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鴻門宴項羽不聽范增的話殺了劉邦,說他是婦人之仁對嗎?

大馬哈魚12


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原因有3點

第一,劉邦低姿態。鴻門宴的座位有東西南北四面,當時講究西面最尊貴,東面其次。然後是北面,最次是南面。項羽當時坐在西面,而劉邦坐在最次的南面。劉邦卑躬屈膝。項羽一看,一個40多歲的老頭兒,在我面前低眉順眼,這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項羽當時就覺得劉邦也沒那麼可恨,在我面前跟個奴才一樣。可以看出項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第二,陳平使用離間計。項羽派使者到劉邦這兒,劉邦手下襬了太牢宴。陳平說:這只不過是項羽派來的使者,又不是范增派來的使者,范增曾暗中幫助咱大王多次,應該擺太牢宴,今天只不過是項羽派來的使者何必勞民傷財。這個事情讓項羽派來的使者知道了,於是回去稟告了項羽。項羽一聽,慢慢的就開始懷疑他的亞父范增了。

第三,項羽打心底就沒有瞧起劉邦,認為劉邦只不過是一個流氓。我項羽力拔山河兮,滅掉劉邦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何必跟一個流氓較真呢?

各位朋友,如果我的回答對您的心思,那實在是太好了。如果感興趣還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的楚漢時期的問答,現處於考核階段,謝謝。


涉獵生活


說項羽是婦人之仁是對的。對自已政權有威脅的對手,應抓住一切機會,果斷地除掉他。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已的傷害。在鴻門宴上,項羽完全有能力除掉劉邦,但項羽愚蠢地認為,只有在戰場上殺死敵人,才是光明正大。在宴會上殺人,不光彩,不仁義。最後讓劉邦逃脫了,失去了消滅劉邦的大好機會。所以范增如此說他。毛澤東同志在人民解放軍攻克南京後,告誡人民解放軍,“不可沽名學霸王",就是借用的這個典故,激勵人民軍隊不要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果斷地消滅敵人,不要象項羽那樣沽名釣譽,錯失良機。


漢闕故人


這是由人性格決定的。

項羽是光明磊落的真君子,不是耍陰謀詭計的偽君子。

當初,劉邦軍十萬,項羽軍四十萬,以絕對壓倒性優勢處於上風。

當時劉邦先攻入咸陽,但不敢久住,財物不取,婦女不搶,撤出咸陽屯兵於霸上,是一種安撫民心的策略。

項羽的手下謀士范增看出了端倪,對項羽說,劉邦這是收買人心,想謀天下,不如請劉邦到咱們鴻門來赴宴,趁機幹掉他。

項羽一開始猶疑,不想幹這小人之事,然而經不起范增百般嘮叨,終於同意。

那劉邦聽項羽有請,不敢不來呀,明知來者不善,只能硬著頭皮赴宴。帶了心腹樊噲同往。

項羽劉邦見面寒喧過後,一同飲酒。


席間范增一再示意項羽幹掉劉邦,機會難得呀,那劉邦就象案板上的肉一樣任項羽宰割。

項羽也領會范增的意思。面對面前這個文弱的書生,強大的自尊心和驕傲感,使項羽一時躊躇,難以下手。

心想:“這劉邦瘦的象個雞子,一綹山羊鬍,臉瘦身幹,象個癟茄子一般,這樣的老書生,禁不起我一隻手指,何苦要用這陰謀,落個不義之名。”

想到此處,內心已打定主意,任你范增怎麼使眼色就是不動手。

後來,劉邦有驚無險,安然撤退。

那范增十分生氣,質問項羽:“今大好機會,主上為何不動手,何來婦人之仁乎。“

項羽也怒道:“看劉邦一個文弱書生,我若使陰謀殺了他,恐天下人恥笑。大丈夫應明刀明槍的幹,況且我手下四十萬大軍,戰將千員,如此優勢,為何用小人奸計呢。”

范增聽後無言,只能感慨,劉邦命大,項羽真乃大丈夫也。

雖然最後劉邦戰勝了項羽,但項羽這份男人範兒,還是應該受後人尊重的,並不是婦人之仁,乃是爺們氣概!


