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不知不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為什麼說養兒防老,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偽命題?一起看看下面說的這四個故事,您就知道了。

01

養了4個孩子

卻喝農藥自殺

前段時間,從親戚那兒聽到一個令人心酸的事情:

親戚有個保姆姓楊,我們都叫她楊嬸。

楊嬸是農村人,家裡非常窮,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

父親早逝,她是家裡的老大,底下有三個弟弟:大弟和二弟都在農村,務農為生;最小的弟弟條件好一些,在深圳一家公司做經理。

今年年初,楊嬸70歲的老母親突然中風,被送進ICU後撿回了一條命,卻從此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

楊嬸一聽到消息就連夜趕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越想越難受——老人家獨自一人把他們幾個拉扯大,好不容易可以閒下來,結果沒享幾年福,就這樣了。

加上楊嬸的丈夫走得早,她的一雙兒女都是楊嬸母親帶大的,所以在四姐弟裡,楊嬸跟母親也更加親厚。

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楊嬸面前——母親患病了,誰來照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嬸和弟弟們在一起商量了很久。

楊嬸想自己照顧媽媽,但這一看就不現實,因為只要楊嬸不工作,就斷了經濟來源。她之前的存款,都拿去給兒子娶媳婦了,母親生病後墊付了醫藥費,這下更是沒剩幾個錢。

讓楊嬸的大弟弟來照顧,也不現實,因為大弟媳患了癌症,本來就需要人照顧。加上大弟弟的兒子要高考,家裡水深火熱的,要大弟弟來照顧不太可能。

楊嬸的二弟弟倒是肯,但楊嬸的二弟患有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本身就特別吃力;楊嬸的小弟弟更加不可能,因為他在深圳上班,老婆剛生了二胎,家裡還有房貸沒還完。

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最後楊嬸說,要不大家一起平攤出錢請個護工,然後讓在農村的大弟和二弟常去照看一下母親吧。

一說到出錢,大家都不吭聲了。幾分鐘後,弟弟們開始一個個倒苦水:

先是大弟弟,他的理由令人無法反駁——妻子患癌,兒子高考,哪哪都需要錢; 二弟更不用說,每個月靠低保過生活,也拿不出剩餘的錢;

小弟倒不是不願意出,是覺得楊嬸應該多出一點,畢竟楊嬸的一雙兒女是母親帶大的。而且這幾年自己壓力確實也大,除去房貸,老婆還沒有工作,孩子要念書,也是哪都需要錢。

最後楊嬸妥協了——在當地,請一個護工要2500塊,楊嬸出1500,小弟出1000,大弟二弟負責常常去母親那裡照看一下,這事就算辦妥了。

楊嬸在老家待了大半個月,和護工一起照料母親。楊嬸母親雖然話說得不利索,但意識還是清醒的;新來的護工人也老實耐心,楊嬸觀察了幾天,漸漸放下心來。

半個月後,楊嬸回到了廣州繼續工作。可她怎麼也沒想到,她回廣州不到三個月,便傳來了母親喝農藥自殺的消息。

至於為什麼要自殺,沒有比最瞭解母親的楊嬸更清楚——老人家一定是覺得請護工太貴,孩子們自己都過不好,自己這樣反而拖累了兒女,不如一了百了。

後面的事,親戚沒有再說下去了。但她重複了楊嬸說的一句話,聽起來非常扎心。

楊嬸是這樣說的:

“我們農村老是說,養兒防老,可是我媽辛辛苦苦帶大四個孩子,老了還是這樣。姐啊,我心裡太難受了,你說養兒防老到底防了啥?”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也讓我第一次想認真的探討“養兒防老”這個話題。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養兒防老”這個觀念是根植於內心的。這個觀念,在農村更為普遍。

大家的思想也很簡單,即,作為父母,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了,那麼我老了,你自然也要盡到贍養我的義務。

但這個觀念在現代社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因為,有時候不是你不去贍養老人,而是你自己都自顧不暇,又如何去贍養老人呢?

