查甚至没结果,麦氏征、steinment都是阴性,duckwalk也是可疑阳性。远不像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由于外侧半月板的移动度大,破裂后容易移位、牵拉或者坎顿发生剧烈疼痛,诊断容易获得。

其次是弹响,严重破裂的半月板损伤 #有时没有声音,后角的损伤也很少。多数是较厚区域的损伤,形成了关节内的半月板损伤的瓣状物,受到挤压和负压产生后,声音清脆、高调。但个人认为除非有明确的外伤史,多数响声的来源是髌骨和股骨撞击的声音,即使有外伤史,也要和疼痛一起考虑。

第三是肿,最容易被说成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的肿是反复发作的,休息后消失、运动后加重,同时伴有疼痛和可能的弹响。但要鉴别的肿是运动员的软骨超载荷的肿,这是软骨下骨的疲劳骨折导致的慢性炎症的肿。

最后是肌肉萎缩,内侧半月板损伤会引起典型的股内侧肌萎缩,机理不清,但个人认为和股内侧肌斜头和髌骨半月板韧带等损伤紧密相联,有相同的神经支配,损伤后反馈性引起股内侧肌的神经营养不良。而外侧半月板损伤似乎短期难以引起肌肉萎缩,青少年的肌肉萎缩是废用性居多,膝关节周围肌肉普遍萎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