水壺火煮666


首先不能用一個平凡人的眼光來看待政治的鬥爭,從古代到現代政治的鬥爭都是殘酷的,步步都要小心謹慎,難免少不了算計,這就是每一個政治集團都有一大批智囊團的原因,這些智囊團的才智涵蓋社會各個方面,政治集團的成功特別需要智囊團的團結協作才能發揮團隊的戰鬥力,項羽在鴻門宴放走了劉邦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劉邦是有才氣的,但是劉邦在政治上是個小人,對待小人不能有婦人之仁,這說明一點項羽的智囊團不夠團結,項羽的領導力也不夠,在關鍵的節點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殺劉邦也不能放虎歸山,說明項羽的收下缺少一個總攬全局的人才,看看歷史就知道,就像劉邦的手下有蕭何,張良,陳平,這些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每一個人都是足智多謀,毛主席的領導力那也是很厲害的,手下大批文臣武將,個個都是足智多謀,文可安邦定國,武可上馬殺敵,這充分說明了項羽的問題,項羽的團隊沒有劉邦的團隊優秀,這就是我們今天被稱為漢族的原因,贊成我的評論的點贊么










情定芳草地


項羽為什麼死後讓世人敬仰,就是因為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如果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且不說改變歷史,項羽必背上無情無義 過河拆橋的罵名。

其一是他們兩是結義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當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種過命的兄弟,弒兄的罵名項羽是不會背的。在後期兩軍對峙時,項羽為什麼不烹劉邦的父親,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不殺的原因是項羽太過自信,也有自信的理由,背水一戰一戰成名,堪稱戰神,各路諸侯無不俯首稱臣,這個時候項羽有點飄了。劉邦在項羽眼裡有如螻蟻。項羽說過劉邦只是一個亭長根本不放在眼裡,就沒有理會范增建議。殊不知這是殺劉邦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

最後就是項伯輔助打的太好了,但也不能全怪項伯,畢竟張良對他有救命之恩。

所以項羽不是不想殺劉邦,而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去殺,並不是他的婦人之仁。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林奇110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把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殺劉邦這一行為稱為婦人之仁,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不對。因為首先項羽和劉邦兩人的出生完全不同,項羽出自楚國的貴族,而劉邦則是一個地痞流氓,到四十歲還一事無成。因此對於項羽來說,他的貴族身份不允許他用這種方法殺劉邦。第二 就是當時的環境不允許,因為當時造反稱王的不止他們兩人,一旦項羽以這種無法令別人信服的方式殺劉邦,那麼對其他諸王就會造成不安全感,他們會不會聯手反抗呢,這是項羽所不能確定的。所以說不殺劉邦是最好的選擇,而非婦人之仁。






金鑫19930927


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對他來說,沒必要。

什麼婦人之仁、君子之仁的說法,都是偏頗的說法。

因為如果是婦人之仁,那他就沒有魄力幹出破釜沉舟的事;如果他是君子之仁,他就沒有殺宋義而奪其軍的果敢。

而如果具體分析項羽不殺劉邦的真正原因,就得從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一直以來所信奉的價值觀來說。


項羽身處的是什麼時代?是分封制雖然衰落,卻仍沒有消失,在當時人的心中還有一定市場的時代。


雖然秦國實行了帝制,加強中央集權,但畢竟時間太短,沒有經過思想、制度的長時間洗禮,難以完全改變人們的共有觀念,所以各國對分封諸侯而共奉一個天子是很嚮往的,包括項羽自己。

而就項羽個人來說,他的理想是恢復“天子-霸主-諸侯”的三等級制度,你只要承認我的霸主地位,維護我霸主的權威和尊嚴,那你是可以繼續保留你的國家和貴族身份。


像他這樣的人,對一統天下沒有興趣,反而對實現分封制一直心心念念,由此可見,他是一箇舊時代舊秩序的維護者,這就是那個時代的侷限性所致,包括後來的韓信,最大的理想也只是想做個齊王而已。

既然項羽的理想是做霸主,那霸主就要有霸主的做事方法,劉邦當時又沒有大的過失,再加上他叔叔項伯的一頓勸解,劉邦本人還親自去給項羽誠惶誠恐地解釋,身段放得那麼很低,一口一個大王叫著,一口一個臣臣的自稱著,那態度要多謙卑有多謙卑,極大地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和對霸主形象的自我認同,這時候再殺劉邦,反而顯得我項羽不夠大度,不像一個霸主應有的樣子了。