就拿楊嬸母親去世這件事來說。縱觀整件事,你會發現,楊嬸和她的弟弟們,其實都沒有做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不想去照顧自己的母親。

可現實又非常殘酷——楊嬸大弟媳患癌,侄子高考;楊嬸二弟本身照顧自己都很困難,楊嬸三弟也要養家餬口,肩上的擔子並不輕。

就連楊嬸自己,也有難處——老公走得早,小孩自己都顧不上,她也只能自己養自己。所以,她必須要工作,才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不讓自己拖累孩子。

她的安排,其實已經是最妥當的了——請個護工來照顧老母親。可老母親卻覺得,癱瘓的自己成了兒女們的累贅。

所以她寧願死,也不想拖累自己的孩子。

這件事令人痛心之餘,也反應了一個事實:

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了一個偽命題。

而在農村,這個命題往往顯得更加殘酷——因為在農村人眼裡,比起年老,他們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子女添麻煩。

02

你到底死不死啊

我只請了7天假

劉燕舞教授曾在《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中,講過一件事。 一個留守老人病危,臨死前,想見兒子一面。兒子知道後,請了一週喪假,回了老家。本以為父親不久於人世,不料兩三天過去,父親遲遲沒斷氣的跡象。

結果,這個兒子居然這麼對父親說: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了7天假,還是把喪假算進來的。你這樣讓我怎麼跟老闆交待?”

老人心一寒,拿出一瓶農藥,一口悶了下去。

沒一會兒,老人死了。兒子如願在7天內辦完了喪事,然後帶上行李,離開了家。

這兩起悲劇雖然不盡相同,但老人們都選擇了自殺來結束充滿苦難的一生,令人不禁唏噓。

對於農村的老人而言,不生病是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畢竟只要有一個稍微嚴重點的病,就是拖累——因為子女很有可能顧不上自己,即使能顧得上也得拼盡全力。為了成全孩子的幸福,他們覺得必須要犧牲自己。

但城裡的老人,卻未必比農村老人活得輕鬆。

03

女兒定居國外

父母老無所依

前年,一則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61歲的張勇夫婦,10年前為了送女兒出國留學,賣了深圳110平米的房子,換了70多平米的房子。

女兒走之前,他們提了幾點要求:

不能找外國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給外國人。

畢業後要回國工作。

私生活要檢點,不要搞師生戀。

結果後來,女兒不僅留在美國工作,還要嫁給外國人,並提議讓張勇夫婦來美國養老。張勇以“斷絕父女關係”的威脅並不見效,他對記者感嘆:

“子女有自己的夢想是好事,但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啊。我現在真的特別後悔當初送她出去讀書,這是我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

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可怎麼過?“將來我們老兩口老了誰來照顧?”

這件事在網上發酵後,網友們分為了兩派:有人指責女兒自私,不顧孝道;有人說父母綁架女兒,養兒只為防老。

但大家都沒有留意,在中國當下的情況下,無論是選擇在國外定居的女兒,還是擔憂老了無人照顧的父母,都很可憐。

張勇老兩口只有這一個女兒,他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但同時,又因為只有這一個女兒,他們也害怕老了孩子不管他們。

這冥冥中,養兒防老,就帶了點功利的意味——就像今天把培養孩子稱作教育投資一樣,充滿了對高回報的期待。

有網友說,父母們一邊說著父母之愛如何無私,一邊卻用孝道給子女安著緊箍咒,玩著親情綁架,進行著道德洗腦。

而養兒防老的背後邏輯,不過是父母覺得對子女有天大的恩,子女長大後報恩,父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若要說張勇的女兒不孝順,也站不住腳。

因為,女兒只是想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並且女兒並沒有說不理父母,還說要把父母接到美國一起定居。

在親情和愛情之間取捨,女兒也肯定是糾結了很久,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她只能選擇一個折中的方式,只不過沒想到還是傷害了自己的父母。