所以說順勢而為是件很難的事,只有極少數有清晰頭腦和洞察力的人才能做到,比如劉邦,又比如范增,他們都認識到了舊時代已經過去,新的血雨腥風、你死我活的殘酷時代已經到來,抱殘守缺只能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惜范增只是個謀士,他無法做最終決策。

所以劉邦取得了天下。


強哥說文史


背景

鴻門宴是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激烈交鋒。

彼時項羽剛破強秦,麾下精兵四十萬,而劉邦不過兵十萬。劉邦先入關中,因採納手下書生的錯誤戰略,妄想將諸侯阻隔於崤函之外,稱霸關中!

劉邦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劉邦的行為惹怒了項羽,使得項羽想要誅殺劉邦。幸得項羽叔叔項伯來告知,劉邦得以先做準備。

項羽遂設下鴻門宴,而劉邦終於有驚無險,劫後餘生,箇中原因複雜,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客觀因素

1.諸侯伐秦,義帝有令:先入關者為王。義帝為天下共主,劉邦先入關,秋毫無犯。並且經過張良指點,劉邦對項羽以臣自居,姿態擺的很低,宣稱先入關是為了替項羽把守!

正如項伯勸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正所謂師出有名。劉邦是大功臣,此時項羽還沒有公開背叛義帝,擊殺劉邦反倒不如厚待劉邦,顯得自己有容人之度!——項羽從沒有統一天下的想法,恢復楚國疆域,重現大楚榮光就是他的終極追求。

2.項羽兵四十萬,劉邦兵十萬,且劉邦以逸待勞,雖然項羽擊敗劉邦並不難,但難免會崩掉一顆大牙,而且在天下人面前失信,至於嗎?

主觀因素

項羽此時是矛盾,猶豫不決的。亞夫范增要殺劉邦,叔父項伯要救劉邦,項羽索性做個鴕鳥,把頭埋了起來。

基於此

1.劉邦大項羽二十四歲。這個年齡差,在古代做項羽的父親都綽綽有餘了。

這樣一個老者,在自己面前低聲下氣,項羽自得的同時,難免會泛起一絲不忍的情緒!況且項羽素來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劉邦主動示弱,以臣下自居,控訴自己的一片忠心,項羽被說的像是在冤枉忠良一般,尷尬至極,竟把曹無傷給供了出來……

此處笑死我了,這以後誰還敢投靠你項羽啊!!!

2.范增派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為了救親家,和項莊對舞,項羽也不做制止

3.樊噲的勇猛表現竟然震懾住了項羽,使項羽生起來惺惺相惜的感覺。

綜上,項羽鴻門宴放過劉邦,一方面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另一方面是當時的大義形勢有所制約。

PS:劉邦回到營裡就把曹無傷斬了……


煮酒放歌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是鴻門宴之前項伯有求於項羽,要他不要殺了劉邦。所以從親情上說,項羽為了尊重項伯,不忍失信於人。從道德上說,項羽講究仁義,得饒人處且饒人。所以人們稱他為英雄!其二是鴻門宴其實就是一個可以相互交流的聚會。彼此坦誠相待,合作多於對抗。畢竟當時項羽還是實力雄厚,量劉邦也不敢做出什麼危害項羽的事情!其三是項羽太過自信了。他不相信劉邦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畢竟自己可是會打仗,而且都是勝仗。區區一個劉邦,他哪會放在眼裡。所以劉邦才會從鴻門宴上安全脫身。如果項羽那時候和劉邦的實力相當,不分上下。那麼可能會威脅到項羽。項羽會放過他嗎?所以形勢所逼,項羽不是站在歷史最高點看待的。不是什麼婦人之仁!


找一個字代替77


在項羽,劉邦滅秦之後,范增己經看出18諸侯中,只有劉邦會跟項羽爭天下。

在項羽生日之際,范增設計殺害劉邦,當初一是項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2人又是拜把兄弟,念兄弟之情,不忍心殺害劉邦。

二是項羽胸無大志,沒有一統天下做皇帝的想法,只想做個西楚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