04

兒子買房壓力大

父母幫助還房貸

張勇夫婦對“老無所依”的境況一籌莫展,山西太原61歲的馮先生夫婦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

他們為了幫唯一的兒子還房貸,每個月將兩人的退休金都上交給了兒子。

為了生存,老兩口又重新找了份工作——馮先生晚上做保安,太太白天做保潔。兩個人工資加起來有4000多一個月,加上兒子也經常塞錢給他們,生活過得不算拮据。

但兒子的房貸,卻要還28年。所以,馮先生最擔心的是,房貸還沒還完,兩個人就先倒下了。

馮先生的兒子並非不孝順,但現實就擺在眼前——光靠他一個人的薪水,確實買不起房子。

馮先生一家人的現狀,只是當下社會一個小小的縮影。

據調查,九成80後90後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

即使一些80、90後能夠完全自食其力,家裡的經濟卻始終處於崩潰的邊緣。

不知不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畢竟,上有4個老人,下有1個孩子,這種4-2-1的家庭模式,不允許他們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小兩口必須保證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否則一旦家中的經濟支柱崩塌,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不知不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養兒防老”終成泡沫,“養兒啃老”卻逐漸成為主流。

即便是不啃老,也是活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要規劃好,否則後患無窮。

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既諷刺又悲哀的事情。

看完上述的四個故事,你會發現,這四個家庭的老人,無論是貧窮還是稍有積蓄,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不但不能靠孩子有一個輕鬆的晚年,還得把自己搭進去。

在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養活自己就已經不容易。但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15到2035年,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佔比提升到29%。這意味著:

2012年,是平均五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

2030年,是平均兩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

2050年,是平均一個年輕人就得養一個老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將增長。那麼,當你80、90歲的時候,你的孩子也已經60、70歲,孩子自己都已經老了,還能夠照顧好你嗎?

所以,其實說來說去,我都是為了說明一個事:

當你報著“養兒防老”的心態去生子時,你從根本上就錯了。

所以,在我看來,還是“養錢防老”最可靠。

好好賺錢,給自己留足養老錢。好好鍛鍊身體,少一點疾病。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到老了以後,如果子女孝順,那自然喜大普奔;實在不行,還能住進最好的養老院,請人來照顧自己。

只要存取足夠的錢,就不用像案板上的魚一樣,躺在那裡,毫無話語權,聽從著別人衡量價值來決定你的生死。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假設我們60歲退休,要存儲多少錢才能勉強養好老呢?

有媒體曾引用過這樣一個例子:

假設李先生今年40歲(70的尾巴),普通工人,月薪1萬,退休前年平均收入為12萬元,60歲退休,如果年收入一直不變,且僅用於個人生活,根據生命表算得40歲的人平均能再活37.62年,40歲後(包括退休後)的人生每年的生活費用最多隻能為12萬元X(60歲-40歲)/37.62年=6.38萬元(賺多少花多少),退休後的總費用為【37.62-(60歲-40歲)】X6.38萬元=112.42萬元。

不考慮通脹因素,李先生每年養老金需求大約6萬多元,40歲人均壽命78年(實際上77.62),李先生需要112萬元左右來養老。

如果考慮通脹因素,李先生還得存儲更多的錢,而且這只是基本的養老水平。如果你想體面的養老,你還得存上一筆。

比如,一個人60歲退休,退休後退休金5000,但每個月需要花掉7000元,如果活到80歲,那麼20年需要花掉168萬,你的退休金為120萬,那你需要額外存儲48萬才能養好老。而且為了防止其他的變數,你要存儲更多的錢才有保障。

對於這樣一筆鉅款,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而且,這筆錢還只是你養老的費用,你還得生孩子,而養孩子,又是一筆費用………

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前規劃好我們的老年生活呢?

不知不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不管如何應對,我們都要有前瞻意識,必須要未雨綢繆,以應對後面的種種變數。 錢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撐腰,成為你面對生活的底氣。

讓我們都能體面的老去,去想去的地方,過想過的生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心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